
懷疑自己?
別懷疑自己:讓自我懷疑變成前進的動力
當我們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總有一個聲音在耳邊低語:
「真的行嗎?」
這個聲音像個揮之不去的影子,纏繞著我們的每一個決定。那個熟悉的懷疑小劇場
早晨醒來,鏡子裡的自己頂著一頭亂髮,眼袋像是收納了昨晚所有的煩惱。
「我在幹嘛?」
腦海中的小劇場已經開演。
這時的我通常會做什麼?
「嗯,或許我應該先看看手機,了解一下世界動態。」
三小時後,我對世界的了解僅限於誰家的貓咪又做了可愛的事,而我的世界仍在原地等待著被拯救。
啊,多麼美好的一天啊!(這是反諷,如果你還沒注意到的話)
自我懷疑:人類的預設功能
自我懷疑彷彿是人類操作系統內建的功能,而且還不能刪除。
有時我想知道製造我們的大神是不是有些惡趣味,特意在我們的腦海中加入「自我否定2.0版」這個頑固的錯誤。
每當我鼓起勇氣嘗試新事物時,腦海中就會響起警報:
「警告!警告!你正在嘗試超越舒適圈!可能後果包括:尷尬、失敗、以及被迫在社交場合解釋為什麼你又放棄了!」
當懷疑遇上現實
有一次,我決定學習烹飪。
信心滿滿地買了一大堆食材,打算做一頓豐盛的晚餐給朋友們。
「食譜說這很簡單,」我告訴自己,「只要按步驟來就行。」
兩小時後,我的廚房像是遭遇了小型爆炸,空氣中瀰漫著「這不是食物應有的味道」的氣息,而我正在用盡所有理由向朋友解釋為什麼我們今晚要叫外送。
但你知道嗎?
那頓外送是我吃過最香的一頓。
因為它伴隨著笑聲和「至少你嘗試了」的安慰。
懷疑中的真相
自我懷疑並非全無道理。
它有時是我們內心的守門人,提醒我們:
「嘿,也許你該多準備一下再行動?」
「或者再仔細想想?」
問題不在於有懷疑,而在於讓懷疑接管整個決策過程。
當我打算申請那個看似遙不可及的職位時,懷疑說:
「看看那些要求,你只符合一半。」
理性說:
「但那另一半可以學習,而且招聘要求通常是理想情況。」
最終,我選擇聽從理性的聲音,遞出了申請。
結果如何?
我沒有得到那份工作。
但我得到了面試機會,學到了新技能,擴大了人脈網絡,而最重要的是,我知道了自己能夠跨越懷疑這道牆。
從懷疑到行動的藝術
把自我懷疑想像成一位過度緊張的朋友,總是擔心最壞的情況。
你不會因此絕交,但也不會讓他做所有決定,對吧?
我學會了和懷疑共處:
「謝謝你的關心,但我決定試一試。」
有時候,最好的決定就是帶著淚水繼續前進。
是的,你可能會失敗。
是的,可能會很尷尬。
但你知道什麼比失敗更糟嗎?
那就是因為懷疑而錯過機會,然後用
「我本來可以」
度過餘生。
含淚也要繼續的力量
記得那次我在眾人面前解說,聲音顫抖得像是站在極寒冷的冬天卻沒穿外套?
當時我腦海中只有一個念頭:
「我為什麼要自願受這種罪?」
解說結束後,有人告訴我:
「謝謝你的說明,透過你說的話我大概都能明白了。」
就是那一刻,我明白了:
我們的不完美、我們克服懷疑的努力,恰恰是最能觸動他人的部分。
最後的笑話與真相
所以,下次當你面對那個懷疑的聲音時,試著想像它穿著西裝筆挺對著你說。
「 你做不到!」的同時,突然滑到在地,發出了哀嚎的聲音。
好笑嗎?
或許不太好笑。
但這提醒我們:
懷疑雖然令人不安,卻不應該成為我們的主宰。
別忘了,那些我們最敬佩的人,也曾面對相同的懷疑。
區別在於,他們選擇了繼續前進。
所以,讓我們含著淚水,帶著笑聲,向自我懷疑揮手再見,然後邁出那關鍵的一步。
因為最終,我們會發現:
跨越懷疑的自己,比從未嘗試的自己要勇敢得多。
勇敢,從來都不是沒有恐懼,而是帶著恐懼依然前行。
加油,懷疑自己的你。
我們都在同一條船上,搖搖晃晃,卻依然航行。-ZP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