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從小被教導要乖、要忍耐、要有禮貌,甚至要「懂事」。
長大後,我們習慣性地吞下所有感受,學會在別人說「妳太敏感了」的時候,反過來檢討自己。
但有一天,我突然明白了一件事:
我的情緒,不需要經過任何人批准。
我可以有感覺,我可以很不爽,我可以傷心、生氣、失望,甚至痛哭流涕。這些,都不丟臉。
▍當「懂事」成為壓力
太多時候,我們被貼上「堅強」的標籤,甚至連崩潰都要偷偷來。
有時候只是說了一句「我好累」,就會被反駁「誰不累?」;
想表達失望,卻被說「這也沒什麼大不了的吧?」
於是,我們變得越來越沉默,甚至連感受都變得遲鈍,只因為害怕再一次被否定。
但,為什麼我的難過,需要別人來點頭才算數?
人的情緒從來就不是標準化的反應機制,不是說發生一件事,每個人就必須要「理智」反應、或「看開一點」。
我們是活生生、有血有淚的人,我們的感覺都是真實的存在,不應該被忽略、縮小、或貶低。
▍痛苦是誠實的,情緒是中立的
我們可以不被情緒控制,但我們不需要否認情緒本身。
情緒本來就沒有對錯,痛苦不是軟弱,憤怒也不代表不夠成熟。
一個成熟的人,從來不是不會生氣、不會崩潰,而是他願意承認自己的狀態,然後找出適合自己的方式去陪伴自己。
妳可以因為一句話而掉眼淚,也可以因為小事感到委屈,這些都不是妳「太敏感」,只是妳還在乎。
會難過,代表妳還有情感的溫度;會失望,是因為妳原本對人有期待。
願意面對情緒的人,才是真正勇敢的人。
▍愛自己,是允許情緒流動
我曾經以為「愛自己」是一件遙不可及的事,彷彿需要精緻的生活、昂貴的消費,才能證明自己值得被愛。
後來我才發現,愛自己,其實是允許自己有情緒。
是妳不再壓抑、不再討好、不再用力偽裝。
是妳願意對自己說:「我知道妳累了,我在這裡陪妳。」
我們不需要成為別人期待的樣子,不需要時時刻刻都微笑、不生氣、不抱怨。
情緒來了,妳可以先不解釋、不辯解,只是單純地感受。
因為那是妳最真實的自己,妳值得被妳自己溫柔地理解與接住。
▍妳不是太多,只是他們太少
有時候,別人說「妳太情緒化了」、「不要想那麼多」,其實不是妳有問題,而是他們不願意理解妳。
妳不是太多,是他們給得太少。
我們不是為了討好誰而活,也不是為了滿足誰的期待而努力壓抑自己。
世界上不是每個人都會懂妳,但那不代表妳需要對自己妥協。
因為真正會愛妳的人,不會讓妳懷疑自己是不是太難相處。
有些話妳不用解釋,有些情緒妳不必藏著。妳有權利對這個世界說:「我不喜歡這樣,我覺得這樣不公平。」
而不是被迫笑著說:「沒關係,我習慣了。」
▍從今天起,請妳為自己站出來
妳的感覺是真的,不管有沒有人懂。
妳的情緒是值得被看見的,不管別人怎麼評論。
世界有時候不夠溫柔,但妳可以選擇對自己溫柔。
把那些壓抑的自己,一點一滴找回來。去哭,去寫,去畫,去散步,去做一切能讓妳和自己靠近的事。
讓妳自己知道:我不會再忽略妳了,我會陪妳走過這些感受。
▍願我們都能被好好對待,先從自己開始
如果這世界曾讓妳失望,請別忘了,妳還可以是那個對自己溫柔的人。
不是別人批准了,妳才有資格悲傷;不是被理解了,妳才可以發聲。
願妳有勇氣擁抱自己的情緒,也願妳永遠知道:
妳的感覺,不是負擔。妳的情緒,不丟臉。
妳本來就值得被好好對待,先從妳自己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