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想過「變。 得。 更。 好。」這四個字到底是什麼嗎?
變得更好,這四個字在生活中太合理了,合理的像是貼身的衣服,柔軟舒服沒有任何毛病。因為有誰拒絕更好?更有錢、更自由、更漂亮、更穩定......這看起來沒有任何問題,但當它成了追尋和自我成就的組合物,那是否是個沒有盡頭的賽局?
當生命滾動到死亡面前,還有「更好」能追嗎?而當「自我價值」和「變得更好」產生了掛鉤,那我們真的需要他嗎?
我的小烏龜,哈寶,每天我最關心的是:便便尿尿了嗎? 有的話就會餵他吃菜菜,再摸摸牠,牠只要這樣存在著活著,我就超級滿足。牠身上完全展示了什麼叫「存在就值得一切的愛」,而他就只是吃 喝 拉 撒 睡 ,的存在,但他的存在價值在我的世界拉滿。
我知道寵物和人是不一樣的,但我想問的是,我們人類到底是如何看待自我價值的?
完成今天的所有待辦事項,一週運動三次完成運動菜單,一個月賺進多少收入以上......,才終於肯給自己一個肯定,告訴自己真是棒,我們真是對自己非常嚴苛。
那我們原本存在的價值被擺到哪裡去了?
人類把自我價值放錯地方。放在「變得更好」的完成,而不是「存在本身」的肯定。
這演變成我們的追尋全變了調,內耗模式與盲目追尋就這麼成立了。
「自我追求」同時也演變成對「自我存在」的否定。但是若能從新編輯這樣的程式。很簡單的定義並且就這麼確認存在=價值。
當我們可以把自我價值放在自我存在的肯定,這時自我追求就成了單純的「做」一件事,而不會被任何情緒綁票,和演變成沒達成的自我程式攻擊。
「自我存在」與「自我價值」畫上等號,「自我追求」就能做他自己。
其實就是解放彼此確認存在。
「我要變得更好」這句話太美了,積極又正向,有於未來期望的愉悅感。但這個舊程式成了綁架自己的繩索,滿身勒痕卻還還嫌不夠。用「變得更好」勒傷了「我的存在」本身。
我們就是輕輕地簡單的認同自己,那個僅僅是單純存在的自己。
而當我們深刻寫入我就是值得!無需任何條件的程式時,解放了「我的追求」,他能做回他自己,單純漂亮的追求和純粹的更好,我的真實存在也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