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因我們的不同而燦爛美麗
IDEC在蘭陽一週的開始,前四天來不及與會的自己
希望後二天不會受到凱米的影響,而錯失教育世界博覽會在台灣舉辦的良機。
https://www.twdec.org/

https://www.twdec.org/post/what-is-democratice-ducation
追讀篇1

兩個世界 黃武雄先生
有感簡摘~
1.第一世界是「人與事爭」的世界。每一個孩子生下來,就在這個世界。他對世間萬物充滿熱情、充滿好奇,他渴望參與世界,甚至改變世界。他用他的方式,加入世界,塑造世界,要把他接觸到的東西做好。
2.第二世界是家庭、學校、社會,處處都是「人與人爭」的世界,有形或無形的「人與人爭」。
人對世界的熱情稀釋了,直接參與世界的渴望沖淡了。取代的是:「如何表現?」、「什麼是評比的標準?」人努力去附合那些標準,求得更好的外在肯定。原本內在的、無畏的「自信」消失了,改由「他信」取代,不安全感在他的心中滋長。他學會取悅別人的獎賞,躲開別人的批評與否定。
3.學習者擁有充分的主體性,是抽象能力鍛練過程的關鍵因素。一般學校,學科教育失敗的原因是,對於系統性的知識,用灌輸的方式,逼迫學生生吞與記誦。
4.守護孩子,延緩孩子被推入第二世界的時間;先為孩子儲備好成熟的心智、思想價值與良好的思辨能力。然後,讓他們「在第一世界中鍛鍊出來,在第二世界中被需要」。
追讀篇2

民主教育2.0:從學校走向世界 Yaacov Hecht
有感簡摘~
1.民主教育不是一個答案,而是一個提問,想處理的核心問題是:「為了讓世界更適宜每個人,未來的民主該往哪個方向發展?學校教育應該如何建立?」
2.在教室2.0中,進行的是同伴輔助學習(peer-assisted learning,最深刻的學習類型)。
3.PBL的教學未來更應該往DBL(demacracy based learning),因為專案為主的PBL還是為了學校而做的專案,但未來的學校應該是讓學生習得民主運作的方式,以去應對整個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