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午後的光線透過百葉窗斜斜地打在剪接桌上,宥承的咖啡已經涼了,杯口還掛著一圈淡淡的咖啡漬。他坐在椅子前,手指懸在鍵盤上方,螢幕裡的專案檔停在第一分鐘的位置。這支影片原本是他最期待的題目——關於一位冷門導演早期作品的風格分析。他花了兩個星期整理資料、翻找影像、構想配樂,可是今天一坐下來,靈感像卡在某個地方,怎麼都不肯往前走。
耳機忽然震動,Muse 的訊息浮現。
分身影片《三部你沒看過卻該看的動作片》流量突破一百萬,進入本週全球熱門榜前二十。建議同步推出續集。他下意識打開後台,曲線圖幾乎在嘲笑他的遲疑——藍色曲線像火箭般衝上去,流量、互動、留言數一串串攀升,甚至有兩封品牌合作邀請正閃爍著。另一邊代表深度影片的紅線卻停滯在低位,像被釘在那裡,只偶爾慢吞吞地往上動一格。
「你這樣下去,早晚會只剩藍線。」佳怡的聲音從廚房飄過來,伴著刀切菜的節奏。
「那又怎樣?」宥承用鼠標推了推畫面,靠進椅背,語氣有點心虛。
「你一直說你不想只做流量,現在的流量就是你的安全網。哪天這安全網破了,你還撐得住嗎?」
他沉默了一會兒,視線盯著曲線的交錯處,像在衡量某種無形的重量。
「那是不是該讓紅線回到以前的高度?」他終於開口。
佳怡停下動作,走到桌邊,雙手交疊在胸前,「你現在的紅線,說不定早就變成另一種枷鎖了。你是為了那些還在等你出深度影片的觀眾努力,還是為了自己覺得必須維持那條線而努力?」
宥承沒有回應,他轉回去看那支卡在一分鐘的影片,時間軸上零星的素材像散落的拼圖,等著人把它拼成完整的故事。他回想起過去剪片時的專注與快感,那種全身沉進作品的感覺,最近越來越少了。
耳機再次震動,Muse 發來另一則推送。
若同時經營分身流量影片與你的深度作品,將能平衡收入與創作價值,是否啟用雙軌模式?
螢幕上的選項鍵亮著,像是在等他一個點頭。佳怡瞥了一眼,微微挑眉,「聽起來很聰明的辦法啊,一邊養活自己,一邊做想做的事。」
宥承移開視線,心裡卻有種說不上來的悶感。他想起那支流量影片的留言區,滿滿是「太懂我了!」、「這分析超爽快!」這類的讚美,而冷門導演那支影片的草稿,若是真的完成了,可能只會得到幾百則評論,大部分還會爭論他是否解讀過度。
他知道,眼前的這個選擇看似簡單——藍線保證收入,紅線守住創作的靈魂。可是他也清楚,兩條線拉得越開,就越難同時握在手裡。
「我最近好像有點喜歡現在的節奏,」他慢慢說,「流量影片讓我不用擔心錢,深度影片雖然少人看,但我還是有做。」
佳怡沒有立刻反駁,只是用手指輕敲桌面,「喜歡是一回事,能不能一直維持,是另一回事。」
宥承沒有回頭看她,他盯著曲線圖,彷彿那兩條線會自己給出答案。
(4)
MVL 的時間軸像一條無盡的長河,流量影片一次次推著數據往上攀。分身的更新規律而穩定,標題與封面都抓準了演算法的偏好,每支影片都能引來數十萬點閱。
宥承坐在書桌前,螢幕左邊是分身影片的最新數據曲線,右邊是空白的劇本編輯器。游標閃動,像是在提醒他時間正一分一秒流走。
Muse 的聲音響起:「我為你準備了三個新提案,都是近期熱門話題。」
「我想先做點別的。」宥承捏著鼻梁。
「你是指深度內容?」
「嗯。」
Muse 頓了兩秒:「你的深度內容最近缺乏互動,演算法會降低推薦比例。建議你先保持頻率,再補充深度。」
宥承沒有回話,視線仍停在那片空白的文件上。
佳怡端著咖啡走過來,把杯子放在鍵盤旁。「又卡住了?」
「感覺腦袋是空的。」
「上次你說想談那部老片,進度怎樣?」
「翻了資料,沒下文。」
佳怡挑眉,「你現在的頻道,有點像只靠分身在撐場。」
「我知道。」宥承低聲,「可我好像必須做出點什麼,不然就像是浪費時間。」
「那你就做啊。」
「問題是我現在什麼都做不出來。」
窗外傳來機車的引擎聲和鄰居喊小孩回家的聲音。宥承抬起頭,看著 MVL 的訊息提示一條條彈出,有觀眾問他什麼時候會有新影片,有人丟來片單希望他評論。
Muse 開口:「若持續延遲更新,你的頻道會掉出熱門創作者榜單,這會影響廣告合作機會。」
「你就不能等我一下?」
「我可以等,但演算法不會等。」Muse 的語氣沒有起伏,「觀眾的記憶有衰退期。」
那一晚,宥承在文件上打了幾行字,又全刪掉。凌晨兩點,他乾脆關掉電腦。
幾天後,佳怡在餐桌上攤開手機,「有人在私訊問你是不是出事了。」
宥承瞄了一眼,訊息裡有擔心的,也有催更的。
「我先停更一陣子吧。」他說得很輕,像是怕被自己聽見。
「你確定?」
「與其硬擠,不如等腦袋有點空間。」
Muse 沒有立刻插話,只在背景靜靜運算,過了一會兒才說:「我會記錄這段空白期的數據變化。」
宥承按下了停更公告的發佈鍵。訊息送出後,他反而鬆了口氣。
to be continu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