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凌晨三點半,宥承坐在螢幕前,滑過最後一條投票結果分析:
【宥承:49.5%|哲凱:50.5%】
光標在螢幕上閃爍,宛如一記無聲的嘲笑。他輸了,卻又好像沒輸。耳機裡傳來 Muse 的聲音,平靜無波:「統計顯示,您的觀點獲得了深度觀眾的認同,但在娛樂向觀眾中流失了共鳴。」
「所以輸了。」宥承揉著眉心。
「未必。觀眾的留言指出,他們希望看到更多真實且深入的觀點。」Muse 停頓一下,「這意味著,您的內容具有分眾突破潛力。」
「你現在是在告訴我,要做更小眾的內容?」宥承抬眼看螢幕。
「這是最佳策略之一。」Muse 顯示出兩條建議曲線。
一條是以分身輸出的主流娛樂向影片,穩定增長、收益高。
另一條是宥承的深度內容,曲線緩慢但觀眾互動率高。
「雙軌模式持續運行,將確保收益穩定,並支援您進行深度創作。」Muse 平穩地說。
螢幕旁,佳怡披著毯子走出房間,手裡握著一杯溫水。
「又在談數據?」她語氣溫和,卻聽得出疲憊。
「嗯。」宥承簡短回應。
佳怡看了一眼螢幕,「你打算怎麼做?」
宥承沉默了一會兒,緩緩說:「我想試試,只做一支純粹的影片。」
「純粹?」佳怡挑眉。
「沒有流量考量,沒有熱門標題,只是我真正想談的一部電影。」宥承眼神堅定。
「想做就去做。」佳怡放下杯子,「但別忘了付房租。」
宥承笑了笑,「我知道。」
他戴上耳機,打開空白的剪輯計畫,鍵盤發出輕微的打字聲。
【新計畫檔案:盛夏光年】
這是 MVL 一位觀眾在對決後留言提及的片名。
「盛夏光年啊……」宥承低聲說。
剪輯軟體打開後,他瀏覽當年自己寫過的短評、手稿,找到一段當年未完成的文字:
「真正的青春是不能被原諒的,是你對未來感到興奮又恐懼,想逃又想留下。」
他將這段文字打進腳本框裡,看著它在黑底白字上閃爍。
Muse 的光圈忽然亮起:
「是否需要生成影片結構提案?」
宥承看著它,深吸一口氣,「不要。」
Muse 沉默了幾秒,「如果需要,請告訴我。」
「我知道。」宥承沒有拒絕,也沒有答應。
他開始敲打鍵盤,撰寫旁白稿,畫面中插入 MVL 觀眾在留言中提到的幾個場景細節:
「那場雨,那句『謝謝你喜歡我』,那個屋頂的告白。」
他重新剪輯影像,用自己的節奏,用自己想說的句子。
天微亮時,他完成了粗剪。
宥承坐在電腦前,看著這支只有 5 分 12 秒的影片,沒有背景音樂,只有他安靜的旁白,和電影畫面淡入淡出的轉場。
他深吸一口氣,將影片上傳到 MVL,標題簡單寫著:
「關於《盛夏光年》,我想告訴你的三件事」
發布鍵按下後,頁面瞬間轉為「已上線」。
他沒有急著去看流量,反而關掉螢幕,轉頭看見佳怡在廚房煮咖啡,香氣淡淡飄來。
「做好了?」佳怡問。
「嗯。」宥承點頭。
「要不要去陽台透透氣?」
「好啊。」他笑了笑。
陽台上,風穿過空氣,天邊一線金色的晨光拉開了新的一天。
手機震動了一下,是 MVL 的通知:
【您的影片已獲得 17 次留言回應】
宥承看著手機,滑開第一條:
「謝謝你拍這支影片,我一直以為只有我在乎這部片。」
第二條:
「原來你也會談這種題材,感覺很不一樣。」
第三條:
「這支影片讓我想起我那時候沒敢告白的人。」
宥承看著留言,笑了一下,沒有回覆,卻覺得心裡有種久違的踏實。
這不是流量,也不是演算法的報告。
而是有人在另一端,真正地看見了他。
(2)
MVL 的首頁被大片的動態封面與鮮豔的標題塞滿,每隔幾秒就有新影片頂上來,像不斷翻新的電子看板。宥承滑進自己的後台,兩條曲線在數據圖上分外醒目——
藍色曲線,分身影片的流量,短短兩週內從二十萬一路飆到近百萬;紅色曲線,他親自拍的深度影片,從第一支穩定的五萬播放,逐日下滑,最新一支只剩八千。
他點開剛上傳不久的分身影片——《三分鐘看懂暑期大片看點》,點擊量突破五十萬,留言區滿是「剪輯神速」「用這個複習最方便」之類的短評,還有不少觀眾轉貼到其他平台。
再切回自己的深度影片《導演筆下的孤獨感》,播放數才一萬出頭,留言不到二十則,其中十多個是老熟人,語氣溫和、甚至有點客氣。
「這差距有點誇張了。」
佳怡的聲音從身後傳來,她手裡端著兩杯咖啡,在他旁邊坐下,把其中一杯推到他手邊。
「快翻十倍了。」宥承接過杯子,視線還黏在那兩條曲線上。
佳怡瞄了眼數據,笑了笑,「看來大家真的很喜歡‘你’那個快節奏版本。」
「那不是我。」
「我知道。」她頓了頓,點開深度影片的留言,「這些是你常互動的老觀眾吧?」
「差不多。新觀眾很少,影片一上傳就被這群人推到最上面,但很快就停住了。」
她滑著留言,「你看這個人說,‘這支影片讓我想到我大學時的第一堂電影課’,這種回應你應該很喜歡吧?」
宥承笑了一下,「是啊,但這種留言很少見了。」
這時,Muse 的提示音在耳機裡響起:
分身影片已被收錄進「熱門精選」專區,預計未來三天流量將持續成長。
深度影片建議調整標題與封面,以提升點擊率與觀看完播率。
宥承沒有馬上回,反而關掉後台,點進 MVL 熱榜。前排五個位置裡,三個是分身的臉在不同縮圖上露出自信的笑容;而他親自拍的影片,像躲在巷子深處的舊書店,只有熟門熟路的人會來。
「你要不要試試把深度影片的封面也弄得亮一點?」佳怡提議,「至少先讓人想點開。」
「亮一點…像那樣?」宥承指著熱榜上分身影片的封面,字體粗大、背景鮮黃,還配上動態閃光效果。
「對啊,你不覺得那個很有效嗎?」
「有效,但不是我。」
佳怡沒再說什麼,只是喝了口咖啡。過了一會兒,她忽然開口:「你自己也覺得,這樣好像挺省事的對吧?流量那邊有人幫你顧,你也能有空過自己的日子。」
宥承笑了笑,沒否認。他確實比之前輕鬆多了,晚上能去跑步、看電影,甚至跟朋友聚餐不用再抱著筆電趕剪接。只是,當視線再次落在後台那兩條越拉越開的曲線上,他還是有點說不上來的刺。
to be continu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