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穆魯克的阿薩辛教團?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raw-image


惡名昭彰的中世紀伊斯蘭暗殺教團,「阿薩辛」,在十三世紀中葉,被蒙古王子旭烈兀一舉搗毀了老巢。雖然此次蒙古西征,經常被標誌為阿薩辛暗殺派的滅亡時間,但六七十年後,他們的活動居然還被另外一個人記載了下來,他就是摩洛哥的旅人,伊本.巴圖塔。

當伊本.巴圖塔在敘利亞一帶旅行時,他聽說,當地有一系列堡壘,仍歸於什葉派中的「伊斯瑪儀派」所有——即七伊瑪目派,同時也是本來「阿薩辛」教團歸屬的派別(後來他們分裂出去了)

伊本.巴圖塔聽說,這些表面上安居於此的伊斯瑪儀派,實際上受雇於馬穆魯克的納賽爾.穆罕默德蘇丹,為他暗殺國內外的政敵。

行兇的人稱之為「費達因」( fidāʻiyyūn ),即阿拉伯語中的「自我犧牲者」,一如阿薩辛派過往曾對其殺手的叫法。行兇時使用淬毒的匕首,若是無法平安歸來,則「買命錢」由子女代領。

這批受雇於馬穆魯克的「阿薩辛後繼者」是真是假,非常難判斷,因為除了伊本.巴圖塔以外,幾乎沒有其他紀錄能證明,阿薩辛在十四世紀還有在活動。

很可能的情況是:這裡真的有大批伊斯瑪儀派的居民,但因為跟阿薩辛的歷史淵源,導致周遭的遜尼派、基督徒惡意謠言他們還在幹暗殺之事。伊本.巴圖塔一介外鄉旅者,就寧可信其有地記在腦裡了。

又或者阿泰爾的後人真的經營有術,在敘利亞這個阿薩辛傳統活動的地方再建兄弟會,也未可知啦(誤)

資料來源:

Ross E. Dunn, "The Adventures of Ibn Battuta: A Muslim Traveler of the 14th Century"

馬金鵬譯,《伊本.白圖泰遊記》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熱帶島嶼人的多語練習帳 的沙龍
201會員
949內容數
熱帶島嶼人的部落格。內容以語言、歷史以及語言學習技法為主。歡迎支持、訂閱或付費贊助,謝謝!
2025/08/19
在埃及馬穆魯克王朝的全盛時期,敘利亞、巴勒斯坦等地,也在其統治範圍之內。但這塊稱之為「沙目」(Ash-Shaam)的地方,與埃及之間,並沒有因為同屬馬穆魯克蘇丹治下,就能暢行無阻。 按照十四世紀的摩洛哥旅人,伊本.巴圖塔的說法,當他從埃及走到沙目時,發現在道路中央,設有稅務檢查哨,每日盤查經過
Thumbnail
2025/08/19
在埃及馬穆魯克王朝的全盛時期,敘利亞、巴勒斯坦等地,也在其統治範圍之內。但這塊稱之為「沙目」(Ash-Shaam)的地方,與埃及之間,並沒有因為同屬馬穆魯克蘇丹治下,就能暢行無阻。 按照十四世紀的摩洛哥旅人,伊本.巴圖塔的說法,當他從埃及走到沙目時,發現在道路中央,設有稅務檢查哨,每日盤查經過
Thumbnail
2025/08/19
在奇幻小說改編的電影「魔戒:王者再臨」中,米納斯提力斯圍城戰一開始,魔多大軍並非馬上攻城,而是先「釋放囚犯」,把戰俘的人頭放在投石器裡拋到城內,用恐怖洗禮守軍的士氣。 這種招數雖然以現代眼光來說很野蠻,但如果以歷史上的中世紀戰爭來評價,則是相當普遍的攻城手段。 在第一次十字軍首次攻城小亞細亞
Thumbnail
2025/08/19
在奇幻小說改編的電影「魔戒:王者再臨」中,米納斯提力斯圍城戰一開始,魔多大軍並非馬上攻城,而是先「釋放囚犯」,把戰俘的人頭放在投石器裡拋到城內,用恐怖洗禮守軍的士氣。 這種招數雖然以現代眼光來說很野蠻,但如果以歷史上的中世紀戰爭來評價,則是相當普遍的攻城手段。 在第一次十字軍首次攻城小亞細亞
Thumbnail
2025/08/17
在伊本.巴圖塔抵達埃及的時候,這個古老的國度,此時正由突厥奴隸兵起家的「馬穆魯克」政權統治。 馬穆魯克對伊斯蘭世界來說,乃是擊敗蒙古人西進的英雄,保衛了敘利亞以西的伊斯蘭世界不受到這一世紀大衝擊的干擾。在馬穆魯克的諸位蘇丹統治下,此時這個政權正走入黃金時代,敘利亞、埃及皆受其統治,無論經濟、政治、
Thumbnail
2025/08/17
在伊本.巴圖塔抵達埃及的時候,這個古老的國度,此時正由突厥奴隸兵起家的「馬穆魯克」政權統治。 馬穆魯克對伊斯蘭世界來說,乃是擊敗蒙古人西進的英雄,保衛了敘利亞以西的伊斯蘭世界不受到這一世紀大衝擊的干擾。在馬穆魯克的諸位蘇丹統治下,此時這個政權正走入黃金時代,敘利亞、埃及皆受其統治,無論經濟、政治、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納克什魯斯塔姆(Naqsh-e Rostam),在今日伊朗法爾斯省。就在這裡,波斯阿契美尼德王朝的諸王長眠於此。無數巨大岩石浮雕和刻字,頑強地對抗著遺忘,訴說著一代又一代萬王之王的故事。 薩珊王朝的王者們,也在石刻上留下了自己的痕跡,講述與羅馬等諸敵競逐的往事。今日,若是要看薩珊帝國的視角如何
Thumbnail
納克什魯斯塔姆(Naqsh-e Rostam),在今日伊朗法爾斯省。就在這裡,波斯阿契美尼德王朝的諸王長眠於此。無數巨大岩石浮雕和刻字,頑強地對抗著遺忘,訴說著一代又一代萬王之王的故事。 薩珊王朝的王者們,也在石刻上留下了自己的痕跡,講述與羅馬等諸敵競逐的往事。今日,若是要看薩珊帝國的視角如何
Thumbnail
《列王紀》(Khwaday-Namag),據信是六世紀開始,在薩珊帝國王室的贊助下,開始編纂的官方史著。一路從遙遠的傳說時代開始撰寫。到了最後一任皇帝伊嗣俟三世(632-651年在位)仍有編纂。本該是薩珊帝國歷史最重要的資料來源。 「本該是」,因為雖然在伊斯蘭征服伊朗後,這些史著有被翻譯成阿拉伯文
Thumbnail
《列王紀》(Khwaday-Namag),據信是六世紀開始,在薩珊帝國王室的贊助下,開始編纂的官方史著。一路從遙遠的傳說時代開始撰寫。到了最後一任皇帝伊嗣俟三世(632-651年在位)仍有編纂。本該是薩珊帝國歷史最重要的資料來源。 「本該是」,因為雖然在伊斯蘭征服伊朗後,這些史著有被翻譯成阿拉伯文
Thumbnail
從1081年開始,拜占庭帝國迎接了一個中興時代:科穆寧王朝(Komnenos dynasty)。如先前【不該致命的戰敗:曼齊刻爾特戰役如何使拜占庭走向衰落和十字軍】所說,在1071年的曼齊刻爾特戰役使帝國走向崩潰的境地。但從科穆寧王朝皇帝,阿歷克塞一世(Alexios I)開始,拜占庭逐步穩定局勢、
Thumbnail
從1081年開始,拜占庭帝國迎接了一個中興時代:科穆寧王朝(Komnenos dynasty)。如先前【不該致命的戰敗:曼齊刻爾特戰役如何使拜占庭走向衰落和十字軍】所說,在1071年的曼齊刻爾特戰役使帝國走向崩潰的境地。但從科穆寧王朝皇帝,阿歷克塞一世(Alexios I)開始,拜占庭逐步穩定局勢、
Thumbnail
拜占庭的歷史,有好幾次急轉直下的危機。較為人所知的,比如說伊斯蘭崛起下,帝國喪失敘利亞、北非等超過一半的國土。或者在1204年,帝國居然為本該是友軍的第四次十字軍東征攻陷。以及當然,1453年滅亡於鄂圖曼土耳其。 而在這些危機中,於東亞較少為人知、但在中世紀有絕大影響的,發生於1071年的一座亞美
Thumbnail
拜占庭的歷史,有好幾次急轉直下的危機。較為人所知的,比如說伊斯蘭崛起下,帝國喪失敘利亞、北非等超過一半的國土。或者在1204年,帝國居然為本該是友軍的第四次十字軍東征攻陷。以及當然,1453年滅亡於鄂圖曼土耳其。 而在這些危機中,於東亞較少為人知、但在中世紀有絕大影響的,發生於1071年的一座亞美
Thumbnail
在十一世紀後半葉,拜占庭帝國同時面臨內憂外患,處於崩潰邊緣。此時原先屬於帝國核心領土的小亞細亞(今日土耳其),逐漸為賽爾柱土耳其人占據。其中一個著名首領,叫做蘇萊曼.伊本.庫塔爾米什。 蘇萊曼兵力強大,而且極精於外交計算。在他任內,拜占庭有一連串的軍事叛亂,導致帝位快速更迭。蘇萊曼見那些皇帝和叛
Thumbnail
在十一世紀後半葉,拜占庭帝國同時面臨內憂外患,處於崩潰邊緣。此時原先屬於帝國核心領土的小亞細亞(今日土耳其),逐漸為賽爾柱土耳其人占據。其中一個著名首領,叫做蘇萊曼.伊本.庫塔爾米什。 蘇萊曼兵力強大,而且極精於外交計算。在他任內,拜占庭有一連串的軍事叛亂,導致帝位快速更迭。蘇萊曼見那些皇帝和叛
Thumbnail
前言 東西方世界大混戰 西元1241~1259左右,在歐亞大陸上出現一個毀滅性的民族,國家終結者~蒙古人,開啟搶錢、搶糧、搶女人的侵略性活動,在草原上騎著寶馬橫掃了整個大陸, 並且還正要進行第二次的員工歐洲旅行,由拔都和速不台率領的蒙古觀光團到了第一站匈牙利,與當地的匈牙利聯軍界行了一
Thumbnail
前言 東西方世界大混戰 西元1241~1259左右,在歐亞大陸上出現一個毀滅性的民族,國家終結者~蒙古人,開啟搶錢、搶糧、搶女人的侵略性活動,在草原上騎著寶馬橫掃了整個大陸, 並且還正要進行第二次的員工歐洲旅行,由拔都和速不台率領的蒙古觀光團到了第一站匈牙利,與當地的匈牙利聯軍界行了一
Thumbnail
萬曆十五年,也就是1587年,這時在歐亞大草原中西部,有三個超級帝國互相制衡: 俄羅斯沙皇國。先前在恐怖伊凡(伊凡雷帝或伊凡四世)的時代,往中亞及西伯利亞擴張,擊潰喀山及西伯利亞汗國等一眾草原政權,勢力不斷東擴。 鄂圖曼土耳其帝國。土耳其勢力往北深入黑海沿岸,早已控制住烏克蘭、俄羅斯草原上的
Thumbnail
萬曆十五年,也就是1587年,這時在歐亞大草原中西部,有三個超級帝國互相制衡: 俄羅斯沙皇國。先前在恐怖伊凡(伊凡雷帝或伊凡四世)的時代,往中亞及西伯利亞擴張,擊潰喀山及西伯利亞汗國等一眾草原政權,勢力不斷東擴。 鄂圖曼土耳其帝國。土耳其勢力往北深入黑海沿岸,早已控制住烏克蘭、俄羅斯草原上的
Thumbnail
屬於阿茲德人的巴尼納布汗部落由於掌控了阿曼南部佐法爾到巴格達與大馬士革的乳香陸路貿易,在12世紀趕走了塞爾柱土耳其帝國,建立了納巴尼王朝,並於1154 年到 1624 年之間統治阿曼 在12 世紀至 15 世紀末,巴赫拉就是納巴尼王朝的首都,而巴赫拉堡就身負著防衛這座綠洲首都與保護乳香之路的重責大任
Thumbnail
屬於阿茲德人的巴尼納布汗部落由於掌控了阿曼南部佐法爾到巴格達與大馬士革的乳香陸路貿易,在12世紀趕走了塞爾柱土耳其帝國,建立了納巴尼王朝,並於1154 年到 1624 年之間統治阿曼 在12 世紀至 15 世紀末,巴赫拉就是納巴尼王朝的首都,而巴赫拉堡就身負著防衛這座綠洲首都與保護乳香之路的重責大任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