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德勒談人性:你是「憤世嫉俗」的人嗎?你會這樣說別人嗎?

更新 發佈閱讀 3 分鐘

你是不是也常聽到這句話:「啊,他就是憤世嫉俗啦!」

但這四個字,真的是我們以為的那樣嗎?從韓愈到阿德勒,它的意義其實有很大變化。

你有沒有被這樣評論過?

「愛抱怨的人就是憤世嫉俗。」

「動不動批評別人的,其實是不滿足自己,自卑作祟。」

被說成「憤世嫉俗」時,人通常會有兩種反應:

  • 有人覺得驕傲甚至自豪,因為他相信自己是對社會問題特別有正義感的人;
  • 但也有人感到被誤解,因為他認為自己只是提出觀察或批判,並不是在發脾氣。

問題來了——到底什麼才叫「憤世嫉俗」?

從古代到現代:憤世嫉俗的轉變

根據教育百科的解釋,「憤世嫉俗」指的是憤恨不合理的社會現狀、痛恨庸俗世態。

像唐代文人韓愈,就常在文章中表達這種情懷。從古典的角度看,憤世嫉俗甚至是一種知識分子的氣節。

圖片來源:教育部成語典。「憤世嫉俗」原作「憤世嫉邪」

圖片來源:教育部成語典。「憤世嫉俗」原作「憤世嫉邪」

但為什麼現在聽起來卻像是貶義?

我的推論是,隨著工業社會發展,人人都相信只要靠勞力與努力,就有機會翻轉階級。

在這樣的「個人主義」氛圍裡,如果有人批評社會不公,往往會被視為「不努力、只會抱怨」。

於是,「憤世嫉俗」逐漸從正面的知識分子精神,轉變成一種人格上的負面評價。

阿德勒的觀點:隱蔽的恨意

憤世嫉俗者對人類展現出的強烈恨意,屬於隱蔽式的恨意。——阿德勒,《 阿德勒談人性》。

心理學家提醒,這裡的重點不只是「情緒」,而是一種長期存在的「態度」。

那麼,什麼是恨意?又和惡意有何不同?

  • 恨意:例如上班時或下班後抱怨主管,純粹是情緒出口。
  • 惡意:故意設局讓主管出糗,散播謠言,阻止計畫推動,或影響同事對主管的態度,否定主管的提議。

真正的「憤世嫉俗」= 長期的恨意 + 惡意。

單純抱怨或偶爾激動,不算憤世嫉俗;但如果長期不顧及他人感受,甚至開始傷害別人,那才是真正的憤世嫉俗。

回到日常:我們真的憤世嫉俗嗎?

如果有一天別人說你「憤世嫉俗」,或許可以先反問對方:

「你指的是韓愈那種知識分子的情懷?還是阿德勒說的那種人性弱點?」

畢竟,雙方定義不同,對話才有意義。

在日常生活裡,我相信大部分人對同事、長官或客戶的抱怨,其實都還停留在「恨意」階段,很少演變成惡意。

但阿德勒提醒,如果恨意長期累積,就可能轉化為惡意,最終傷害他人。

這也是他強調「社會興趣」的原因——當我們身處善意環境,就比較不會陷入真正的憤世嫉俗。

那麼,換個角度問問自己:

你在抱怨的時候,你覺得自己只是「恨意」,還是也帶了一點「惡意」呢?

什麼時候,你感覺自己從恨意跨到了惡意?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PJ閱讀成癮室
1會員
12內容數
閱讀成癮室是的成癮是「乘以」心理學、認知科學、哲學、邏輯學…,打開知識的超連結。
PJ閱讀成癮室的其他內容
2025/08/18
然而,這段被找回的時間(福爾摩沙),以量子世界與微觀層面的視角來看,時間並非單一線性,而是由無數微觀事件構成的時間原子(羅維里,《時間的秩序》)。每一位在線上觀看的人,分屬在不同的國家、時區,有著不同的眼光、情感與
Thumbnail
2025/08/18
然而,這段被找回的時間(福爾摩沙),以量子世界與微觀層面的視角來看,時間並非單一線性,而是由無數微觀事件構成的時間原子(羅維里,《時間的秩序》)。每一位在線上觀看的人,分屬在不同的國家、時區,有著不同的眼光、情感與
Thumbnail
2025/08/15
因為閱讀坂本龍一生前出版的《坂本圖書》,而認識了羅維里這名物理學家。《坂本圖書》的目錄就是人名,我也是隨機翻閱,想找個看起來有趣的名字入手。 羅維里,全名是卡羅.羅維里。坂本龍一在文章一開頭就直言,他要捨棄過去寫文章的慣性,一改先介紹書籍或人物的慣習,而是引用羅維里在《時間的秩序》一書中,對時間的
Thumbnail
2025/08/15
因為閱讀坂本龍一生前出版的《坂本圖書》,而認識了羅維里這名物理學家。《坂本圖書》的目錄就是人名,我也是隨機翻閱,想找個看起來有趣的名字入手。 羅維里,全名是卡羅.羅維里。坂本龍一在文章一開頭就直言,他要捨棄過去寫文章的慣性,一改先介紹書籍或人物的慣習,而是引用羅維里在《時間的秩序》一書中,對時間的
Thumbnail
2025/08/13
由《與神同行》製作團隊打造的韓國電影《全知讀者視角》,是一部特效滿滿的商業爽片,同時也直指當代社會問題。我並非原著粉絲,無意評價改編的好壞,而是注意到這部電影與個體心理學之父阿德勒的理論「社會興趣」(social interest)有跨時空的連結。電影的視覺效果之外,有一個關鍵主題值得我們深思:信任
Thumbnail
2025/08/13
由《與神同行》製作團隊打造的韓國電影《全知讀者視角》,是一部特效滿滿的商業爽片,同時也直指當代社會問題。我並非原著粉絲,無意評價改編的好壞,而是注意到這部電影與個體心理學之父阿德勒的理論「社會興趣」(social interest)有跨時空的連結。電影的視覺效果之外,有一個關鍵主題值得我們深思:信任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被討厭的勇氣》深入探討心理學理論,鼓勵人勇於追求自己的價值觀和信念,並探討內在和高級的幸福。本文介紹了阿德勒心理學理論對人際關係的看法及如何實現內在的幸福。
Thumbnail
《被討厭的勇氣》深入探討心理學理論,鼓勵人勇於追求自己的價值觀和信念,並探討內在和高級的幸福。本文介紹了阿德勒心理學理論對人際關係的看法及如何實現內在的幸福。
Thumbnail
《被討厭的勇氣》以一位哲學家和年輕人對話的形式探討阿德勒心理學,強調人生是我們自己選擇的,主張改變思維角度以獲得幸福。文章內容包括決定論&目的論、課題分離、獲得勇氣、接納自我等主題,說明改變思維勇於追求幸福的重要性。
Thumbnail
《被討厭的勇氣》以一位哲學家和年輕人對話的形式探討阿德勒心理學,強調人生是我們自己選擇的,主張改變思維角度以獲得幸福。文章內容包括決定論&目的論、課題分離、獲得勇氣、接納自我等主題,說明改變思維勇於追求幸福的重要性。
Thumbnail
阿德勒心理學就是勇氣的心理學,你之所以不幸,不是過去或環境造成的,更不是因為能力不足,只是勇氣不夠而已,換句話說就是「缺乏變得幸福的勇氣」。
Thumbnail
阿德勒心理學就是勇氣的心理學,你之所以不幸,不是過去或環境造成的,更不是因為能力不足,只是勇氣不夠而已,換句話說就是「缺乏變得幸福的勇氣」。
Thumbnail
我向來都不是一個好脾氣的人。 什麼我總是感到自己頻頻被激怒呢?經歷了長期的觀察,經過長期的觀察,我漸漸明白,也許問題的根源並非在於對方的惡意,而是在於對方的無知。
Thumbnail
我向來都不是一個好脾氣的人。 什麼我總是感到自己頻頻被激怒呢?經歷了長期的觀察,經過長期的觀察,我漸漸明白,也許問題的根源並非在於對方的惡意,而是在於對方的無知。
Thumbnail
 今天和朋友們分享的好書是《被討厭的勇氣》-自我啟發之父『阿德勒』的教導。作者:岸見一郎、古賀史健。你經常覺得自己不如別人而感到自卑嗎?很想努力上進卻達不到理想的目標,感到灰心氣餒?想要跳出負面情緒的綁架,你要有被討厭的勇氣。 
Thumbnail
 今天和朋友們分享的好書是《被討厭的勇氣》-自我啟發之父『阿德勒』的教導。作者:岸見一郎、古賀史健。你經常覺得自己不如別人而感到自卑嗎?很想努力上進卻達不到理想的目標,感到灰心氣餒?想要跳出負面情緒的綁架,你要有被討厭的勇氣。 
Thumbnail
從2014出版之後就一直在暢銷排行榜的「被討厭的勇氣」 這本書的命名給人單純探討人際關係的感覺,但實際上書裡非常深入探討行為與情緒背後的心理動機 以「阿德勒心理學」為主體,從中探討各種人生中可能遭遇的疑難問題 並且用一對哲學家與年輕人的問答、辯論來呈現,相對於單一陳述式的方式,更能
Thumbnail
從2014出版之後就一直在暢銷排行榜的「被討厭的勇氣」 這本書的命名給人單純探討人際關係的感覺,但實際上書裡非常深入探討行為與情緒背後的心理動機 以「阿德勒心理學」為主體,從中探討各種人生中可能遭遇的疑難問題 並且用一對哲學家與年輕人的問答、辯論來呈現,相對於單一陳述式的方式,更能
Thumbnail
日前拜讀到葉舟的「阿德勒說了些什麼」,便想著來做一下閱讀心得,跟你們分享書本的中心思想。不想花時間去看整本書的懶人們,可以過來看一看我延伸的思想分析。 阿爾弗雷德·阿德勒是生於奧地利的一位醫師與心理治療師,同時是個體心理學的學派創始人。近年來,由於「被討厭的勇氣」一書的人氣,他的名字亦為人熟知
Thumbnail
日前拜讀到葉舟的「阿德勒說了些什麼」,便想著來做一下閱讀心得,跟你們分享書本的中心思想。不想花時間去看整本書的懶人們,可以過來看一看我延伸的思想分析。 阿爾弗雷德·阿德勒是生於奧地利的一位醫師與心理治療師,同時是個體心理學的學派創始人。近年來,由於「被討厭的勇氣」一書的人氣,他的名字亦為人熟知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