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佛心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5 分鐘

宇宙是一顆心,即「宇宙心」。
「宇宙心」來到人間變成了「人心」。本來「宇宙心」是正向的心,在人的作用下,產生了許多負向的心,因此人就有了波濤洶湧的人生。
無論人生如何,都由於這顆「心」。這顆心不容易明白,各哲學家、思想家、智者⋯等所見不同,因此,見解各異,讓人莫衷一是。即使一家之言,或同一人所說,見解理應相同才對,然而並不盡然。以佛教為例,同是佛陀知見,卻見解多門。佛陀之後,不論中國或印度,往後的各宗各派,對「心」的說法也都迥異。佛教諸經典中,對「心」種類的說法均不同,種類繁多,大致上有:

1、一心說:
丁福保佛學大辭典中說:「心」是阿賴耶識之別名,意思是只有這一顆心。

2、二心說-有三例:
(1)丁福保佛學大辭典說「心」(Citta)在《四卷楞伽經注》中有:汗栗太
(Hṛd Hṛdaya,自性清淨心)、質多心(慮知心)等二心。
(2)《大日經疏》中說:質多心與干栗馱心為二心。
(3)《大日經疏》中又說:干栗馱心附肉團心與真實心為二義,也是另一種
「二心說」。

3、三心說-有兩例:
(1)隋代天台宗智顗(538~597)大師所宣講的《摩訶止觀》中說:質多心、汗栗馱
心(草木心)、矣栗馱心(精集精要心)為三心。
(2)法相宗於《唯識述記》與《唯識樞要》中說:質多(心)、末那(意)、毘若底
(識)為三心。

4、四心說-有六例:
(1)五代宋初僧人延壽的《宗鏡錄》中說:紇利陀心(肉團心)、緣慮心、質多心、
乾栗馱心(堅實心)為四心。
(2)《三藏法數》十九中說:肉團心、緣慮心、積聚精要心、堅實心為四心。
(3)還有其他論述,如:1)真實心、2)緣慮心、3)積集心、4)積聚最勝心⋯等四
心。
(4)淨土宗說,若要往生彌陀淨土之菩薩菩提心時,共有:1)智慧心、2)方便心、
3)無障心、4)勝真心⋯等四心。
(5)《翻譯名義集》卷六中說,心有:
1)肉團心-即父母所生血肉之團,狀似蓮華開合,乃意識所依之處。
2)緣慮心-即緣持思慮之心,此通八識而言;謂眼識緣色,乃至第八識緣根身、
種子、器世間。
3)積聚精要心-謂諸經中積集一切要義,稱為文心;如般若心經為大品六百卷中
之精要。
4)堅實心-謂堅固真實之心,乃眾生本有之性,諸佛所證之理,亦即第一義心。
這些四心也見於「金光明最勝王經疏卷二之末」、「宗鏡錄卷四、「大明三藏法
數卷十八」。
(6)《禪源諸詮集都序》〈卷上之一〉中也倡導一個「四心說」。
《禪源諸詮集都序》出自「圭峰宗密」。唐德宗時代,有一位禪師,叫做「圭峰
宗密」(780年—841年2月1日),生於唐德宗建中元年,俗姓何,名炯,唐代
果州人,即現今的四川西充,成為華嚴宗第五祖,跟隨華嚴四祖清涼澄觀(737
年—838年,另一說是738—839)。圭峰宗密因常住圭峰草堂寺,而得此稱號,
他又被稱爲圭峰禪師或草堂和尚」到唐宣宗時代,被追謚為定慧禪師。圭峰宗密
編了一部習禪的著作,開創了「禪教合一」的理論,這書叫做《禪源諸詮集》,
是禪宗典籍的匯編。
全書約一百卷,已遺失,現存總序,叫做《禪源諸詮集都序》,簡稱《都序》。
宗密在《禪源諸詮集都序》〈卷上之一〉中倡導一個概念,叫做「四心說」。
什麼是「四心說」?
這「四心說」,講的是鳩摩羅什(Kumārajīva)所說的四種根本煩惱妄心,如:
1)見心:指見解上的執著,如無法明辨正道與邪道。
 2)思心:指思考上的妄想,例如無法放下對事物的情感,如貪嗔癡。
 3)塵心:指受外在塵境影響的心,如無法明辨愛與恨。 
4)色心:指色塵妄想,例如無法明辨色境的虛幻。這見、思、塵、色⋯等「四
種心」闡揚的是佛法與證道的精要。

5、六心說-
唐代法相宗創始人窺基(632~682)大師的《百法明門論解》中有六心:
(1)集起心—這單指第八識,以第八識能集諸種子,而起現行,故稱第八識為集起
心。
(2)積集心—這指前七轉識,以前七識能熏且積集諸法種子,故稱前七識為積集心。
當然,第八識也可以稱為「積集心」,因為第八識也能夠含藏積集諸法種。
(3)緣慮心—以能緣自分境故。
(4)識或識心—即了別心,以識即了別之義。此指前六識,因前六識以能了別為主。
(5)意—此指第七末那識,以第七識恆審思量,故名為「意」。
(6)心—此指第八識。在佛經中,亦常以「心」指第八識,或稱第八識心,
而以「心、意、識」來代表第八、第七、及前六識。
以上,大致上以「四種心」居多,也比較重要。
現代人的《佛說》,將這些心總整理,而成為「六種心」,如:
1.  肉團心-就是人肉體之內的「心臟」。
這個人體,是一種物質。一般的物質,如礦物,它不會動。然而,人體不僅是
「物質體」,更是「肉體」,它有血、有肉,它會動。心臟會動,這一動是人生命
的根源,如果它不會動,人就失去了生命。這個生命很奇特,它來自人的父母,他
們生出了我們,生出了一個心臟,才賦予了我們生命。因為人有了心跳,啟動了人
生命的一切。過去人類認為心臟不會思想,現在醫學逐漸發現,心臟也有思想,但
不如腦袋。這顆心臟,在佛教之中,被稱為「肉團心」。
佛教有密宗。密宗有一本經,是中國漢傳密宗所根據的密教經典之一,叫做《大日
經》,有許多注疏,都注解到了「肉團心」。如:《大日經疏卷四》、《大日經疏
卷十七》、《菩提心義》、《翻譯名義集卷六》⋯等。
「肉團心」的梵語稱為「hrdaya或 hrd」;巴利語稱為「hadaya」。梵語音譯為
「汗栗馱」或「紇利陀耶」,義譯為「肉心」,就是通稱的「肉團心」,就是「肉
體心」。不論「肉心」或「肉團心」或「肉體心」,指的就是人的「心臟」。心臟
屬於人體五臟之一,極其重要。密宗的修道,以此「心」為中心。

為什麼?
密宗認為「心」是「意根」之所在,互為表裡、依託。密宗的「心」或「意根」,
其實已經包含到「腦袋」了,但是他們並沒有提及。密宗的「心」或「意根」有一
個八方結構。原來,「心」就是八卦。因此,這個「八卦心」,在密宗裡,即成為
「八瓣蓮花」。所以,「心」由「八瓣肉葉」所組合而成。因此,修道人就要觀想
「八瓣肉葉」,其實它就是「心」。
據《瑜伽論記卷一》中說:「阿賴耶識初受生時,其托處即為肉心;若「識」舍離
肉心,人身即亡。」乍看之下,說的只是「肉心」,其實所說的是「生命」。
密宗的修持,是以「肉心」來觀看「八葉蓮華」,來成就「毗盧遮那身」。原來,
密宗追求的是「自性真實心」。然而「自性真實心」出自「肉團心」。因此,修行
不重視「肉團心」不行,它是修行人成就「毗盧遮那身」的根本。
2.  集起心-「集」即收集、集合。「起」即起行、起現行,即起作用。「集起」就是
「心」。這「心」會讓人類痛苦,人類即生死流轉,永無寧日。這「心」就叫做
「集起心」,說的是「第八識」。「第八識」是根本識,死抓一切不放,生死輪迴
不已。

為什麼會如此?
因為「第八識」是「種子識」。

什麼是「種子識」?
因為「第八識」的作用,就像是「種子」,雖然歷經很長久的時間,也沒看他起作
用,甚至根本就瞧不起它,認為它沒有什麼能耐,就全然忽視。也不是人故意要忽
視它,是因為它無形無象,大部分的人不知道它的存在。
然而,「第八識」這個「種子識」,恆久不變,它將一切身心作用收集起來,累積
要一定程度時,就開始起作用。它就如同植物的種子,本來乾燥得沒有什麼生機,
然而當它遇到相當情境時,它便生根發芽。

什麼情境?
很多,如:1溫度。2溼度。3泥土。4水。5空氣。6地點。7時間。8時機。
一旦接觸到了這些情境,種子馬上「生起現行」。人也一樣。當人的「種子」,在
對的情境之下,就可以發生事端,如:1人。2事。3時。4地。5物。6數量。7次
數。8時機。9天機。
「種子」便會「生起現行」,常出人預料之外,讓人的生命流轉。它的來源就是這
顆心與種子,這顆心就是「集起心」。
3.  思量心-思量是第七識。第七識叫做「末那識」(Manas-vijñāna)。「末那
識」,翻譯之後就是「意」。這個「意」有兩種:
(1)第七識的「意」。
(2)第六識也是「意」。
在這裡,第七識的「意」,講的是「心量」。

什麼是思量?
就是「思慮」的意思,它有兩個意義:
(1)思想。
(2)思考。
(3)思量。會衡量。
(4)思慮。會過濾。
(5)審核-而且是恆審。
(6)審查-而且是恆查。
《法相宗》的《唯識論》四之中說:「是識(第七識)聖教別名末那,恒審思量勝
餘識故。」這些恒審是特色。《同述記》四末中說:「末那是意。」
第七識的「恆查」特性,跟第六識的「意」,顯然不同。第六識的意偏重在感知、
感覺上,而第七識的「意」卻升級了,至少仔細很多,當然計算、計較也多。
4.  緣慮心,就是說攀緣心。
「緣」:就是「因緣」。「慮」:就是「過慮」。「緣慮」合在一起,就是揀選、
抉擇,就是「緣慮心」。「緣慮心」又稱為「慮知心」、「了別心」。

什麼是「緣慮心」?
「緣慮心」所說的是人的「六根」。

什麼是「六根」?
根就是根本或根據,它們共有六種,茲說明如下:
1)眼。(2)耳。(3)鼻。(4)舌。(5)身。(6)意。
這六根是器官功能,是人的六種器官。前五種又被說成「五官」,可以看得見,也
可以說成外官或外觀。
第六種是「意」,人看不見。這六種「根」,不論看不看得見,都把它稱為「內
根」。

這「內根」有何作用?
其目的是要對外在起作用。

「內根」的外在作用叫做什麼?
叫做「外塵」,簡稱為「塵」。

什麼是「塵」?
「塵」就是「塵埃」、「灰塵」。人的六根,在外面所接觸到的東西,就叫做「六
塵」。

「六塵」有哪六種?
「六塵」計有:
(1)色。(2)聲。(3)香。(4)味。(5)觸。(6)法。這就是六塵。
人的六根碰觸到外面的六塵,就會產生作用。

什麼作用?
就是緣慮,這種心就叫做「緣慮心」。

「緣慮心」會有什麼作用?
有許多作用,計有:
(1)攀緣。
(2)過濾。
(3)分別。哪些分別? 很多,如分辨所有的萬事萬物,如:
 1)顏色:如紅、橙、黃、綠、藍、靛、紫。
 2)形狀:圓、扁、三角、正方、長方。
 3)大小:如體格的大小。
 4)長度:如長短。
 5)寬度:如厚薄。
 6)高度:如高矮。
 7)深度:如深淺。
 8)功能:如利鈍。
9)角度:如歪斜。
10)熱度:如冷熱。重量:如輕重。
 11)體形:如胖瘦。
12)聲形:如粗細。性狀:如男女、雌雄。
13)香氣:如香臭。
14)味道:如酸甜苦辣鹹。
15)膚觸:如粗滑。
 16)方位:如東西南北。
17)時間:早晚、年紀的老幼、現在或過去與未來。
18)季節:如春夏秋冬。
19)速度:如快慢。
20)特性:如好壞。
 21)品質:如優劣。
 22)價格:如貴賤。
 23)收穫:如得失。
 24)結果:如成敗。
25)性質:如善惡。
26)性向:如親疏。
以上這些作用都是「分別心」的作用。「分別心」是「緣慮心」的主作用
心。
(4)欲望:如想或不想。
(5)喜好:如喜或厭。
(6)煩惱:如煩或不煩。
(7)抉擇:如要或不要。
(8)取捨:如取或捨。
(9)感受:如苦或樂。
以上這些作用都是「緣慮心」的作用,因為貪、愛、喜歡、想要而污染,這是一
顆「染著心」。「緣慮心」與「染著心」是「凡夫心」。若是「凡夫心」,必受
六道輪迴。
5.   堅實心-「堅」即堅強、堅持、堅定、堅固,其中堅固的「固」,有固定、固守的
意思。「實」即實在、真實的意。「堅實」的意思是不變、不易。不變、不易就
暗示不死。不死即永生,在佛教就是「不生不滅」。這是一顆心,即:
(1)不死的心。
(2)永生的心。
(3)不生不滅的心。
(4)不生不滅的事物。
(5)不生不滅的事物,即顛撲不破的理。
(6)顛撲不破的理,就是不生不滅的道理。
(7)不生不滅的道理即「真理」。
(8)真理即佛理。
(9)佛理即如來藏。
(10)如來藏即如來藏心。
(11)如來藏心即真如。
(12)真如即真如心。
(13)真如心即真心。
(14)真心即自性。
(15)自性即清淨心。
(16)真如自性即自性清淨心。
(17)自性清淨心即《華嚴經》上所謂的「總該萬有心」。
(18)自性清淨心即《起信論》中「一心二門」中的「一心」。
(19)自性清淨心即《楞伽經》中的「第二心」。
(20)自性清淨心即《宗鏡錄》的第四心。
《宗鏡錄》是五代時期,由永明延壽(公元904年~975年)所編成。《宗鏡錄》
的第四心叫做「乾栗馱心」,即「堅實心」。其他人的堅實心叫做「紇栗馱」
(Hṛdaya)。「紇栗馱」(Hṛdaya)又譯為:紇哩娜耶、紇哩乃耶、紇哩陀耶、
纥利陀耶、釳利陀、汗栗驮⋯等,有兩個譯法:
(1)肉團心。
(2)堅實心。
在這𥚃,只指向堅實心。堅實心是:
1真實心。
2事物的本質。
3真理的核心。
4堅固狀態。
5真實的內心。
6貞實心。
7真心。
然而在這𥚃,所謂的「紇栗馱」(Hṛdaya),卻閙了雙包。大部份人的「紇栗
馱」(Hṛdaya)是肉團心。而永明延壽的《宗鏡錄》,卻把「紇栗馱」
(Hṛdaya)是真實心。
只是他把「紇栗馱」(Hṛdaya)說成「乾栗馱」而已,是「紇栗馱」(Hṛdaya)
的音轉。然而意義即千差萬別。

這裡到底誰對誰錯?
沒有誰對誰錯,只是立場的不同而已。就像煩惱到底是煩惱還是菩提,見仁見
智。
6.  積聚精要心-積聚諸經中,一切能夠積聚之要義者。
如《般若心經》積聚自《大般若經》六百卷的精要。「積聚精要心」是《摩訶止
觀》中的第三心。《大日經疏》中,說干栗馱是第二義。《大日經疏》十七中
說:「此中真言心者,此心梵音汗栗馱之心,即是真實心也。」因此,干栗馱與
汗栗馱的音雖不同,然而其意思卻相同。「干栗馱」在《摩訶止觀》之中說是
「矣栗馱」。《摩訶止觀》二中說:「又稱矣栗馱,此方是積集精要者為心也。」
其意思是堅實心。因此,「干栗馱」、「汗栗馱」又有第三音,叫做「矣栗
馱」。
對一般人來說,所說的「干栗馱」,其實講的是「肉團心」。《心經幽贊》上
說:「心者堅實妙寂之稱。」,講的還是堅實心或積聚精要心。以上已經六心
了,比四心已經多出了二心。
然而,我在六心之外,另外加入「靈知心」這一心而成為「七心」。
7.  靈知心-這「靈知心」,有「靈」、有「知」,跟「肉團心」、「緣慮心」、「集
起心」並不相同,最重要的是,它不起分別,它的特色是:
(1)不受影響。
(2)不起分別。
(3)臨境不亂-正所謂的「混千差而不亂」。

人為什麼會亂?
因為有了狀況。

什麼狀況?
如:
(1)境-就是外境,這將影響人的內心。當人面臨外境之時,就是「混千境」,會
產生種種外境,計有千境、萬境。
(2)界-「界」即「界線」,是一種「現象」,就是所謂的「境界」。
這「界」、「現象」、「境界」就是「外界」、「外象」,這將影響人的內心。
當人面臨「外界」、「外象」之時,就是「混千界」、「混千象」,會產生種種
外界、外象,計有千界、萬象,這將影響人的內心。
這就是「宇宙萬境」、「宇宙萬象」,這屬於「外在」
「外在」所相對的是「內在」,即是「內心」。
「內心」的狀態至少有兩種心:
(1)「分別心」:它有分別,如「肉團心」與「緣慮心」,它們有分別的現
象與作用,屬於「分別心」。
(2)「無分別心」:它無分別,如「靈知心」,它沒有分別的現象與作用,
屬於「無分別心」。
這「無分別心」的「靈知心」,除了「無分別」的特性之外,另外尚有一個
特性就是「不動」。
「肉團心」、「緣慮心」、「集起心」會受外在境界的影響,而「靈知心」卻不受
外在境界的影響,就是「如如不動」,也就是「不動心」。「不動心」就是沒有
「分別心」,就不會動念,心自然平靜,是為「平常心」。「平常心」就是自然、
不執著。不貪愛,就是說「自在心」,不貪心、偏愛,才可以割捨,萬緣皆能放
  下。
放下就是不執著,就沒有偏向,不會貪愛執取,就有「平等心」。
「平等心」就是諸事平等,沒有貪瞋痴慢,就不會產生痛苦。不痛苦即不落輪迴,
生死自在,就是「眾有情平等」。
菩薩心是「覺有情的心」,就是「菩薩心」,因此「眾生平等」。
「眾生平等」就能度無邊眾生,這是「成佛的心」,其實,根本是「佛心」。
因此,「靈知心」就是佛菩薩的心。
以上七心,都是為了要達到「真如心」。「真如心」是集「七心」於「一心」。因此,「真如心」是宇宙心。
「宇宙心」就只「一心」,叫做「宇宙一心」。
「宇宙一心」來到人間,就是「宇宙佛心」。

黃振輝/2025.9.1.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黃振輝的宇宙人生
285會員
74內容數
黃振輝的宇宙人生
2025/09/02
宇宙是什麼? 宇宙是「心」。 「心」是什麼? 「心」就是「心」,會思想的「心」! 是「心臟」嗎? 是,但也不是。 是,是因為它有如人類的「心臟」,但它更如人類的「腦袋」。 因此,宇宙的「心」有「既又特性」。 什麼是「既又特性」? 「既又」的意思就是「是」,甚至「全是」。 「既又」特性形成為「法
Thumbnail
2025/09/02
宇宙是什麼? 宇宙是「心」。 「心」是什麼? 「心」就是「心」,會思想的「心」! 是「心臟」嗎? 是,但也不是。 是,是因為它有如人類的「心臟」,但它更如人類的「腦袋」。 因此,宇宙的「心」有「既又特性」。 什麼是「既又特性」? 「既又」的意思就是「是」,甚至「全是」。 「既又」特性形成為「法
Thumbnail
2025/08/25
宇宙是什麼? 意識。 宇宙是一顆心,叫做「宇宙心」。 宇宙由一顆心開始,這顆心很重要,在宇宙萬籟死寂的「原始世界」之中脫穎而出,才有了如今的宇宙。 宇宙的心讓意識去運作,所以這個意識,就是「宇宙意識」。 宇宙是「宇宙心」加上「宇宙意識」 互為表裡,是「一而二」,同時也是「二而一」,不分彼此,不可
Thumbnail
2025/08/25
宇宙是什麼? 意識。 宇宙是一顆心,叫做「宇宙心」。 宇宙由一顆心開始,這顆心很重要,在宇宙萬籟死寂的「原始世界」之中脫穎而出,才有了如今的宇宙。 宇宙的心讓意識去運作,所以這個意識,就是「宇宙意識」。 宇宙是「宇宙心」加上「宇宙意識」 互為表裡,是「一而二」,同時也是「二而一」,不分彼此,不可
Thumbnail
2025/08/25
宇宙有功能嗎? 有! 宇宙最重要的功能是什麼? 生! 如何生? 創,即創生! 創生什麼? 萬物。還成為萬物的主宰。 宇宙用什麼創生? 意識,即「宇宙意識」。 宇宙用什麼維繫? 還是「意識」、「宇宙意識」。 「宇宙意識」不是單一的,它是多義的綜合體。 多義是有很多意義嗎? 對! 有哪些意
Thumbnail
2025/08/25
宇宙有功能嗎? 有! 宇宙最重要的功能是什麼? 生! 如何生? 創,即創生! 創生什麼? 萬物。還成為萬物的主宰。 宇宙用什麼創生? 意識,即「宇宙意識」。 宇宙用什麼維繫? 還是「意識」、「宇宙意識」。 「宇宙意識」不是單一的,它是多義的綜合體。 多義是有很多意義嗎? 對! 有哪些意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想像一道來自宇宙的光,照亮你的頭頂,擴散到全身,這道光很溫暖,你感到自己被宇宙愛著。 曾幾何時,我不再感受宇宙,我刻意與宇宙分離。談宇宙就是談天文科學,只有無知的小孩會相信自己可以了解宇宙。宇宙是浩瀚、神秘、超乎邏輯理解範圍的,我必須掌控生活,控制我的能力以及在職場的表現,我強烈抵抗任何不符合
Thumbnail
想像一道來自宇宙的光,照亮你的頭頂,擴散到全身,這道光很溫暖,你感到自己被宇宙愛著。 曾幾何時,我不再感受宇宙,我刻意與宇宙分離。談宇宙就是談天文科學,只有無知的小孩會相信自己可以了解宇宙。宇宙是浩瀚、神秘、超乎邏輯理解範圍的,我必須掌控生活,控制我的能力以及在職場的表現,我強烈抵抗任何不符合
Thumbnail
前言 在我們的文化與語言中,「心」這個字承載著豐富的意義與象徵。 它不僅僅是人體的一個器官,更是我們情感、思想和精神的核心所在。 古人說:「心有所念,便有所行。」 現代心理學也強調心態和情感對行為的影響。 這篇文章將從多個角度探討「心」的不同面貌,解讀「唯心而已」這句話,
Thumbnail
前言 在我們的文化與語言中,「心」這個字承載著豐富的意義與象徵。 它不僅僅是人體的一個器官,更是我們情感、思想和精神的核心所在。 古人說:「心有所念,便有所行。」 現代心理學也強調心態和情感對行為的影響。 這篇文章將從多個角度探討「心」的不同面貌,解讀「唯心而已」這句話,
Thumbnail
宇宙的遊戲:一個關於神與人類的全新觀點 你是否曾好奇宇宙的浩瀚和人類的存在意義?你是否相信神存在,但卻對傳統神學的解釋感到困惑? 這篇文章將分享一個關於神與人類關係的全新觀點,一個既充滿奇思妙想,又帶有邏輯推論的觀點,希望能夠帶給你一些新的啟發。
Thumbnail
宇宙的遊戲:一個關於神與人類的全新觀點 你是否曾好奇宇宙的浩瀚和人類的存在意義?你是否相信神存在,但卻對傳統神學的解釋感到困惑? 這篇文章將分享一個關於神與人類關係的全新觀點,一個既充滿奇思妙想,又帶有邏輯推論的觀點,希望能夠帶給你一些新的啟發。
Thumbnail
心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 一顆心能容納一個世界 世界又能容納多少個心 若心是世界 那麼廣漠的宇宙就是本體 那麼我們該與宇宙相契合 來自於廣漠 緩緩地舒展從四十六億年前的一個偶然 盤古從雞蛋中一聲吆喝起了大霹靂 此後生命偶然地來到地球 世界於焉存在 宇宙有多大心就有多大   學庸
Thumbnail
心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 一顆心能容納一個世界 世界又能容納多少個心 若心是世界 那麼廣漠的宇宙就是本體 那麼我們該與宇宙相契合 來自於廣漠 緩緩地舒展從四十六億年前的一個偶然 盤古從雞蛋中一聲吆喝起了大霹靂 此後生命偶然地來到地球 世界於焉存在 宇宙有多大心就有多大   學庸
Thumbnail
有的靈魂喜歡這樣,有的喜歡那樣。每個靈魂的角度都會不一樣,於是才有你、我、他。 要求別人跟我一樣的角度、一樣的方式來歷練人生,那完全是沒有意義且不合理,因為如果那樣,根本不需要分出彼此了。
Thumbnail
有的靈魂喜歡這樣,有的喜歡那樣。每個靈魂的角度都會不一樣,於是才有你、我、他。 要求別人跟我一樣的角度、一樣的方式來歷練人生,那完全是沒有意義且不合理,因為如果那樣,根本不需要分出彼此了。
Thumbnail
當我們探索人類存在的奧秘時,靈魂的概念總是居於核心位置。靈魂,這個古老而神秘的詞匯,喚起了關於意識、存在和生命本質的深刻思考。在不同的文化和哲學傳統中,靈魂被視為人類獨特性的象徵,是我們與宇宙連接的橋樑。然而,在現代社會中,人們對於靈魂的理解和追求往往變得模糊和商業化,使得有許多人常常追求身心靈的完
Thumbnail
當我們探索人類存在的奧秘時,靈魂的概念總是居於核心位置。靈魂,這個古老而神秘的詞匯,喚起了關於意識、存在和生命本質的深刻思考。在不同的文化和哲學傳統中,靈魂被視為人類獨特性的象徵,是我們與宇宙連接的橋樑。然而,在現代社會中,人們對於靈魂的理解和追求往往變得模糊和商業化,使得有許多人常常追求身心靈的完
Thumbnail
這是一個關於平行宇宙與靈魂的文章,探討了不同的平行宇宙中的可能性以及靈魂與情感的連結。同時,也提到了量子力學中引力法則的相關理論。
Thumbnail
這是一個關於平行宇宙與靈魂的文章,探討了不同的平行宇宙中的可能性以及靈魂與情感的連結。同時,也提到了量子力學中引力法則的相關理論。
Thumbnail
詳細內容👉 https://joyying888.blogspot.com/2020/01/blog-post_15.html 00:03👉深邃的宇宙冒險:超越生死的奇妙旅程 02:52👉奇妙的宇宙愛與轉世之旅 05:46👉輪迴轉世的啟迪:賽斯心法的深邃觀照
Thumbnail
詳細內容👉 https://joyying888.blogspot.com/2020/01/blog-post_15.html 00:03👉深邃的宇宙冒險:超越生死的奇妙旅程 02:52👉奇妙的宇宙愛與轉世之旅 05:46👉輪迴轉世的啟迪:賽斯心法的深邃觀照
Thumbnail
想明白人身多難得,不妨進來了解看看吧
Thumbnail
想明白人身多難得,不妨進來了解看看吧
Thumbnail
一同找尋內在核心:靈魂所棲之處。 那裡無限安寧、靜謐,沒有對錯、沒有批判、沒有評價,是靈魂等待清澈的活水💡
Thumbnail
一同找尋內在核心:靈魂所棲之處。 那裡無限安寧、靜謐,沒有對錯、沒有批判、沒有評價,是靈魂等待清澈的活水💡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