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咖啡館林立的今天,為什麼我仍看好咖啡創業?
咖啡不只是飲品,它已經變成一種生活方式。全球咖啡市場規模突破 1000 億美元,台灣人一年更是喝掉超過 30 億杯咖啡。在這樣的環境下,有人覺得市場飽和,有人卻看見新的契機。本文分享我對咖啡創業的觀察:這是一個競爭激烈,但依然值得下注的產業。
咖啡市場的真相:大到不能忽視
國際咖啡組織的數據顯示,全球咖啡市場正以 每年 4–5% 的速度成長,預計 2030 年將突破 1,500 億美元。這代表一件事:即使今天已經滿街都是咖啡館,人們還是會繼續買單。
尤其亞洲的消費成長更快。日本、韓國、中國、台灣,幾乎每個城市都能看到咖啡館的蹤影。這不是一時的流行,而是生活習慣的改變。台灣咖啡:從「便利」到「精品」
台灣市場更是特別。
便利商店咖啡每天賣出百萬杯,讓「隨手一杯」成為習慣。但另一邊,精品咖啡館卻悄悄增長,越來越多人願意為 手沖、莊園豆、冷萃 付出更高價格。
這兩個極端的並存,讓咖啡創業者有了更多可能:
- 你可以做快速取用的平價型;
- 你也可以走深度體驗的精品型;
- 甚至有人結合在地農業,推出「阿里山莊園咖啡」這樣的品牌故事。
換句話說,咖啡館已經不只是賣飲料,而是賣 生活方式+故事。
咖啡創業的挑戰:為什麼很多店撐不久?
我認為有三大挑戰:
競爭過度
在台北市,你走五分鐘就能遇到一家咖啡館。差異化不足,顧客很容易流失。
成本壓力
租金與人事成本居高不下,加上原豆價格波動,沒有好的成本控管,很快就會虧損。
品牌經營難
一杯咖啡不是高單價商品,顧客要願意回頭,靠的不是折扣,而是「習慣與情感」。這點很多店主一開始沒想到。
為什麼我仍然看好咖啡創業?
因為咖啡市場雖然飽和,卻也永遠不會「滿」。
人們每天都要喝咖啡,而喝的選擇取決於心情、距離、甚至今天想跟誰聊天。這些都是新的創業空間。
我常覺得,咖啡創業的關鍵不是「你會不會煮咖啡」,而是「你能不能讓人願意來找你喝那杯咖啡」。
作者|聞咖啡
寫到這裡,我想起一句話:「咖啡館的本質,不在於賣咖啡,而是賣一種人與人的連結。」
如果你也在思考咖啡創業,也許應該先問自己:你想帶給顧客的是什麼樣的生活體驗?答案找到後,你的咖啡館才會有靈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