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正月:
啟蟄。言始發蟄也。
雁北鄉。先言雁而後言鄉者,何也?見雁而後數其鄉也。鄉者,何也?鄉其居也,雁以北方為居。何以謂之居?生且長焉爾。「九月遰鴻雁」,先言遰而後言鴻雁,何也?見遰而後數之,則鴻雁也。何不謂南鄉也?曰:非其居也,故不謂南鄉。記鴻雁之遰也,如不記其鄉,何也?曰:鴻不必當小正之遰者也。
雉震呴。震也者,鳴也。呴也者,鼓其翼也。正月必雷,雷不必聞,惟雉為必聞。何以謂之雷?則雉震呴,相識以雷。
魚陟負冰。陟,升也。負冰云者,言解蟄也。
農緯厥耒。緯,束也。束其耒云爾者,用是見君之亦有耒也。
初歲祭耒始用𣈱。初歲祭耒,始用𣈱也。𣈱也者,終歲之用祭也。其曰「初」云爾者,言是月始用之也。初者,始也。或曰:祭韭也。
囿有見韭。囿也者,園之燕者也。
時有俊風。俊者,大也。大風,南風也。何大於南風也?曰:合冰必於南風,解冰必於南風;生必於南風,收必於南風;故大之也。
寒日滌凍塗。滌也者,變也,變而煖也。凍塗也者,凍下而澤上多也。
田鼠出。田鼠者,嗛鼠也,記時也。
農率均田。率者,循也。均田者,始除田也,言農夫急除田也。
獺獻魚。獺祭魚,其必與之獻,何也?曰:非其類也。祭也者,得多也,善其祭而後食之。「十月豺祭獸」,謂之「祭」;「獺祭魚」,謂之「獻」;何也?豺祭其類,獺祭非其類,故謂之「獻」,大之也。
鷹則為鳩。鷹也者,其殺之時也。鳩也者,非其殺之時也。善變而之仁也,故其言之也,曰「則」,盡其辭也。
農及雪澤。言雪澤之無高下也。
初服於公田。古有公田焉者。古者先服公田,而後服其田也。
采芸。為廟采也。
鞠則見。鞠者何?星名也。鞠則見者,歲再見爾。
初昏參中。蓋記時也云。
斗柄縣在下。言斗柄者,所以著參之中也。
柳稊。稊也者,發孚也。
梅、杏、杝桃則華。杝桃,山桃也。
緹縞。縞也者,莎隨也。緹也者,其實也。先言緹而後言縞,何也?緹先見者也。何以謂之?小正以著名也。
雞桴粥。粥也者,相粥之時也。或曰:桴,嫗伏也。粥,養也。
2. 注釋
1. 啟蟄:蟄伏昆蟲開始出來。
2. 雁北鄉:大雁向北飛回居處,因北方為其生長之地,故曰「北鄉」。
3. 雉震呴:雉鳴叫並鼓翅,以此象徵雷聲。
4. 魚陟負冰:魚向上游動,好像背負著冰,表示冰雪將解。
5. 農緯厥耒:農人捆束農具耒耜,顯示君主亦有農事之象徵。
6. 初歲祭耒始用𣈱:年初祭祀農具耒,並開始使用𣈱作祭品,象徵全年農事之始。或說是祭韭。
7. 囿有見韭:園囿中開始長出韭菜。
8. 時有俊風:俊,大。指大風即南風,主合冰解冰,萬物生長。
9. 寒日滌凍塗:太陽漸暖,冰雪消融,地表濕潤。
10. 田鼠出:田鼠出來,為時令之記號。
11. 農率均田:農夫開始平治土地,急於春耕。
12. 獺獻魚:獺捕魚排列如獻祭。因非同類,稱為「獻」。
13. 鷹則為鳩:鷹過冬後變得溫和,不再殺生,如鳩。
14. 農及雪澤:農夫在雪澤上耕作,因雪澤無高下。
15. 初服於公田:古時先耕公田,再耕私田。
16. 采芸:采芸香草,以供宗廟祭祀。
17. 鞠則見:鞠星出現,一年兩次。
18. 初昏參中:傍晚時參星位於中天,用以記時。
19. 斗柄縣在下:北斗星斗柄指向下方,用以定時令。
20. 柳稊:柳樹發芽。
21. 梅、杏、杝桃則華:梅、杏、山桃皆開花。
22. 緹縞:草木先實(緹)而後生葉(縞)。
23. 雞桴粥:母雞伏卵,或互相養雛之時。
3. 白話文
正月:
萬物開始啟動,蟄伏的昆蟲出來了。大雁開始向北方遷徙,因為北方才是牠們真正的居處。雉雞鳴叫並鼓翅,好像以鳴聲互相傳達雷已動的訊息。魚群往上游動,看似背著冰塊,象徵冰雪正在融化。農夫捆束農具耒耜,顯示國君也象徵性地參與農事。年初要祭祀耒,同時開始用𣈱祭祀,象徵一年的農事從此展開。園囿裡開始長出韭菜。此時出現大風,特別是南風,因為合冰、解冰、生長、收成都依靠南風。天氣逐漸溫暖,冰雪消融,地表濕潤。田鼠開始出來,作為時令的記號。農夫急於耕田,開始平治土地。獺捕到魚後排成列,如同獻祭,因不是同類,所以稱「獻」。鷹在此時變得溫和,不再殺生,像鳩一般仁厚。農夫在雪澤之地耕作,因雪澤平坦無高下。古時先耕公田,再耕私田。人們採集芸草,用來供奉祖廟。鞠星在此時出現,一年會出現兩次。黃昏時參星位於中天,用來記時。北斗的斗柄指向下方,標誌節氣。柳樹發芽,梅、杏與山桃都開花了。草木先結實後生葉,稱緹與縞。母雞開始孵卵,或者互相養育雛雞。
4. 總結
這一段描繪正月時的自然與農事現象:動植物的生長、鳥獸的遷徙與行為、天象星辰的運行,以及農夫的耕作祭祀,都被視為時令的徵候。它不僅是一種自然觀察,更是古人以禮制結合農事的表現。
啟示
古人觀天察地,從自然變化制定曆法,顯示「人與天地合」的思想。
禮與農事緊密結合,顯示社會生活與自然循環密不可分。
藉由鳥獸草木的行為,提醒人應順時而行,適時祭祀與耕作,合乎天道。
二、
1. 原文
二月:
往耰黍,禪。
初俊羔助厥母粥。俊也者,大也。粥也者,養也。言大羔能食草木,而不食其母也。羊蓋非其子而後養之,善養而記之也。或曰:夏有煮祭,祭者用羔。是時也,不足喜樂,善羔之為生也而祭之,與羔羊腹時也。
綏多女士。綏,安也。冠子取婦之時也。
丁亥萬用入學。丁亥者,吉日也。萬也者,干戚舞也。入學也者,大學也。謂今時大舍采也。
祭鮪。祭不必鮪,記鮪何也?鮪之至有時,美物也。鮪者,魚之先至者也,而其至有時,謹記其時。
榮菫、采蘩。菫,菜也。蘩,由胡;由胡者,蘩母也;蘩母者,旁勃也。皆豆實也,故記之。
昆小蟲抵蚳。昆者,眾也,由魂魂也。由魂魂也者,動也,小蟲動也。其先言動而後言蟲者,何也?萬物至是,動而後著。抵,猶推也。蚳,螘卵也,為祭醢也。取之則必推之,推之不必取之,取必推而不言取。
來降燕。乃睇燕乙也。降者,下也。言來者何也?莫能見其始出也,故曰「來降」。言「乃睇」何也?睇者,眄也。眄者,視可為室者也。百鳥皆曰巢,突穴取與之室,何也?操泥而就家,入人內也。
剝媆。以為鼓也。
有鳴倉庚。倉庚者,商庚也。商庚者,長股也。
榮芸,時有見稊,始收。有見稊而後始收,是小正序也。小正之序時也,皆若是也。稊者,所為豆實。
2. 注釋
1. 耰黍:用農具覆土以種黍。
2. 禪:單,獨自之意。
3. 俊羔:大羔羊。
4. 粥:養育。
5. 冠子取婦:男子成年行冠禮,開始娶妻。
6. 丁亥:吉日。
7. 萬:指干戚之舞。
8. 入學:進入太學。
9. 鮪:大魚,先至的魚類。
10. 菫:野菜。
11. 蘩:白蒿。
12. 昆:眾多。
13. 抵:推。
14. 蚳:螞蟻卵,可製祭品醢。
15. 來降燕:燕子自南飛來,築巢於人家。
16. 睇:斜視,引申為覓地築巢。
17. 剝媆:剝取嫩皮作鼓。
18. 倉庚:黃鸝。
19. 榮芸:芸菜盛茂。
20. 稊:豆類初生的小芽。
3. 白話文
二月:
開始用農具耰地播種黍子,稱作「禪」,意為單獨播種。
初生的大羔羊能自己吃草,不再依賴母親哺乳。羊雖非其親子,仍會撫養,故被記錄。有說夏季煮祭用羔羊,這時雖非喜樂之時,卻因羔羊開始能自立而祭祀。
女子婚嫁增多,是男子行冠禮後娶妻的時候。
丁亥日為吉日,人們以干戚舞進入太學,象徵禮樂教化。
此月記載鮪魚至,因鮪是魚類先到的佳品,且到來有時,故特別記錄。
此時菫菜、白蒿盛長,皆可食,且與豆類相關。
許多小蟲開始活動,螞蟻產卵,取其卵可作祭醢。取必推動,不必言取。
燕子自南而來,開始築巢於人家屋內,用泥構築,這是其特徵。
此時剝取嫩木皮可作鼓。
倉庚鳥(黃鸝)開始鳴叫。
芸菜繁盛,豆類開始抽芽,之後才可收穫,這是小正的時序安排。
4. 總結
二月的時令現象,展現了農耕、禽獸與草木的變化。人們開始春耕、取食野菜,觀察動物繁殖,並舉行教育、婚嫁、祭祀等活動,反映了社會生活與自然節律的結合。
啟示
農耕與時令密切相關,播種要依節候。
動植物的生長、遷徙,是人類生活的重要參考。
婚嫁、入學等禮儀,依循自然時序安排。
人應順應天時,以和諧自然、調整人事,方能長久。
三、
1. 原文
三月:
參則伏。伏者,非亡之辭也。星無時而不見,我有不見之時,故曰伏云。
攝桑。桑攝而記之,急桑也。
委楊。楊則苑而後記之。
䍷羊。羊有相還之時,其類䍷䍷然,記變爾。或曰:䍷,羝也。
螜則鳴。螜,天螻也。
頒冰。頒冰也者,分冰以授大夫也。
采識。識,草也。
妾、子始蠶。先妾而後子,何也?曰:事有漸也,言事自卑者始。
執養宮事。執,操也。養,大也。
祈麥實。麥實者,五穀之先見者,故急祈而記之也。
越有小旱。越,于也。記是時恆有小旱。
田鼠化為鴽。鴽,鵪也。變而之善,故盡其辭也。鴽為鼠,變而之不善,故不鴽盡其辭也。
拂桐芭。拂也者,拂也。桐芭之時也。或曰:言桐芭始生貌拂拂然也。
鳴鳩。言始相命也。先鳴而後鳩,何也?鳩者鳴,而後知其鳩也。
2. 注釋
1. 三月:農曆三月。
2. 參則伏:參星隱伏。
3. 伏者,非亡之辭也:伏不是消失。
4. 星無時而不見,我有不見之時:星雖存在,人有時看不見。
5. 故曰伏云:所以稱伏。
6. 攝桑:採集桑葉。
7. 桑攝而記之,急桑也:急於採桑並記錄。
8. 委楊:楊樹長成。
9. 楊則苑而後記之:楊樹成長後才記錄。
10. 䍷羊:羊有回群之時。
11. 羊有相還之時,其類䍷䍷然:羊互相呼應。
12. 記變爾:記錄變化。
13. 或曰:䍷,羝也:䍷即雄羊。
14. 螜則鳴:螜天螻鳴叫。
15. 頒冰:分冰給大夫。
16. 采識:採草。
17. 識,草也:識是草。
18. 妾、子始蠶:妾、子開始養蠶。
19. 先妾而後子,何也?曰:事有漸也,言事自卑者始:事情循序漸進,由低而高開始。
20. 執養宮事:掌管宮中養育事。
21. 執,操也。養,大也:執是操作,養是管理。
22. 祈麥實:祈求麥成熟。
23. 麥實者,五穀之先見者,故急祈而記之也:麥是先成熟的五穀,所以急祈並記錄。
24. 越有小旱:越地此時常有小旱。
25. 田鼠化為鴽:田鼠變鴽鳥。
26. 鴽,鵪也:鴽是鵪鶉。
27. 變而之善,故盡其辭也:變為善,完整記錄。
28. 鴽為鼠,變而之不善,故不鴽盡其辭也:變為不善,記錄不完整。
29. 拂桐芭:桐葉初長。
30. 拂也者,拂也:拂是輕微擺動。
31. 桐芭之時也:桐葉時節。
32. 或曰:言桐芭始生貌拂拂然也:桐葉初生輕微擺動。
33. 鳴鳩:鳩鳥鳴叫。
34. 言始相命也:開始辨認鳩鳥。
35. 先鳴而後鳩,何也?鳩者鳴,而後知其鳩也:鳩先鳴,才能知道是鳩鳥。
3. 白話文
三月:
參星隱伏。伏不是消失。星雖存在,人有不見的時候,所以稱之為伏。
採集桑葉,急於採桑並記錄。
楊樹長成後才記錄。
羊有回群時節,牠們互相呼應,記錄變化。䍷是雄羊。
螜天螻開始鳴叫。
冰塊分給大夫使用。
採集草藥,識就是草。
妾和子開始養蠶,事情循序漸進,由低而高開始。
掌管宮中養育事,執是操作,養是管理。
祈求麥子成熟,麥是先成熟的五穀,所以急速祈禱並記錄。
越地此時常有小旱。
田鼠變鴽鳥,鴽是鵪鶉。變為善,完整記錄;變為不善,記錄不完整。
桐葉初生時輕微擺動。
鳩鳥先鳴叫,然後才能辨認牠是鳩鳥。
4. 總結
三月記載重在天文、農事、動物與人事的循序觀察和管理。從星象到植物、動物,再到農事,每件事按時序觀察、記錄。善惡變化和農事需循序漸進,按時安排。
啟示
自然與農事有規律,需按時觀察與記錄。
事情循序漸進,由低而高,不可操之過急。
善惡變化需分辨並記錄,利於管理與決策。
農事需順應自然時節安排。
四、
1. 原文
四月:
昴則見。
初昏南門正。南門者,星也。歲再見。壹正,蓋大正所取法也。
鳴札。札者,寧縣也。鳴而後知之,故先鳴而後札。
囿有見杏。囿者,山之燕者也。
鳴蜮。蜮也者,或曰,屈造之屬也。
王萯秀。
取荼。荼也者,以為君薦蔣也。
秀幽。越有大旱。
記時爾。
執陟攻駒。執也者,始執駒也。執駒也者,離之去母也。陟,升也。執而升之君也。攻駒也者,教之服車,數舍之也。
2. 注釋
1. 四月:農曆四月。
2. 昴則見:昴星出現。
3. 初昏南門正:初夜南門星正。
4. 南門者,星也:南門是星名。
5. 歲再見:每年再次出現。
6. 壹正,蓋大正所取法也:取法大正之規矩。
7. 鳴札:札鳥鳴叫。
8. 札者,寧縣也:札是寧縣鳥。
9. 鳴而後知之,故先鳴而後札:先鳴才能辨識札鳥。
10. 囿有見杏:山囿中看到杏樹。
11. 囿者,山之燕者也:囿是山中鳥類棲息之地。
12. 鳴蜮:蜮開始鳴叫。
13. 蜮也者,或曰,屈造之屬也:蜮是屈造類的蟲。
14. 王萯秀:王氏作萯秀。
15. 取荼:採荼草。
16. 荼也者,以為君薦蔣也:荼用來為君作薦蔣。
17. 秀幽:植物或作物生長幽秀。
18. 越有大旱:越地此月有大旱。
19. 記時爾:記錄時間。
20. 執陟攻駒:管理和訓練駒馬。
21. 執也者,始執駒也:執是開始掌管駒馬。
22. 執駒也者,離之去母也:將駒離開母馬。
23. 陟,升也:陟是升起。
24. 執而升之君也:由君執掌升駒。
25. 攻駒也者,教之服車,數舍之也:訓練駒服從車輛,多次練習。
3. 白話文
四月:
昴星出現。
初夜南門星正。南門是星名,每年再次出現。取法大正規矩。
札鳥鳴叫,先鳴才能辨識。
山囿中看到杏樹,囿是山中鳥棲息地。
蜮開始鳴叫,蜮是屈造類昆蟲。
王氏作萯秀。
採荼草,用來為君作薦蔣。
植物或作物生長幽秀。
越地此月有大旱。
記錄時間。
管理和訓練駒馬,開始掌管駒馬,將駒離開母馬,由君升駒。訓練駒服從車輛,多次練習。
4. 總結
四月記錄了天文觀測、動植物生長、農事與動物管理。從星象、鳥類、植物到駒馬訓練,每件事按時觀察與操作,體現規律與循序漸進。
啟示
天文觀測和農事需依時序而行。
動植物的成長與觀察不可急躁,需循序記錄。
駒馬及動物管理需反覆訓練與分階段操作。
大旱或自然異象需記錄,利於管理決策。
五、
1. 原文
五月:
參則見。參也者,伐星也,故盡其辭也。
浮游有殷。殷,眾也。浮游,殷之時也。浮游者,渠略也,朝生而莫死。稱「有」,何也?有見也。
鴃則鳴。鴃者,百鷯也。鳴者,相命也。其不辜之時也,是善之,故盡其辭也。
時有養日。養,長也。一則在本,一則在末,故其記曰「時養日」云也。
乃瓜。乃者,急瓜之辭也。瓜也者,始食瓜也。
良蜩鳴。良蜩也者,五采具。
匽之興,五日翕,望乃伏。其不言「生」而稱「興」,何也?不知其生之時,故曰「興」。以其興也,故言之「興」。五日翕也。望也者,月之望也。而伏云者,不知其死也,故謂之「伏」。五日也者,十五日也。翕也者,合也。伏也者,入而不見也。
啟灌藍蓼。啟者,別也,陶而疏之也。灌也者,聚生者也。記時也。
鳩為鷹。
唐蜩鳴。唐蜩者,匽也。
初昏大火中。大火者,心也。心中,種黍、菽、糜時也。
煮梅。為豆實也。
蓄蘭。為沐浴也。
菽糜。以在經中,又言之時,何也?是食矩關而記之。
頒馬。分夫婦之駒也。
將閒諸則。或取離駒納之法則也。
2. 注釋
1. 五月:農曆五月。
2. 參則見:參星出現。
3. 參也者,伐星也:參是伐星的名字。
4. 浮游有殷:浮游時有群眾。
5. 殷,眾也:殷表示眾多。
6. 浮游,殷之時也:浮游發生在殷時。
7. 浮游者,渠略也,朝生而莫死:浮游為渠略鳥,早晨出現,日暮不死。
8. 稱「有」,何也?有見也:稱「有」表示可見。
9. 鴃則鳴:鴃鳥鳴叫。
10. 鴃者,百鷯也:鴃是百鷯鳥。
11. 鳴者,相命也:鳴是用來報時、指命運。
12. 其不辜之時也,是善之,故盡其辭也:在非攻擊時鳴,表示吉兆,因此記錄完整。
13. 時有養日:此時有養生日。
14. 養,長也:養指成長。
15. 一則在本,一則在末,故其記曰「時養日」云也:養日分布於月初與月末。
16. 乃瓜:開始吃瓜。
17. 乃者,急瓜之辭也:乃表示瓜急熟。
18. 瓜也者,始食瓜也:瓜是指開始食用的瓜果。
19. 良蜩鳴:良蜩開始鳴叫。
20. 良蜩也者,五采具:良蜩有五種色彩。
21. 匽之興,五日翕,望乃伏:匽開始活動,五日合併,月望則隱伏。
22. 不言「生」而稱「興」:因不知其生時,稱興。
23. 五日翕也:五日合併一次。
24. 望也者,月之望也:望是滿月。
25. 伏云者,不知其死也:伏表示入而不見。
26. 啟灌藍蓼:開啟灌藍蓼。
27. 啟者,別也,陶而疏之也:啟是分開疏理。
28. 灌也者,聚生者也:灌指聚生植物。
29. 鳩為鷹:鳩變為鷹。
30. 唐蜩鳴:唐蜩鳴叫。
31. 唐蜩者,匽也:唐蜩是匽的別名。
32. 初昏大火中:初夜於大火中。
33. 大火者,心也:大火象徵心。
34. 心中,種黍、菽、糜時也:心中播種黍、豆、糜。
35. 煮梅:煮梅子。
36. 為豆實也:作為豆實。
37. 蓄蘭:保存蘭草。
38. 為沐浴也:用於沐浴。
39. 菽糜:豆和糜食。
40. 以在經中,又言之時,何也?是食矩關而記之:經中記錄食用時間。
41. 頒馬:分配夫婦駒馬。
42. 將閒諸則:施行離駒收納規則。
3. 白話文
五月:
參星出現。
浮游鳥群出現時,早晨可見,日暮不死。
鴃鳥鳴叫,鳴為報時吉兆。
此時有養生日,分布於月初與月末。
開始吃瓜,瓜急熟。
良蜩鳴叫,五色齊全。
匽開始活動,五日合一次,月望則隱伏。
啟開灌藍蓼,將植物分開疏理。
鳩變為鷹。
唐蜩鳴叫,唐蜩即匽。
初夜於大火中,大火象徵心,心中播種黍、豆、糜。
煮梅子作豆實。
蓄蘭用於沐浴。
食用豆和糜,記錄食用時間。
分配夫婦駒馬,施行離駒收納規則。
4. 總結
五月記錄了天象、鳥類活動、植物生長、農事播種及動物管理。每件事皆依序進行,體現自然規律和人事安排的同步性。
啟示
天象與鳥鳴可作為時序與吉凶的參考。
農事與植物管理需遵循自然成長節律。
動物管理講求分階段與規則操作。
食用及生活活動需按時紀錄,利於制度化管理。
六、
1. 原文
六月:
初昏斗柄正在上。五月大火中,六月斗柄正在上,用此見斗柄之不正當心也,蓋當依依尾也。
煮桃。桃也者,杝桃也;杝桃也者,山桃也;煮以為豆實也。
鷹始摯。始摯而言之,何也?諱殺之辭也,故言摯云。
2. 注釋
1. 六月:農曆六月。
2. 初昏斗柄正在上:初夜,北斗星斗柄在上方。
3. 五月大火中,六月斗柄正在上:五月心象(大火)中,六月觀測斗柄在上。
4. 用此見斗柄之不正當心也:以此看出斗柄不正,象徵心不正。
5. 蓋當依依尾也:應當依尾星位置。
6. 煮桃:煮山桃。
7. 桃也者,杝桃也;杝桃也者,山桃也:桃指山桃。
8. 煮以為豆實也:煮桃用作豆實。
9. 鷹始摯:鷹開始抓取。
10. 始摯而言之,何也?諱殺之辭也,故言摯云:用“摯”來避諱殺戮之詞。
3. 白話文
六月:
初夜北斗星斗柄在上方。五月心象(大火)中,六月斗柄在上,用以觀察心象不正,應依尾星位置。
煮山桃,作為豆實食用。
鷹開始抓取,用“摯”一詞避諱殺戮。
4. 總結
六月記錄了天象觀測、果實利用及鷹的行為,並帶有象徵心性和避諱殺戮的意義。
啟示
天象觀測與心性連結,可作為判斷時序與心理的依據。
農事活動需依據果實成熟安排。
言辭可避諱,反映古人對殺戮及禮制的尊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