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海與裕隆合資的鴻華先進(Foxtron)已宣布 Model B 已通過政府認證、具備掛牌販售資格,並規劃於 2025 年第 4 季上市,將以 Luxgen n⁵ 身份進入市面。同時,官方送測資料與環保噪音清冊顯示,Model B / n⁵ 已完成單馬達與雙馬達(171 kW、299 kW)等級的送驗,意味著入門到性能的動力編成都在準備中。這篇我會從事實出發(有哪些公開認證與掛牌動態),再把產品規格、消費者選擇、產業與投資意義、以及你該追蹤的指標一次說清楚。
(30 秒速覽) Model B 已通過政府單位認證,具備掛牌上路資格,鴻華先進確認將在 2025 第4季上市,並以 Luxgen n⁵ 名義販售。 團隊在環保署噪音清冊及能源署送測資料可見 單馬達 171 kW(約 230–232 PS) 與 雙馬達 299 kW(約 400 PS) 的認證紀錄;單馬達車型已在能源署 NEDC 測得約 516 km 的續航(送測條件下)。 實車已低調出現掛牌紀錄(8 月出現少量領牌),代表工程驗證與上路測試進入最後階段。 --- 事實面:我們現在能確認的幾件事 1. 認證通過 → 可掛牌販售:鴻華在法說與新聞稿中指出 Model B 已通過政府相關認證程序,達到掛牌上路的資格,接下來要做的是銷售籌備與交車節奏。 2. 多版本送測:環保部噪音清冊與能源署的送測紀錄顯示,廠方同時送測入門(單馬達)與性能(雙馬達)版本,這代表上市時會呈現多元動力搭配選項。 3. 領牌信號:8 月已出現少數 n⁵ 掛牌案例(數量不大),等同於工程車/樣車開始上路測試與小量領牌,距離正式公開交車不遠。 --- 規格要點(從送測資料與廠方說法綜合) 動力編成:單馬達後驅約 171 kW(約 230–232 PS);雙馬達 AWD 性能版送測值 299 kW(約 400–407 PS),代表從家用到性能都有布局。 續航(廠方送測):單馬達版本 NEDC 下送測出 約 516 km,但實際 WLTP / 都市、高速混合情境通常會較保守。 上市節奏:官方口徑指向 2025 年第 4 季 正式上市/開賣(Luxgen n⁵ 為市場銷售名稱)。 > 小提醒:送測數據是核准上路的關鍵,也讓媒體與消費者能提前看到馬力、噪音與能耗等技術參數,但「送測條件」與實際使用情況常有差距,購車前建議看第三方實測報告。 --- 消費者視角:這台車值不值得等?(實用買車考量) 若你是日常家用族:單馬達版(171 kW)已能提供充足動力與據稱 500km 以上的續航,對於日常通勤與偶爾長途旅遊足夠。選它的人更在意經濟與續航穩定性。 若你愛駕馭、常載乘客或常跑山路:299 kW 的雙馬達 AWD 給你更好的加速、抓地與載重能力,但續航會相對下降、售價與保險費也會較高。 售後與充電生態:新品牌、新車型最重要的門檻是售後與充電網;買前務必問清楚經銷保固、維修網與原廠充電策略。這會是能否「愉快用車」的關鍵。 --- 產業與投資意義:為何這個上市時點很重要? 1. 本土品牌量產驗證:Model B 的認證與掛牌,代表 MIH 平台與裕隆、鴻海合作的車輛已完成從研發、驗證到量產前準備的閉環,對台灣電動車生態是正面示範。 2. 產品線策略清晰:同時推出入門與性能版,有利於快速打市場話題並滿足不同細分客群(家庭、性能愛好者、商務用途)。 3. 供應鏈與產能能見度提高:掛牌與送測進入最後階段,代表代工產能、零件驗收與供應鏈已經穩定到可支撐量產,對鴻海/裕隆供應商營收與產線啟動具有正面推動力。 --- 你該追蹤的 7 個實作指標(把它放到你的追蹤表) 1. 正式上市發表日與售價區間 — 決定市場接受度與競品定位。 2. 能源署/第三方的 WLTP 或實測續航報告 — 比較送測(NEDC)與實測差距。 3. 雙馬達版本的實際油耗/能耗與噪音實測 — 299 kW 版在真實路況下的續航損耗會是關鍵。 4. 掛牌數量與交車排程 — 觀察掛牌資料庫與經銷預約情況,看量產是否如期。turn0search5 5. 經銷與售後網絡建置進度 — 維修、保固與零件供應是否到位。 6. 車主回饋(論壇、媒體首測) — 真實用車體驗會決定二手殘值與口碑。 7. MIH 平台其他車型的同步進度(Model C/D/U 等) — 若平台其他車型也順利量產,代表生態系真正成形。 --- 常見疑問 Q&A(幫你快速回答親友) Q:Model B 與 Luxgen n⁵ 是同一台車嗎? A:Model B 是鴻華/鴻海內部與 MIH 平台的車型名稱;Luxgen n⁵ 預計是上市時對外販售的品牌/車名,属同一平台下的產品落地。 Q:299 kW 版真的會有 400 匹嗎? A:299 kW 約等於 400 PS 左右(數值換算會有單位差異),送測數據顯示該輸出已列入認證,代表性能版確實在技術規格上成立。 Q:現在要不要先下訂? A:若你非常想搶首批車且能接受新車可能的早期軟體優化風險,可以考慮;若你在意二手價與全面穩定性,建議等媒體實測與第一批車主回饋再決定。 --- 粉色小結(溫柔提醒) 看到 Model B 通過認證並站在掛牌門檻上,我既替台灣電動車生態感到驕傲,也帶著投資者與消費者該有的慎重。規格與送測資料是很好看的「信號」,但真正會影響你我日常生活的,是 實車的續航實測、售後網絡、以及交車是否按期且量產良率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