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些人越活越通透?諸葛亮早就給出了答案

更新 發佈閱讀 8 分鐘

羨慕那些「心裡有數」的人

raw-image

你身邊一定有這樣的人:面對老闆的無理要求,別人憋屈得要內傷,他們卻能淡定地說「我再考慮考慮」;碰到朋友借錢不還,別人糾結要不要撕破臉,他們早就心平氣和地處理妥當;看到網上的各種爭論,別人急著站隊表態,他們卻能保持沉默或理性發聲。

最讓人佩服的是,這些人很少會在深夜發朋友圈抱怨,也不會為了昨天的決定今天就開始後悔。他們好像有一套invisible的「人生指南」,遇到什麼事都知道自己該怎麼做。

你可能會想:他們是天生就這麼有主見嗎?

答案是:不是的。他們只是掌握了一個古老的智慧。

一千八百年前,諸葛亮觀察各路人物時發現了一個規律:「問之以是非而觀其志」。用現在的話說就是:看一個人面對道德選擇時的反應,就能了解他的真實想法。

這句話還有個更重要的用途:幫你找到自己的內心聲音。

一個平凡女孩的「覺醒」之路

我的朋友小萱,就是那種標準的「討好型人格」。

點外賣時,明明不喜歡香菜,但怕麻煩店家就不說; 和朋友聚會,明明想去咖啡館,但大家說火鍋就跟著說好; 工作中被安排不合理的任務,明明很不情願,但還是會笑著接受。

她經常跟我說:「我覺得自己活得好累,什麼都要考慮別人的感受,但就是不知道該怎麼改。」

轉機出現在半年前。

那天她在公司群裡看到一條消息:同事小趙說家裡出了急事,希望大家能幫忙湊點錢。群裡很快就有人開始轉賬,從幾百到上千不等。

小萱看著轉賬記錄,內心開始糾結。轉多少合適?轉少了顯得小氣,轉多了這個月又要節衣縮食。

就在她猶豫時,有同事私下告訴她:「別轉錢,小趙根本沒急事,就是網貸還不上了想騙點錢。」

小萱愣住了。她悄悄打聽,發現確實如此。

現在她面臨一個選擇:是裝作不知道,還是要做點什麼?

那一刻,她聽到了內心的聲音

raw-image

小萱糾結了整整一個下午。

她想過在群裡直接揭穿,但怕同事難堪,也怕別人說她多管閒事; 她想過保持沉默,但看著善良的同事們被騙,心裡又很不舒服; 她想過私下提醒其他人,但又擔心傳出去會說她在背後議論人。

就在她快要放棄的時候,心裡突然冒出一個聲音:「欺騙善良的人是不對的。」

這個聲音很清晰,很堅定,沒有任何猶豫。

小萱愣了一下,她從來沒有這麼清楚地聽到過自己內心的聲音。

於是,她做了一個連自己都意外的決定:私信小趙,「我知道實情了,給你一天時間自己解決,不然我就說了。」

第二天,小趙在群裡找了個藉口,說事情解決了,讓大家別轉錢了。

那天晚上,小萱躺在床上,感到了很久沒有過的輕鬆感。她意識到,這是她第一次完全按照自己的判斷行事,沒有過度考慮別人會怎麼想。

慢慢地,她開始改變

從那以後,小萱開始有意識地留意自己內心的聲音。

起初,她只是在一些小事上嘗試:點餐時會說「不要香菜」,朋友約聚會時會提出自己想去的地方。

她發現,當她按照內心真實想法行動時,雖然會有點緊張,但心裡很踏實。

慢慢地,她開始在更重要的事情上聽從內心:

看到清潔阿姨在雨天工作,她會忍不住買杯熱茶給對方; 聽到有人惡意中傷別人,她會感到反感並選擇離開; 面對需要撒謊才能獲利的情況,她會覺得全身不舒服。

「我發現我一直都有自己的是非觀,」小萱說,「只是以前總覺得別人的看法比自己的感受更重要。」

這個過程並不容易。有時候她也會退縮,有時候也會懷疑自己。但每一次按照內心行事後的踏實感,都在告訴她:這條路是對的。

現在的小萱,學會了拒絕不合理的要求,學會了表達真實的想法,也學會了在不公平時為自己發聲。

最神奇的是,她的人際關係沒有變差,反而更好了。因為大家發現,現在的小萱更真實,也更值得信任。

每個人內心都有一個「道德指南針」

諸葛亮的「問之以是非而觀其志」揭示了一個重要真相:每個人內心都有一個「道德指南針」,它會在我們面對選擇時指出方向。

這個指南針不需要複雜的理論,也不需要外界的指導,它就在那裡,安靜但清晰地工作著。

問題是,現代生活太嘈雜了。

我們被無數「應該」包圍:應該聽父母的,應該符合社會期待,應該讓所有人滿意,應該追求成功。這些聲音就像噪音,淹沒了內心那個微弱但堅定的聲音。

但在面對真正的是非選擇時,外界的噪音會暫時消失,那個「道德指南針」會用最直接的方式告訴你:這樣做,對還是不對?

就像小萱聽到的那句話:「欺騙善良的人是不對的。」

沒有複雜的推理,沒有利弊分析,就是一個簡單而清晰的判斷。

這就是你的「價值羅盤」。它不會給你標準答案,但會告訴你什麼讓你心安,什麼讓你不安。

現實沒有完美答案,但你可以找到屬於自己的答案

當然,生活中的很多選擇都沒有標準答案。

有時候你要在忠誠和正義之間選擇; 有時候你要在善良和自保之間平衡; 有時候你甚至要在兩種傷害中選擇較輕的一種。

這些時候,你的內心也會感到困惑。

但這正是「問之以是非而觀其志」的智慧:它不要求你找到完美答案,只要求你找到你能接受的答案。

小萱現在遇到複雜情況時,會問自己: 「這樣做,我晚上能睡安穩嗎?」 「這樣做,我能面對鏡子裡的自己嗎?」 「這樣做,我願意承擔後果嗎?」

如果答案是肯定的,就去做。如果有疑慮,就重新考慮。

「我不追求做完美的人,」她說,「但我希望做個問心無愧的人。」

三個問題,喚醒你的「價值羅盤」

如果你也想找到屬於自己的「價值羅盤」,可以問問自己:

什麼事情會讓你感到「這樣不對」? 不是因為法律禁止,不是因為社會不認可,而是你從心底覺得「我不該這樣做」。這些直覺劃定了你的底線。

什麼事情會讓你忍不住想去做? 不為獲得好處,不為得到讚美,就是覺得「我應該這樣做」。這些衝動指向了你的價值追求。

面對兩難時,什麼讓你更難受? 是背叛別人的信任,還是違背自己的原則?通過比較,你能找到自己真正的優先級。

小萱通過這些問題發現:她最不能接受欺騙和傷害他人,最想做的是保護善良的人,最怕的是背叛良心。

有了這個認知,她的選擇變得簡單了。

親愛的,你並不孤單

raw-image

如果你正在讀這篇文章,說明你也在尋找方向,也在為各種選擇而困惑。

我想告訴你:這很正常,你並不孤單。

每個人都會有迷茫的時候,都會懷疑自己的選擇是否正確。但請相信,你的內心深處一直有一個聲音在等待你的傾聽。

這個聲音可能很微弱,可能被各種噪音掩蓋,但它一直在那裡。

它不會告訴你什麼是絕對正確的選擇,但會告訴你什麼是適合你的選擇。

它不會讓你成為完美的人,但會讓你成為真實的自己。

你不需要滿足所有人的期待,也不需要成為別人定義的成功。你只需要成為一個能夠坦然面對內心的人。

當所有人都在告訴你應該怎麼做時,記得問問自己:這樣做,我心安嗎?

當你被現實壓得喘不過氣時,記得問問自己:什麼是我絕對不能放棄的?

當你感到迷茫和無助時,記得傾聽內心深處那個微弱但堅定的聲音。

最溫柔的提醒

親愛的朋友,改變不會在一夜之間發生,找到自己的「價值羅盤」也需要時間和練習。

請對自己耐心一點。

當你偶爾退縮時,不要自責; 當你猶豫不決時,不要焦慮; 當你犯錯時,不要絕望。

每一次按照內心行事的嘗試,都是在為自己的「價值羅盤」校準方向。

每一次傾聽內心聲音的努力,都是在為真實的自己讓路。

記住,做一個問心無愧的人,比做一個人人稱讚的人更重要。

你的內心聲音,就是你在這個世界上最可信賴的指南;你的價值羅盤,決定著你能走多遠、活多真。做一個內心有光的人,比做一個處處討好的人更值得。

願每個在迷茫中前行的人,都能像小萱一樣,找到屬於自己的那個聲音。願你我都能在這個嘈雜的世界裡,聽見內心最真實的呼喚,走出屬於自己的那條路。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靜心
9會員
110內容數
靜坐 / 人情
靜心的其他內容
2025/09/18
一個月薪2萬2的中產差點在廁所哭了,卻發現地鐵站吃盒飯的工人師傅活得比自己快樂。保安大叔月入5000但內心平靜,修手機小夥放棄高薪只為睡個好覺。原來真正的幸福不是擁有更多,而是需要更少。三個簡單方法教你找回被焦慮偷走的快樂,學會對現在的生活說謝謝。
Thumbnail
2025/09/18
一個月薪2萬2的中產差點在廁所哭了,卻發現地鐵站吃盒飯的工人師傅活得比自己快樂。保安大叔月入5000但內心平靜,修手機小夥放棄高薪只為睡個好覺。原來真正的幸福不是擁有更多,而是需要更少。三個簡單方法教你找回被焦慮偷走的快樂,學會對現在的生活說謝謝。
Thumbnail
2025/09/17
昨晚便利店目睹震撼一幕:年輕人因3塊錢買不起水,拒絕收銀員善意,平靜離開。那一刻我懂了什麼叫「守住光」。窮困時能拒絕什麼,比富有時能買什麼更重要。三個防身術+三個立即行動,教你在誘惑面前堅持底線。真正的富有不是口袋有多少錢,而是良心有多乾淨。為每個在黑夜裡熬著卻依然堅持原則的人點讚!
Thumbnail
2025/09/17
昨晚便利店目睹震撼一幕:年輕人因3塊錢買不起水,拒絕收銀員善意,平靜離開。那一刻我懂了什麼叫「守住光」。窮困時能拒絕什麼,比富有時能買什麼更重要。三個防身術+三個立即行動,教你在誘惑面前堅持底線。真正的富有不是口袋有多少錢,而是良心有多乾淨。為每個在黑夜裡熬著卻依然堅持原則的人點讚!
Thumbnail
2025/09/16
以為很懂同事,結果人家突然辭職去做產品經理才發現自己是個「假偵探」😅 三年來一直用錯方法看人!通過30天實戰總結出超實用的識人三法則:聽他不說什麼、收集矛盾行為、追蹤一週選擇。從此告別「以為很懂其實不懂」的尷尬時刻✨ 學會真正看懂人心,不是為了控制,而是為了更好地愛和理解🫶
Thumbnail
2025/09/16
以為很懂同事,結果人家突然辭職去做產品經理才發現自己是個「假偵探」😅 三年來一直用錯方法看人!通過30天實戰總結出超實用的識人三法則:聽他不說什麼、收集矛盾行為、追蹤一週選擇。從此告別「以為很懂其實不懂」的尷尬時刻✨ 學會真正看懂人心,不是為了控制,而是為了更好地愛和理解🫶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蝦皮分潤計畫讓我在分享旅遊文章時,也能透過推薦好物累積被動收入,貼補旅行基金。這篇文章,除了介紹計畫的操作亮點與心得,也分享我最常應用的案例:「旅行必備小物 TOP5」,包含行李鎖、免洗內衣褲、分裝瓶、折疊衣架與真空壓縮袋,幫助出國打包更輕鬆。想同時記錄旅行、分享好物又創造額外收入的你,千萬別錯過!
Thumbnail
蝦皮分潤計畫讓我在分享旅遊文章時,也能透過推薦好物累積被動收入,貼補旅行基金。這篇文章,除了介紹計畫的操作亮點與心得,也分享我最常應用的案例:「旅行必備小物 TOP5」,包含行李鎖、免洗內衣褲、分裝瓶、折疊衣架與真空壓縮袋,幫助出國打包更輕鬆。想同時記錄旅行、分享好物又創造額外收入的你,千萬別錯過!
Thumbnail
想增加被動收入?加入蝦皮分潤計畫是輕鬆上手的好方法!本文提供完整教學,包含申請流程、賺取分潤技巧,以及實際使用心得分享,助你輕鬆獲得額外收入。
Thumbnail
想增加被動收入?加入蝦皮分潤計畫是輕鬆上手的好方法!本文提供完整教學,包含申請流程、賺取分潤技巧,以及實際使用心得分享,助你輕鬆獲得額外收入。
Thumbnail
哲學家與心理師帶你開箱163道人生難題
Thumbnail
哲學家與心理師帶你開箱163道人生難題
Thumbnail
明白因緣的來龍去脈,就知道如何善解一切不好的緣份。一個人只要能善解就不會瞋怒、不會埋怨,也不會怪東怪西怪別人怪命運。「善解」是生命的良藥,苦口婆心,能解救溺水邊緣的人,也能讓春光無限的人更懂得誠懇與謙卑。 有一個故事是這樣的。從前有一個書生叫屈師,閒來無事到河邊散步,有一天,屈師走到大海銜接的
Thumbnail
明白因緣的來龍去脈,就知道如何善解一切不好的緣份。一個人只要能善解就不會瞋怒、不會埋怨,也不會怪東怪西怪別人怪命運。「善解」是生命的良藥,苦口婆心,能解救溺水邊緣的人,也能讓春光無限的人更懂得誠懇與謙卑。 有一個故事是這樣的。從前有一個書生叫屈師,閒來無事到河邊散步,有一天,屈師走到大海銜接的
Thumbnail
做事,從別人身上找原因,一想就瘋。 ➡️因為我們不是他/她,事情處理模式不會一樣相同。 若能從自己身上找問題,一想就通。 ➡️因為問題就出在自己身上。 高度不一樣,胸懷和格局就不一樣。 ➡️開闊心胸,心自然開懷。 心小,任何事情都是大事。 ➡️鑽進牛角尖,悶死自己。 心大,任何事情都
Thumbnail
做事,從別人身上找原因,一想就瘋。 ➡️因為我們不是他/她,事情處理模式不會一樣相同。 若能從自己身上找問題,一想就通。 ➡️因為問題就出在自己身上。 高度不一樣,胸懷和格局就不一樣。 ➡️開闊心胸,心自然開懷。 心小,任何事情都是大事。 ➡️鑽進牛角尖,悶死自己。 心大,任何事情都
Thumbnail
人與人之間,全靠一顆心(心心相惜) 情與情之間,全憑一份真(真心誠意) 落葉知秋,落難方知友, 人生不易,且行且珍惜。 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特質和能量 你和什麼樣的人在一起, 耳濡目染就會成為什麼樣的人。 想成為一個有光🌞的人, 就多靠近有光🌞的人。 與積極的人交朋友,久而久之, 也
Thumbnail
人與人之間,全靠一顆心(心心相惜) 情與情之間,全憑一份真(真心誠意) 落葉知秋,落難方知友, 人生不易,且行且珍惜。 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特質和能量 你和什麼樣的人在一起, 耳濡目染就會成為什麼樣的人。 想成為一個有光🌞的人, 就多靠近有光🌞的人。 與積極的人交朋友,久而久之, 也
Thumbnail
"總有路可走"的信念,可以幫助我們聚焦在"目前還能做的事"上面. 意識到自己陷入困境的當下,各種憤怒絕望沮喪等的情緒是自然的,但如何不被負面情緒不停包裹,其實很需要聚焦在"目前還能做的事上". 當然,這非常仰賴平日的練習,以下是本書中,我個人覺得很適用的部分.
Thumbnail
"總有路可走"的信念,可以幫助我們聚焦在"目前還能做的事"上面. 意識到自己陷入困境的當下,各種憤怒絕望沮喪等的情緒是自然的,但如何不被負面情緒不停包裹,其實很需要聚焦在"目前還能做的事上". 當然,這非常仰賴平日的練習,以下是本書中,我個人覺得很適用的部分.
Thumbnail
重點不在對方做了什麼人群認為該死的舉動,是不管如何他的死有你一份。
Thumbnail
重點不在對方做了什麼人群認為該死的舉動,是不管如何他的死有你一份。
Thumbnail
很多人喜歡講論「絶對是非」,認為「對就對,錯就錯,沒有灰色地帶。」這種話語,固然在道德理性、個人修養上,都站得住脚。但是現代社會,已不再是凡事「講求二分」,多半認同「多元價值」,認為:堅守是非理念固然值得尊敬,若能夠通達情理,恐怕更加搏得讚賞。
Thumbnail
很多人喜歡講論「絶對是非」,認為「對就對,錯就錯,沒有灰色地帶。」這種話語,固然在道德理性、個人修養上,都站得住脚。但是現代社會,已不再是凡事「講求二分」,多半認同「多元價值」,認為:堅守是非理念固然值得尊敬,若能夠通達情理,恐怕更加搏得讚賞。
Thumbnail
一個曾經用「理智」來評判心中所有情緒的人, 當她終於找回和自己的內心的連結, 她便馬上面對到……人總有已到極限,卻還被迫不斷向前的時刻……
Thumbnail
一個曾經用「理智」來評判心中所有情緒的人, 當她終於找回和自己的內心的連結, 她便馬上面對到……人總有已到極限,卻還被迫不斷向前的時刻……
Thumbnail
世界上有那麼多和自己想法相左的人事物,尊重與道德這類問題也變得很難以單一價值去解釋。但讀過這些理論與實踐之後,讓我思索了很多:在覺察了自己,並且明白對話的重要性之後,品德教育還可以怎麼延伸,與什麼議題連結?
Thumbnail
世界上有那麼多和自己想法相左的人事物,尊重與道德這類問題也變得很難以單一價值去解釋。但讀過這些理論與實踐之後,讓我思索了很多:在覺察了自己,並且明白對話的重要性之後,品德教育還可以怎麼延伸,與什麼議題連結?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