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時代系列(4) 機器學習三部曲: 🔹 第二部:《深度學習 —— 神經網路的革命》
76/100 第八週:📌 自監督學習與預訓練技術 🔁
76.多模態預訓練(文字 + 圖像)🧠 CLIP 和 Flamingo 掌握語圖之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單元導讀:
現代人工智慧不再只是「看」圖或「讀」文,而是要同時理解圖與文、語與境的關聯。
這就是多模態預訓練(Multimodal Pretraining)的使命。
本課聚焦兩個代表性模型:
• CLIP(Contrastive Language-Image Pretraining)
• Flamingo(Few-shot Visual Language Model)
透過這些模型,AI 能學會:
✅ 看圖說話、對圖提問、文圖配對、圖文檢索,甚至跨模態推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一、什麼是多模態預訓練?
➤ 定義:
多模態預訓練是指模型同時處理與學習兩種以上的資料模態(例如:圖像 + 文字),讓 AI 更貼近人類對資訊的綜合理解。
📘 常見模態組合:
• 圖像 + 文字(CV + NLP)
• 語音 + 文字(ASR)
• 視訊 + 語音 + 語境(多模態理解與生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二、CLIP:OpenAI 的圖文對比學習典範
🧠 核心原理:
同時訓練圖像編碼器 + 文字編碼器,拉近匹配對,推遠不匹配 → 學出共享語意空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模型架構:
模組 功能
Vision Encoder 處理圖像(通常是 ResNet 或 ViT)
Text Encoder 處理文字(通常是 Transformer)
對比損失 將圖文配對作為正樣本,其他為負樣本,進行對比學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特點與能力:
• 可用於圖文檢索(Text → Image / Image → Text)
• 支援零樣本分類(Zero-shot Classification)
• 學會抽象語意對應,如:「一隻狗在雪地裡奔跑」對應正確圖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三、Flamingo:DeepMind 的少樣本圖文生成模型
🧠 核心任務:
在少量範例或上下文中就能「理解圖像 + 回答問題 + 生成描述」的強大語言模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技術亮點:
特性 說明
Perceiver 模塊 高效處理圖像特徵並與語言特徵結合
Frozen LLM 搭配凍結的大語言模型(如 Chinchilla、GPT)
可插拔設計 圖像輸入可彈性加入任意語言任務上下文中
支援 Few-shot 在少樣本下理解圖像 → 問答 / 推理 / 描述 / 對話 等多任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實際能力範例:
在圖像問答任務中,模型接收一張圖片與一段自然語言問題,如「這張圖裡有幾隻動物?」,並輸出簡潔的語言回答,例如「兩隻貓」;在多輪對話中,模型需理解圖片與對話上下文,不僅回答問題,還能主動提出後續問題,提升互動性;而在推理任務中,模型面對多張圖片與文字描述,需進行跨模態推論,判斷圖文間是否邏輯一致。這些任務展現了多模態模型整合視覺與語言資訊、並執行高階語意推理的能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四、CLIP vs Flamingo 差異比較
CLIP 與 Flamingo 兩種多模態模型的特性與應用:
CLIP 是以 對比學習與雙塔架構 為基礎的多模態模型,將圖像與文字各自轉換為語意向量,再計算相似度進行匹配。它擅長圖文檢索、分類與匹配任務,輸出為語意向量而非完整句子,應用於圖像搜尋、零樣本分類等任務中表現優異。
Flamingo 則融合 視覺模型與大型語言模型(LLM),具備強大的語言理解與生成能力。它可處理圖像輸入與文字對話,進行多輪問答、視覺敘述與推理任務,是目前多模態生成型 AI 的代表之一,特別適合用於視覺問答(VQA)、敘述生成和跨模態推理等場景。
總體來說,CLIP 側重於匹配與檢索,而 Flamingo 更偏向語意理解與生成任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五、多模態訓練的挑戰與關鍵
面對 資料對齊困難 的問題,需蒐集大量且高品質的圖文配對語料,以確保模型能正確學習跨模態對應關係;針對 模態權重不平衡,可設計特殊架構或使用 gating 機制,動態調整語言與視覺資訊的比重,避免模型過度依賴某一模態;而為了解決 訓練成本過高 的問題,常見做法是凍結部分大型預訓練模型參數,搭配模塊化設計,只訓練部分融合層或解碼器;最後,在 模態融合策略 上,必須仔細設計圖文的時間順序與語意對齊方式,同時確保不同模態在共享表示空間中保持語意一致。這些策略共同提升多模態系統的表現與實用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六、小結與啟示
✅ CLIP 與 Flamingo 是多模態學習的兩條典範路線:理解 vs 生成
✅ 多模態預訓練讓 AI 更貼近人類處理複雜感官資訊的能力
✅ 能力強大的 AI 對話與檢索助手,必然建構在圖文語意聯結的基礎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問題挑戰與思考:
1️⃣ 如果讓 CLIP 用於醫療影像與報告匹配,有哪些挑戰與潛力?
潛力:
CLIP 的圖文對齊能力使它具備在放射影像與診斷報告間進行匹配的潛力,可應用於:
• 自動標註未註解的醫療圖像
• 輔助醫師檢索相似案例
• 建立語意驅動的影像分類與診斷支持系統
挑戰:
• 🧬 資料稀缺與保密限制:醫療圖文配對資料量小,且涉及隱私,難以規模化蒐集。
• 🧠 語意落差大:醫療報告常為專業術語、非口語化描述,與一般語料差異大,CLIP 預訓練語言模型可能理解困難。
• 🧪 圖像微特徵敏感:醫療影像中的細節差異(如腫瘤陰影)對診斷至關重要,但這些可能被一般 CLIP encoder 忽略。
✅ 進一步策略:採用醫療領域特化語言模型(如 BioBERT)與專門設計的影像 encoder(如放射影像 CNN),再進行對比微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在應用 Flamingo 時,如何防止圖像與語言資訊混淆或誤導?
Flamingo 雖具備圖文整合生成能力,但要避免誤導需注意以下幾點:
• 🎯 模態對齊策略:確保輸入圖像與文字對應明確,透過「位置提示(prompt)」或時間順序來明確指出圖像與文字的關聯。
• 🧩 設計注意力控制:採用 cross-attention mask 或 gating 機制,引導模型分清哪些內容來自圖像、哪些來自文字,防止產生語意錯置。
• 🧪 資料品質與清洗:錯配或模糊描述的訓練資料會誤導模型,需要在訓練前進行清洗與過濾。
• 🧠 輸出解釋強化:透過 visual grounding 或多模態 attention 可視化技術,協助確認模型輸出是否合理地引用圖像資訊。
✅ 結合人機互動回饋與專業審查流程,更能強化 Flamingo 類模型的可靠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未來是否可能出現同時支援「語音 + 圖片 + 文字」三模態的萬用 AI?
✅ 是的,而且正在發生。
隨著多模態模型發展,支援 語音、圖像、文字 三模態甚至更多感知形式的「萬用 AI(Universal Multimodal Model)」已是趨勢。
• 🔊 語音:如 Whisper、HuBERT 等模型讓語音理解融入主流。
• 🖼️ 圖像:CLIP、DINO、SAM 等模型學會圖像語意與邊界感知。
• 📝 文字:GPT-4、T5 等 LLM 已能強大理解與生成語言。
目前如:
• GPT-4V:支援文字 + 圖像
• Gemini、Kosmos-1、Fuyu、GIT:探索語音 + 圖文整合
• OpenAI、Google DeepMind、Meta AI 皆在開發具備跨模態理解與生成能力的 AI
🔮 未來這類 AI 不只能聽、看、說,還能跨模態推理與協作,如在教育、醫療、客服、創作領域中成為全方位助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