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唸戲劇系,是要當明星嗎?
這恐怕是許多人對戲劇系學生的第一印象。然而,我和兩位戲劇系同學再度相聚時,卻發現她們的路,早已各自轉出一片別樣天地。有人在電視台編劇,寫過熱門八點檔;有人從幕前到幕後,再從咖啡館走到塔羅占卜桌,活得跌宕卻熠熠生光。

塔羅師小藍:從星夢到占卜桌的自我救贖
Polly,我們口中的小藍,畢業後在戲劇圈浮沉十年,跑過片場,也寫過企劃。金融風暴一來,她頓時失業半年,領不到薪水,人生一片黑暗。她笑說自己「不服輸」,卻也不得不在星巴克門口猶豫許久,最後推門進去應徵咖啡師。
「那時候覺得自己好像從空中墜落。」她坦白說,當服務生並不可恥,但從追逐舞台夢想到端著托盤,那種落差幾乎摧毀了她的自信。
直到有一次,她偶然遇上小學同學,對方說:「要不要試試塔羅?」她半信半疑,卻意外在那副牌中得到一線光。後來乾脆學起來,竟發現與塔羅「一拍即合」。
十年過去,小藍從新手變成專業占卜師,在北京、在台灣,都有人慕名而來。她在Clubhouse上開房間,分享塔羅,也陪伴無數徬徨靈魂。「很多人來問感情,問孩子,但常常忘了問自己。」她語氣溫柔,卻帶點無奈。她知道,自己能給的不是答案,而是提醒。
編劇潔穎:無心插柳,卻寫進千家萬戶
另一位同學潔穎,則意外踏上了編劇之路。起初,她只是邊唸研究所邊當電視劇「寫手」,沒有署名,酬勞微薄,一集電視劇別人拿五萬,她可能只分到五千。
「要先熬過心裡那一關,名字不是你的,成就感也不是你的。」她回憶初入行時的無名辛苦。可她的耐性,換來一點一滴的累積。二十年下來,她已寫過不少商業台的戲劇,甚至教過戲劇學校的學生。
潔穎特別強調,編劇需要的不只是技巧,還有人生經驗。她曾寫過一齣真實改編的戲,劇中妻子歷經丈夫長年外遇,直到老來生病仍守在病床邊。當時的她雖未婚,靠著田野訪談拼湊角色心境。但多年後,當她自己也面臨照顧年邁父親與撫養孩子的雙重壓力時,才真正體會「那種疲憊到極致,不是悲痛,而是想好好睡一覺。」
她感慨地說,編劇是一場殘酷的魷魚遊戲:案子常常流產,稿子改了又改,最後卻一毛錢沒拿到。台灣的制度不完善,讓許多編劇「踩著別人的屍體往上走」。她坦白建議後輩:「想入行,先三思。熱情重要,但現實更殘酷。」
戲劇學,不止為了戲劇
看似南轅北轍的兩條路,卻有共通之處:她們都把戲劇系學到的觀察力、表達力,化成了自己的養分。小藍在塔羅桌前傾聽故事,潔穎在鍵盤前描繪人生。
「戲劇不只是演戲,它是一種理解人性的方式。」我們三人聊著聊著,竟都笑了。十九歲時,我們在劇場練習角色,如今卻在社會舞台上演繹各自的角色。
戲如人生,人生也如戲。只是這一幕幕,沒有固定劇本。
🎧 完整分享可收聽以下連結,或,留言處 https://player.soundon.fm/p/de08cf6b-4369-4548-a30e-60c77faa9a86/episodes/0cc0cf21-0d42-4158-bff6-ae94a2997e08
https://player.soundon.fm/p/de08cf6b-4369-4548-a30e-60c77faa9a86/episodes/0cc0cf21-0d42-4158-bff6-ae94a2997e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