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編導黃致凱《一個公務員的意外死亡》- 黑色喜劇揭露公務員困境與社會良知

更新 發佈閱讀 6 分鐘

以黑色喜劇手法揭露制度陰影下的公務員困境。面對吹哨與沉默的抉擇 ? 社會對公務員的誤解與矛盾 ? 探問在體制內堅守良知的代價 ? 權力、媒體與道德的辯證,力圖喚醒觀眾對現實與理想之間掙扎的共鳴。

raw-image


故事工廠劇作《一個公務員的意外死亡》,像一顆慢慢逼近的子彈,帶點冷笑話的節奏,卻命中人心深處的那塊柔軟而無力的角落。

編導黃致凱語氣溫和,眼神卻銳利,他是個會用哈哈鏡看世界的人,不是為了扭曲,而是想讓我們看清楚生活中那些被「看慣了」的怪形。他說,這部劇,不只是說一個人怎麼死的,更在問:我們的社會,還在乎這樣的人怎麼死嗎?

當你選擇說出真相,你可能就是下一個犧牲者。

《一個公務員的意外死亡》,並不是懸疑破案劇的套路玩弄,而是以一樁神秘死亡為起點,慢慢剝開制度、道德、人性、沉默與勇氣之間的層層皮膜。

「這是一齣黑色喜劇。」黃致凱語帶堅定卻不失戲謔地說,「它是讓觀眾邊笑邊痛,邊思考自己良知在哪裡的一種戲劇形式。

劇情聚焦一位環保局的稽查員,原以為考上公職就能平穩過一生,沒想到卻在某次稽查時,撞見官商勾結的蛛絲馬跡。說或不說,成了他在夜裡反覆踱步的兩難。

「吹哨者這個詞在這幾年很紅。但真要吹哨,你願意嗎?你知道你會失去什麼嗎?」黃致凱問。

答案也許藏在那袋檳榔裡。田調中,一位退休的稽查員講起往事:有人拿五千塊讓他「順路」買包檳榔,其實是變相的賄賂。他真的買了兩大袋回來,換來全場大笑,也換來上級的調職令:被發配到深山裡去查根本查不到違規的空氣與噪音。「你不拿錢,就被當怪胎;你堅持原則,就要學會怎麼被邊緣化。

黑色喜劇的黑,是現實的黑;喜劇的喜,卻是人性最後那一點微光。

( 照片來源 : 故事工廠 FB)

raw-image

「你以為的公務員,不是你以為的那個公務員。」

在黃致凱眼中,公務員是台灣戲劇長年忽視的「職人」。我們熟悉愛情、親情、家庭劇,卻鮮少看見辦公桌後那張疲憊卻堅定的臉。

「我妹妹、我表哥都是公務員,」他笑說,「聽他們聊工作,好像都很無聊,可是其實那平靜的湖面下,藏著各種暗湧。」

戲中除了公務員,也有記者角色。是他死亡的線索,讓一位記者決定追查。追查過程中,他不只挖掘了一個人的死亡真相,也逼問了自己職業的倫理極限。

「你知道真相不代表你能說全部的真相,」黃致凱語重心長地說。「你選擇講哪一部份,選擇怎麼講,都可能影響整個社會的觀感與判斷。」

這齣戲不是罵公務員,是讓你看見,那些還在守著信念的人。

「大家都在罵公務員,但大家又拼命想考上公務員,這不是很諷刺嗎?」

這樣的荒謬正是黃致凱最擅長捕捉的。他不畫大餅、不談英雄,只想刻劃那些「有點傻、有點軟弱、卻還不願沉淪」的普通人。

「我們當然不能否認體制內有些腐敗,可是也有很多人是真的在堅持。」他說。「我不是要歌功頌德,我只是希望觀眾能在戲裡,看見那些還沒有放棄理想的人。」

劇中死亡的那位公務員,可能是我們身邊的某個表哥、阿姨、朋友,也可能是自己,當初懷著熱血考進來,最後卻陷入同流合污與自我審判的拉扯裡。

我希望觀眾跟著我們走進黑暗,最後還能看見一點光。

對黃致凱來說,《一個公務員的意外死亡》不只是一次題材的挑戰,更是舞台語彙的進化。

他提到現代觀眾的注意力像「短影音」一樣碎片化,這反而逼出劇場更豐富的表現形式。「我不甘願只在客廳、飯店、辦公室說話,我想讓舞台也能飛車追逐、穿越時空。」他笑說。

為此,他在劇中大量使用影像投影、快速轉景,讓劇場有如電影節奏般地轉動,挑戰傳統劇場的「場景集中論」。

我相信,沒有技術就沒有藝術。」他眼神銳利地說。「當我能掌握技術,我的主題就能更豐富。」

最後的兩難:理想與現實之間,你要堅持多久?

專訪最後,我問黃致凱:「你自己的熱情,有曾經被澆熄過嗎?」

他沉吟片刻,點頭。「有啊,尤其當我要做一齣戲,製作人說這樣太花錢,或是我想挑戰類型劇,卻有人說『觀眾看不懂』的時候,我真的會懷疑:我堅持到底是為了什麼?」

但他沒有退。

因為他相信,即使是一個人、一齣戲、一段聲音,也有可能讓某個觀眾,哪怕只有一個人,重新相信這個社會還有值得堅持的價值。

「我希望這齣戲像一輛列車,開進黑暗的山洞,但出來的時候,有一絲良知的光能照進來。」

那道光,也許就藏在我們每個人心裡。只是,需要一齣戲,來提醒它還存在。


 

raw-image

📍《一個公務員的意外死亡》

演出單位:故事工廠 導演|黃致凱

類型|黑色喜劇、職人劇

探討主題|制度困境、吹哨者、社會良知與媒體責任

是否有一天,你也會成為那個選擇說真話、卻被邊緣的人?

是否,你也曾經為了保住一份工作,出賣過一點點自己的熱情與理想?

黃致凱拍了一面哈哈鏡,讓我們笑著,看見自己最不願面對的樣子,而那正是劇場的力量。


🎧 完整對談可收聽:連結以下與留言處

https://on.soundcloud.com/1lq7bTprYaF5xlkA1b

購票網址

https://tixfun.com/UTK0201_?PRODUCT_ID=Q01TQRRV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南希不設限書房
8會員
27內容數
南希主持《不設限自媒書房》,走過影視、新聞與藝文現場,戲劇學碩士出身,喜歡紐約的百老匯、外百老匯與現代舞的自由氣息。熱愛藝術的奔放,也關注心靈、人際、創業與生活美感。最愛吳爾芙的一句話:「人不該是插在花瓶裡的靜物,而是蔓延在草原上隨風起舞的韻律。」不設限,就是南希的生命風格。
南希不設限書房的其他內容
2025/09/12
雨天的金瓜石總是帶著濃濃霧意,空氣潮濕,山城低語,如夢似幻。奈良美智的畫筆在這樣的時空場域中,劃出了一道深邃又感性的軌跡。展名《跟著朦朧潮濕的一天去金瓜石》,喚醒我們對自我、記憶與時代的感知。 這是奈良美智基金會與文化總會共同策劃的「跟著朦朧潮濕的一天去旅行」十年
Thumbnail
2025/09/12
雨天的金瓜石總是帶著濃濃霧意,空氣潮濕,山城低語,如夢似幻。奈良美智的畫筆在這樣的時空場域中,劃出了一道深邃又感性的軌跡。展名《跟著朦朧潮濕的一天去金瓜石》,喚醒我們對自我、記憶與時代的感知。 這是奈良美智基金會與文化總會共同策劃的「跟著朦朧潮濕的一天去旅行」十年
Thumbnail
2025/09/09
思考電影《墨利斯的情人》中同志愛情與階級、社會規範的衝突,以及愛情的本質與真誠的自我表達。
Thumbnail
2025/09/09
思考電影《墨利斯的情人》中同志愛情與階級、社會規範的衝突,以及愛情的本質與真誠的自我表達。
Thumbnail
2025/09/06
從倫敦劇場觀賞《悲慘世界》音樂劇出發,探討劇中呈現的「不正義的正義」、「不公平的公平」議題,並邀請法學專家方元沂教授對談,深入剖析法律與道德、情感與理性在灰色地帶的交錯,以及個人信仰與選擇的挑戰。
Thumbnail
2025/09/06
從倫敦劇場觀賞《悲慘世界》音樂劇出發,探討劇中呈現的「不正義的正義」、「不公平的公平」議題,並邀請法學專家方元沂教授對談,深入剖析法律與道德、情感與理性在灰色地帶的交錯,以及個人信仰與選擇的挑戰。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真實案件。透過訪談案件的相關人士,娓娓道來整個事件的始末。當受害者開始跟嫌犯成為室友後,就是一連串災難的開始,甚至危及到生命安全。
Thumbnail
真實案件。透過訪談案件的相關人士,娓娓道來整個事件的始末。當受害者開始跟嫌犯成為室友後,就是一連串災難的開始,甚至危及到生命安全。
Thumbnail
熱血檢察官 About Prosecutor. 有關勞政體系裡的勞資爭議或是安置保護(不含人口販運案-勞力剝削)的案件,鮮少有地檢署的檢察官介入及關切,例如20年來只會遇到一次之類的。 也許是資深運大爆棚,有點棘手、20年以上未曾發生過的安置、雙語爭議、查察的合併型案件,被大家東推西推地落在我身
Thumbnail
熱血檢察官 About Prosecutor. 有關勞政體系裡的勞資爭議或是安置保護(不含人口販運案-勞力剝削)的案件,鮮少有地檢署的檢察官介入及關切,例如20年來只會遇到一次之類的。 也許是資深運大爆棚,有點棘手、20年以上未曾發生過的安置、雙語爭議、查察的合併型案件,被大家東推西推地落在我身
Thumbnail
今天這篇隨筆來聊聊我創作資料取材相關的事好了。 一旦開始進行創作才發現自己的知識、常識實在相當的淺薄與貧乏,過去我的短篇小說以魔幻寫實為主,沒有什麼考據上的需求,但畢竟現在寫的是犯罪寫實小說,還是不能脫離現實太多。還好這個時代相當方便,我不用去窩在圖書館兩個月讓自己變成某些領域的專家,打開網路有請
Thumbnail
今天這篇隨筆來聊聊我創作資料取材相關的事好了。 一旦開始進行創作才發現自己的知識、常識實在相當的淺薄與貧乏,過去我的短篇小說以魔幻寫實為主,沒有什麼考據上的需求,但畢竟現在寫的是犯罪寫實小說,還是不能脫離現實太多。還好這個時代相當方便,我不用去窩在圖書館兩個月讓自己變成某些領域的專家,打開網路有請
Thumbnail
前言 韓國電影《熔爐》我們一路奮戰,不是為了改變世界,而是為了不讓世界改變我們。有關舞弊犯罪的成因和各種舞弊的端倪,也提供瞭如何防治和查緝舞弊的方式。這些內容對於企業風險管理人員和一般上班族都很有用。
Thumbnail
前言 韓國電影《熔爐》我們一路奮戰,不是為了改變世界,而是為了不讓世界改變我們。有關舞弊犯罪的成因和各種舞弊的端倪,也提供瞭如何防治和查緝舞弊的方式。這些內容對於企業風險管理人員和一般上班族都很有用。
Thumbnail
華人社會很忌諱談到「死」這個字,但正視死亡對生活有正向影響。文章探討死亡觀念,提出理性看待死亡的建議。
Thumbnail
華人社會很忌諱談到「死」這個字,但正視死亡對生活有正向影響。文章探討死亡觀念,提出理性看待死亡的建議。
Thumbnail
一開始看到的主題就很吸引人,不像一般的謀殺流程,屍體->推理->犯人,開宗明義就以兇手的敘述展開整個故事,故事內容別出心裁,我覺得編排也十分用心,以不同視角的角度帶出故事的來龍去脈,以及為何兇手會有這種作為,並且情節也蠻緊湊,交代的環節完整,只差在最後可能是怕大家看不懂,又小叮嚀了一下補充細節,
Thumbnail
一開始看到的主題就很吸引人,不像一般的謀殺流程,屍體->推理->犯人,開宗明義就以兇手的敘述展開整個故事,故事內容別出心裁,我覺得編排也十分用心,以不同視角的角度帶出故事的來龍去脈,以及為何兇手會有這種作為,並且情節也蠻緊湊,交代的環節完整,只差在最後可能是怕大家看不懂,又小叮嚀了一下補充細節,
Thumbnail
隨機殺人犯的家屬試圖在輿論指責之下生存、重新開始。 隨機殺人事件的受害者家屬無法走出陰霾,最終導致夫妻間、親子間的關係破裂。 專門替重刑犯辯護的人權律師,因為害家人受到正義魔人死亡威脅,在志業與家庭的衝突中掙扎。
Thumbnail
隨機殺人犯的家屬試圖在輿論指責之下生存、重新開始。 隨機殺人事件的受害者家屬無法走出陰霾,最終導致夫妻間、親子間的關係破裂。 專門替重刑犯辯護的人權律師,因為害家人受到正義魔人死亡威脅,在志業與家庭的衝突中掙扎。
Thumbnail
前市長慘遭謀殺,並成為年度矚目案件,吸引了眾人目光。這篇文章探討了案件的種種細節以及律師、檢察官和證人之間的心理戰,讓人一窺法庭內外的勾心鬥角。
Thumbnail
前市長慘遭謀殺,並成為年度矚目案件,吸引了眾人目光。這篇文章探討了案件的種種細節以及律師、檢察官和證人之間的心理戰,讓人一窺法庭內外的勾心鬥角。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