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如何,人總是最重要的那幾項少數事情之一。
上上周我們做了《嫌疑犯X的獻身》的卡司公開記者會,後來去了前輩的節目錄宣傳通告時,前輩說那個記者會的規格超過一般劇場演出的規格很多啊。有點開心,這些都是因為有很棒的團隊推著事情走,才能做出來的。而且卡司公開了,很多事就不用藏著腋著了。
本來記者會前滿焦慮的,在盲鳥期間看見網友們的期望與和日本電影陣容的比較,我知道我們的卡司很強,但也不確定在現在嗜血的社群環境下,會出現什麼留言。卡司公佈後,有好好地取得了觀眾們的信心,著實鬆了一口氣。每個人都很重要,也就代表每個人都很一般,我是服膺於這種說法的。但看向這次的團隊成員,還是常有種「何德何能能把這群人湊在一起啊」的感覺,一定是蹭足了這部作品的原因,然後開始感謝自己的運氣與努力。
夥伴們上船囉!
很早之前拿著這個案子前去請教大前輩時,因為卡司想匹配IP的強大,在聊到演員時很快就出現了莫子儀的討論,但那時關於要找他演石神還是湯川,倒是還沒確認下來。然後在寫提案給日本的過程又看了一次小說,確定了這個作品的核心推動人物是石神的同時,也確定了我想請小莫演出「達磨石神」的角色。
在與小莫詢問意願時,除了演員本身的意願外,當然也要由他們衡量其它已排定的工作檔期。24年初在劇團春酒遇到小莫,他說有意願加入演出時,著實讓我喜出望外,因為這表示只要確認檔期沒有撞到,基本上他就可以加入了,以他對工作的認真程度,完全不用擔心角色詮釋的問題。
從小莫為錨點出發,跟導演也陸續討論了其它所有的角色,由於預算的關係,我向維緯提出希望演員總人數控制在十人以內,這表示會有很多場次,演員要分飾多角,除了核心角色外,還有遊民、學生、警察等等的角色要換裝。
文豪跟英軒之前在《沒有人想交作業》時合作愉快,也覺得他們是符合角色形象的,特別是我有想抓出石神與湯川在聲線上的差別,這點我相信文豪能做得很好。只是我小看了日本電影版演員(無論是福山雅治、堤真一還是北村一輝)在台灣人心裡印象深刻的程度,盲鳥期間的留言讓我有些緊張,還好演員們倒是很從容,讓我放心許多。
梅子很久很久沒合作了,一直知道他有在做表演教學,但也很久沒做公開售票的劇場作品。一個「酒店退休的便當店店員」劇中同時被三個男性愛慕,讓一個年輕刑警心生憐憫的花岡靖子,我覺得梅子無論在外型或演技都能讓觀眾信服。
美里想找的是活潑一點的形象,也想在氣場上不要被四位前輩壓下去,因此找了同時在影像、主持、劇場都很有經驗的好友黃云歆加入。沒想到差點因為劇中一段殺人場景,在那邊跟他討論身高倒底要適不適合…因為她如果比飾演富樫慎二的許懷民高,那在動作上就不符合小說的描述了。
跪謝的強力陣容
除了上面提到的五位演員,接下來這五位演員我心裡為他們獻出了不少膝蓋,沒有他們願意加入的話,排練過程及服裝造型的妝容上,我一定會增加很多苦惱。因為無論是前酒店媽媽桑現便當店老闆娘、靖子前夫、靖子前酒店常客新追求對象,都需要年紀感,但同時也會需要他們演出如便當店客人、遊民等不同的角色。
我原本因為今年的一個年輕演員show case 平台計畫,想做這齣戲的角色海選,但因為合作學校與預算沒談定,因此來不及對上。而有年紀感、演技佳的演員,我自己是很不好意思讓他們演出多個角色,無法讓他們專心處理一個角色會有點歹勢。
在跟維緯討論後,先是跳出許懷民這個好久不見的名字,是我北藝大的學長,學製永遠的男主角。他現在是廣告導演,但同時在電影《孤味》裡的演出令人讚嘆寶刀未老,而且還跟葉全真演過了感情戲,讓人很羨慕!所以讓他演出冨樫慎二這個必須死的角色(誤)。
然後周明宇也出現了,他飾演的工藤邦明是一個高大溫和,讓靖子有安心感,跟石神形象截然不同的角色。也是繼莎妹的戲後,很久沒合作的朋友。只可惜是到故事中後段才逐漸戲份變重,也擔心沒有好好使用到他的演技。
杜思慧、謝孟庭、何冠儀也都很快就答應加入劇組。組完這批演員,我發現不只是一時之選,甚至都是主角級的演員,謝孟庭的《文雄與秀英》、杜思慧的《婚內失戀》、何冠儀最近剛做完的備受好評的《大伙快炒》。能邀請他們加入,真的是太好了。
演員的好,製作人知道
擁有一組好演員的好處,在《沒有人想交作業》時已經深刻體會過了,簡單說就是「又快又好」。劇組可以省下很多打基礎的時間,因為這些演員們都是準備好才來到排練場的,而且有夠多的技能包以及經驗,多出來的排練時間,就能來創作更多細節,或是找出更多可能性。
我在看戲或看排時,有個不知道從何而來的反應是:看到精彩的戲會起雞皮疙瘩。身體的反應比腦袋還快,有時背後或手臂一陣雞皮疙瘩之後,才意識到這段真精彩。
這次在排練初期,就發生了不少次。一場發現屍體的戲,演員翻開〇〇,露出底下藏著的屍體,真相被揭露,〇〇摔倒在地的聲音、演員對視的節奏、沒有對話時的張力、說出台詞的感情,都很對!
前夫被殺的戲中,男人的普通與失意,對前妻與女兒的不尊重、語言及身體的暴力,表演上的線條變化,以及三個演員彼此丟接球的節奏、調整表演選擇後的接招,都讓在旁看排的我非常享受。
不過目前為止印象最深的,還是7月份我們在拍主視覺時,知道莫子儀、葉文豪、梅若穎三人認識、合作的時間跨度快要二十年(最早是小莫與文豪2006年莎妹劇團的《文生梵谷》),但近十年比較少合作的機會。當他們並肩坐在一起聽我們說明拍攝流程時,時間的搖晃讓人有種恍如隔世的感覺。
我可以理解那種和小時候的夥伴一起成長的熟悉感,因為除了演員們,這次合作的團隊也有不少合作過的夥伴,特別是我本人的高中同學,這次的燈光設計賴科竹。下次來聊聊我們的團隊組成吧!
…次回へ続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