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麼是 Vibe Coding?從概念到實踐
Vibe Coding 是一種新興的程式設計方式,核心理念是「用自然語言與 AI 對話,讓 AI 幫你寫程式」。這個概念由知名電腦科學家 Andrej Karpathy 提出,他認為未來最重要的程式語言是英文。Vibe Coding 不強調語法與技術細節,而是讓開發者專注在想法本身,由 AI 負責實作。
這種方式不僅降低了技術門檻,也改變了開發者的角色。從原本的「撰寫程式碼」轉變為「引導 AI 完成任務」,Vibe Coding 讓非工程背景的人也能參與軟體開發,開啟了程式設計的民主化時代。
二、Vibe Coding 的技術基礎與工具生態系
Vibe Coding 的實現仰賴大型語言模型(LLM)與 AI 工具的進步。目前市面上已有多款支援 Vibe Coding 的工具:- Cursor AI:支援自然語言輸入與多模型切換,適合快速原型開發。
- Claude Sonnet:由 Anthropic 開發,具備強大的語意理解與程式生成能力。
- Super Whisper:語音轉文字工具,可用語音描述需求,提升開發效率。
- Replit GhostWriter:結合線上編輯器與 AI 助手,支援即時預覽與多人協作。
- Zeabur:專為 Vibe Coding 使用者設計的一鍵部署平台,解決程式上線的最後一哩路。
這些工具構成了 Vibe Coding 的基礎設施,讓使用者能夠從需求描述、程式生成到部署上線,全程與 AI 協作完成。
三、Vibe Coding 的產業影響:從開發者到企業流程
1. 開發者角色的轉變
根據 Fastly 調查,高達 95% 的開發者在使用 AI 生成程式碼後,仍需進行修正。這代表開發者的角色正在從「程式撰寫者」轉變為「AI 管理者」,負責審查、驗證並修正 AI 所產出的程式碼。
這種「保姆式管理」模式,要求開發者具備更高層次的技術視野與策略思維,而不只是語法熟練度。
2. 部署流程的革新:Zeabur 的崛起
在 Vibe Coding 浪潮下,部署成為新手開發者的最大瓶頸。台灣新創 Zeabur 正是為了解決這個問題而誕生。其一鍵式部署服務能自動分析程式語言、函式庫與資源用量,並從 AWS、Google Cloud 等主流雲端平台中選擇最佳方案完成部署。
Zeabur 執行長林沅霖指出,Vibe Coding 使用者多為程式小白,對部署流程不熟悉,因此 Zeabur 將重心轉向這群新興開發者,並在半年內用戶數成長四倍,完成 200 萬美元天使輪募資,準備進軍北美市場。
3. 審查流程的升級:Recce 的工程化解法
隨著 AI 自動生成的大量程式碼與資料湧現,審查成為新的挑戰。由 g0v 共同發起人高嘉良創辦的新創 Recce,提供一套工程化的審查流程,能縮短團隊 90% 的資料審查時間,提升開發效率與安全性。
四、Vibe Coding 的應用場景與實例
1. 非工程背景者的創作工具
《紐約時報》記者 Kevin Roose 曾分享他使用 Vibe Coding 的經驗。他在沒有任何程式設計背景的情況下,透過自然語言描述,成功開發出多個小型應用程式,包括根據冰箱食材建議午餐菜單的工具。
這種「零程式背景也能開發」的特性,讓 Vibe Coding 成為內容創作者、設計師、教育工作者等非技術職業者的新利器。
2. 企業內部的流程優化
時尚品牌集團 Tapestry 的資訊長盧洋表示,AI 工具讓團隊能更快完成更多程式碼,並專注於更複雜的問題解決。Vibe Coding 的導入,讓企業能以更少的人力完成更多任務,提升整體生產力。
3. 新創團隊的快速原型開發
在 Meet Neo Star 2025 的 30 強新創名單中,多家團隊已將 Vibe Coding 作為核心開發方式。從智慧醫療到食農科技,Vibe Coding 正在成為新創團隊快速驗證與落地的關鍵工具。
五、Vibe Coding 的挑戰與風險
1. 程式碼品質與安全性
AI 生成的程式碼可能存在邏輯錯誤、幻覺問題與資安漏洞。開發者需進行嚴格的審查與測試,並實施存取控制、同儕審查與安全掃描等措施。
2. 工具依賴與成本問題
目前頂尖 AI 模型的推理成本仍高昂,頻繁使用可能導致個人年支出達數萬美元。這限制了 Vibe Coding 的普及速度,也讓使用者需謹慎選擇工具與使用策略。
3. 職場結構的重塑
Vibe Coding 可能導致基層工程師職位減少,開發者需轉型為 AI 管理者與策略設計師。企業內部也可能出現「零工經濟」模式,由跨職能團隊自主開發,再由工程師進行驗證。
六、Vibe Coding 的未來展望
1. 從工具到平台:生態系的擴張
隨著 Vibe Coding 的普及,相關工具將不再只是輔助,而是成為開發平台的核心。未來可能出現整合式 Vibe Coding 平台,涵蓋需求描述、程式生成、部署、審查與維護全流程。
2. AI 能力的指數級成長
根據 Anthropic 預測,AI 的認知能力每隔一段時間將提升四倍,預計到 2028 年中期,智能將再實現 16 倍成長。這將使 Vibe Coding 的效率與準確性大幅提升,進一步改變軟體開發的本質。
3. 社會與倫理的挑戰
AI 工具的普及也帶來隱私、資安與倫理問題。未來需建立完善的規範與框架,確保 AI 的發展能造福人類,而非造成不可控的風險。
八、結語:Vibe Coding 是一場技術革命,也是一場思維革新
Vibe Coding 的出現,不只是技術工具的更新,更是軟體開發思維的根本轉變。它打破了程式設計長期以來的技術門檻,讓「開發者」不再只是工程師的專屬身份,而是任何有想法、有需求的人都能參與的角色。這場革命不在於語法的簡化,而在於創造力的釋放。
在過去,軟體開發是一條高度技術化的路徑,需要長時間的學習與訓練。而 Vibe Coding 則讓人們可以直接用自然語言與 AI 對話,描述需求、調整功能、部署應用。這種方式不僅提升了開發效率,更讓創意與實作之間的距離大幅縮短。
對企業而言,Vibe Coding 代表的是流程的重塑。行銷人員可以自行建立活動頁面,客服人員可以快速製作回報系統,教育工作者可以設計互動教材,這些原本需要工程支援的任務,現在都能由非技術人員完成。這不只是節省成本,更是組織敏捷性的提升。
對開發者而言,Vibe Coding 並非取代,而是升級。它讓工程師從繁瑣的重複性工作中解放出來,轉向更高層次的架構設計、安全審查與策略規劃。未來的工程師,將不再是「寫程式的人」,而是「設計系統的人」。
然而,這場思維革新也伴隨著挑戰。程式碼品質、資安風險、模型幻覺、工具依賴、職能重構,都是 Vibe Coding 必須面對的現實問題。這要求使用者具備基本的判斷力與風險意識,也要求產業建立更完善的審查機制與教育資源。
Vibe Coding 是一場正在進行中的革命,它不會一夕之間取代傳統開發,但它已經改變了我們對「誰能寫程式」、「怎麼寫程式」的認知。未來的軟體世界,將不再只是由工程師建構,而是由每一位創意者共同參與。
這不只是技術的進步,更是創造力的解放。Vibe Coding 讓我們重新定義了開發的本質,也讓更多人有機會把想法變成現實。在這個 AI 驅動的時代,程式設計不再是少數人的專利,而是所有人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