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24日,北京宣布將每年10月25日設為「台灣光復紀念日」,理由是紀念「抗戰勝利成果」與「祖國統一歷程」。但對多數台灣人而言,這不只荒謬,根本是歷史竊用。畢竟,當年「台灣光復」的主體是中華民國,而不是當時根本就還不存在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如今中共要「慶祝」一場與自己無關的歷史事件,說穿了,是在拿歷史當政治工具。 歷史錯位:誰光復了誰? 1945年10月25日,日本投降,台灣結束五十年殖民統治,受降儀式就在台北中山堂舉行。那一天,進入台灣的不是「中國人民解放軍」,而是中華民國的代表。蔣介石政府以戰勝國身分接收台灣,這是中華民國的歷史,不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故事。 1949年以後,兩岸分治。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但從未實際統治過台灣。這是國際現實,也是歷史事實。如今北京硬要把「台灣光復」重新納入自己的國家敘事,不過是一次歷史挪用,把本屬中華民國的成就包裝成自己的政治宣傳。 更諷刺的是——10月25日同時也是「古寧頭戰役大捷」紀念日。那場戰役,是中華民國軍隊擊退中共軍隊入侵金門的勝利。今天中共要在同一天「紀念台灣光復」,等於在慶祝自己曾經被打回海裡。這種操作,實在「不倫不類」。 政治算計:統戰的包裝紙 中共的動機並不難猜。這是政治操作,不是歷史紀念。北京要藉「台灣光復紀念日」強化「一個中國」敘事,否定「台灣地位未定論」,並塑造一種「歷史上台灣本屬中國、現在理應回歸」的政治邏輯。 這其實是對台灣總統賴清德「互不隸屬」說法的回擊,同時也配合中共的統戰節奏——從歷史話語到文化象徵,逐步侵蝕台灣的敘事主權。只是,北京忽略了一件事:歷史不能被剪接。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是不同政體,不論你怎麼包裝,「光復」的功勞都不屬於中共。 台灣的反應:冷笑與清醒 在台灣,這項消息引來的不是共鳴,而是冷笑。陸委會直指這是「扭曲歷史、干涉內政」;蔣萬安說得更直接:「這是中華民國的光復節,不是別人的。」連國民黨主席朱立倫也不得不強調——台灣是中華民國光復的,不是中共。 對一般民眾而言,更是荒唐到無言。有人諷刺:「PRC還在說要『解放台灣』,卻先慶祝已經光復?」 這種矛盾,就像一個旁觀者硬要替別人寫回憶錄,甚至宣稱那是自己的故事。 國際觀點:宣傳多於實質 從國際角度來看,北京這樣的舉動不會帶來任何外交加分。美國與多數民主國家仍堅持「台灣前途應由台灣人民決定」,不會被一個象徵性紀念日改變立場。相反地,這更突顯中共對歷史敘事的焦慮與對內的宣傳需求——用「歷史正統」掩飾現實的分裂。 當歷史也成為宣傳戰場 歷史不是誰喊得大聲就能改寫的。「台灣光復」是中華民國的歷史,不是中共的。中共設「台灣光復紀念日」,不是為了紀念台灣,而是為了紀念自己想要的那個台灣。 這不是光復的延續,而是歷史的再占領。當一個政權必須用別人的歷史來證明自己的正當性,那恰恰說明,它缺乏真正的合法性。
維基百科: 台灣光復節
https://zh.wikipedia.org/zh-tw/%E8%87%BA%E7%81%A3%E5%85%89%E5%BE%A9%E7%AF%80
下載自維基百科

下載自維基百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