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AI來臨,什麼樣的人會沒工作?(1)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生活黑客的時代,大家一定都不陌生,各種工具幫你把生活量化、上傳、分析,提供更好的建議。
最初的黑客工具是從生產力開始,有些人喜歡用蕃茄鐘切割時間,調整自己的腳步;有些人喜歡用手機APP記錄每一項事花多少時間完成來評斷生產力,把自己當作一個演算法,看怎麼樣運用時間的產出可以最高、最大。
從生產力再進一步,日常生活也開始產生大量的數據,手上戴的智慧手錶,幫你記錄心律、睡眠品質,運動的APP幫你記錄你走了多少步、消耗了多少卡路里,聽歌的軟體分析你常聽的音樂再利用演算法創造出一份你可能會喜歡的歌單。
演算法在我們生活中快速融合、演化,那當人工智慧時代來臨,我們的工作會不會直接被取代呢?

OMO時代(online merge offine)


最近的AI浪潮就是感知AI(Perception AI)的時代,AI可以自動識別照片裡的事物,是黃金獵犬、交通號誌、你哥哥等等。聲音也是一樣,演算法可以拆解出句子的結構、語法,瞭解你到底在說什麼。
利用感知AI的技術,亞馬遜的Echo就整合了線上與線下,達到一個無縫接軌的效果,節點普及又快速,你有時候根本不會意識到你自己“正在上線”,這樣的混合環境稱為OMO(online merge offine)。
以前我們在學校時總是上著同一堂課、寫著同一份練習題,未來可能會大大不同。感知AI如果應用在補教業,主要會使用在四個部分
  1. 課堂教學
  2. 家庭作業與練習
  3. 考試評分
  4. 家教
在教學的時候,攝影機會捕捉學生的表情,點頭、搖頭或是表現出困惑,這些情緒都會被記錄下來,等到回家的時候,AI會結合上課的情況出一份難度適中、量身打造的作業習題給學生,而系統會再依每位學生作答情形不同提出反饋,調整之後的難度。
這樣有系統的反饋訓練是非常有效的,根據亞歷桑那大學和布朗大學的研究者剛剛贴出一篇論文的預印本,叫《最優學習的85%規則》,指的是說我們每次學習如果有85%的部分時我們熟悉的,15%是我們不曾學習過、新穎的事物,我們能達到最高的學習效率,我們的最佳學習率是15.87%。
用舒適圈的概念來說,每次都需要跳出85%的舒適圈
而AI可以幫助我們持續有系統的訓練,試想有一個A同學對什麼都有興趣,博覽群書,但是有時候覺得內容很輕鬆,有時候很困難,他很用功,也覺得自己學得不錯。
而B同學,每次學習的時候都有一個AI教練,精心安排他的學習內容,確保每次都有15%的意外率,B同學的學習效率達到了最大化。
長久下來,A同學與B同學的差異是非常顯著的,AI改變了整個教育生態。

通用技術革新


人類歷史上有許多創新發明,但是並不是所有創新都是平等的,有些創新只是改良,例如打字機改良了人們書信的需求,這只限於單一產業內的革新。
有些則是顛覆了整個世界,這是規模完全不同的技術變化,可以延伸數十種產業,從根本改變經濟與社會,這稱為「通用技術」(General purpose technologies,GPTs)。
麻省理工學院教授艾瑞克・布林優夫森(Erik brynjolfsson)、安德魯・麥克費(Andrew McAfee)在合著的《第二次機器時代》把GPTs描述為:「會干擾、加快經濟常態步伐,真正造成重大影響的技術」。
從過去到現在公認的GPTs有三種
  1. 蒸汽引擎
  2. 電力
  3. 資訊通訊科技ICT(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通用技術」(General purpose technologies,GPTs)
蒸汽引擎與電力主要促進第一次與第二次工業革命,開啟了工廠自動化,並將照明帶進了建築物之內,大致上而言,蒸汽引擎與電力的革新造成了人們去技能化(deskilling)的結果,把原先需要高技能的工作者的工作拆解成低技能者就可以執行,提高生產量、價低產品價格。
例如原本在棉花場工作的工人需要辛苦的勞動,但是現在只要操作機器就可以了。這些GPTs取代了一群技術者,但讓更多更低技能的勞工,可以做一些操作機器的重複性工作,提升他們的生產力。
那最近的資訊通訊科技ICT呢?過去30年,美國勞動力持續提高,但就業與所得中位數則是停滯成長,艾瑞克教授兩人將此現象稱為大脫鉤(the great decoupling),曾經是生產力、就業、薪資穩定上升,但是現在薪資與就業卻出現下滑。
因為ICT與過去兩次的通用技術革命不同,他是「偏重技能」(skill bias)導向,前兩項創新是透過去技能化來提高生產力,而ICT是偏向高技能者,能夠管理更多的人、接觸到更多的資訊,消除了資訊傳播障礙但也削弱許多經濟平庸者的角色。
雖然沒有辦法將薪資與就業的衰退完全歸咎於資訊通訊科技,畢竟還有像全球化、貿易摩擦等等外在因素影響,但是從最新的ICT我們可以發現一個結論,並不是每一次提高生產力的通用技術(GPTs),都會帶來更多就業或是更高的薪資。
而AI帶來的通用技術革命會是怎麼樣的世界,我們下一篇再說。

Facebook : 查思慢想

相關閱讀:

《AI 新世界:中國、矽谷和AI七巨人如何引領全球發展》

《第二次機器時代:智慧科技如何改變人類的工作、經濟與未來?》

最佳學習率:15.87%

Hacking Life: Systematized Living and Its Discontents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82會員
75內容數
因為世界很大、很有趣,更希望用多元思維模型來了解不同的事物。 透過不同的角度,讓我們的生活可以更完整一點~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查理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英國首相邱吉爾有一句名言:「當真相還在穿鞋的時候,謊言已經跑遍了全城。」 相較於老老實實的真相,令人覺得生澀無趣,謊言似乎有一種魅力,就像一個橫衝直撞、未經世事的小孩,擄獲眾人的心,大家接受得更快,傳播的更廣。為什麼謊言總是比真相更有魅力呢?
最近的商業雜誌有一個很特別的專題,叫做網紅小孩來了,67%的小孩立志當網紅,我認為這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也許是世代更迭的分水嶺。雖然說從youtube的興起到各種短視頻,趨勢已經展現,但是這個世代的來臨還是比我想像中的還要快。
西方國家的白佐往往認為西方的發展是一種原罪,既瞧不起資本主義又限制落後國家的發展。這樣有理想的白佐,要如何分配資源?
幸福的本質是什麼?老實說我們現在隨便一位年輕人過的生活可能都比古代皇帝過的還要舒適,但是我們真的有因為物質的提升就變得更幸福嗎?
次貸風暴從銀行交易博弈理論出發,探討了政府、銀行、商人之間的關係,並論述了為什麼美國房地產這項基礎資產會惡化,現在我們想要來看看政府這項監管者在次貸危機緩慢膨脹的過程中,是否有盡到妥善監管的角色。
我們人類與大猩猩的基因差異只有2.3%,而跟兩種黑猩猩差異更只有1.6%。 換句話說,人類和黑猩猩這種和我們最接近的物種,有98.4%的DNA是相同的。 但是我們真的能因為這微小的差異,就扮演上帝嗎?
英國首相邱吉爾有一句名言:「當真相還在穿鞋的時候,謊言已經跑遍了全城。」 相較於老老實實的真相,令人覺得生澀無趣,謊言似乎有一種魅力,就像一個橫衝直撞、未經世事的小孩,擄獲眾人的心,大家接受得更快,傳播的更廣。為什麼謊言總是比真相更有魅力呢?
最近的商業雜誌有一個很特別的專題,叫做網紅小孩來了,67%的小孩立志當網紅,我認為這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也許是世代更迭的分水嶺。雖然說從youtube的興起到各種短視頻,趨勢已經展現,但是這個世代的來臨還是比我想像中的還要快。
西方國家的白佐往往認為西方的發展是一種原罪,既瞧不起資本主義又限制落後國家的發展。這樣有理想的白佐,要如何分配資源?
幸福的本質是什麼?老實說我們現在隨便一位年輕人過的生活可能都比古代皇帝過的還要舒適,但是我們真的有因為物質的提升就變得更幸福嗎?
次貸風暴從銀行交易博弈理論出發,探討了政府、銀行、商人之間的關係,並論述了為什麼美國房地產這項基礎資產會惡化,現在我們想要來看看政府這項監管者在次貸危機緩慢膨脹的過程中,是否有盡到妥善監管的角色。
我們人類與大猩猩的基因差異只有2.3%,而跟兩種黑猩猩差異更只有1.6%。 換句話說,人類和黑猩猩這種和我們最接近的物種,有98.4%的DNA是相同的。 但是我們真的能因為這微小的差異,就扮演上帝嗎?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來源:Stanford daily.com 「編碼偏見」(Coded Bias)是2020年的Netflix紀錄片,紀錄片講述工程師所一手打造的程式在不同的人種身上竟然產生了人為才有的偏見,甚至更擴大至求職、居住、購物......生活的各種層面。近年來Netflix製做了不少關於科技對於社會、民主、
Thumbnail
AI讓科技加速發展,生活發生質變,但或許更多的不一定是期待,而是被淘汰的恐慌。當我們能做的事情,AI都能做的時候,我們該何去何從?我們還會被就業市場需要嗎?這本比爾蓋茲推薦的書或許可以看到一些曙光。
Thumbnail
來自義大利的呼救 2020年的三月初,新冠肺炎的疫情在全球急速延燒,義大利北部倫巴底醫院傳來震驚國際的消息:醫師因病床和呼吸器不足,不得不面臨在病患中取捨的艱難處境,是否應該把呼吸器優先讓給生存機率較高,且具有生產力的年輕人?如此的窘境使得第一線醫療工作人員面臨煎熬的道德難題。時值AI人工智慧急速發
Thumbnail
當AI機器人擁有自由意識那這個世界會變成甚麼樣子?1950年計算機科學家艾倫圖靈已經發明了圖靈測試以測試機器是否能夠表現出與人等價的智能。隨著科技革新,人工智能的開發對於人類生活影響力越發強大,人類享受著科技為生活帶來的便利,另一方面人類也開始懼怕起科技產物。
AI時代的來臨,機器人的服務越來越多,像是“掃地機器人”,“聊天機器人“,有人說未來我們真人負責的工作將逐漸被機器人取代,機器人可以做到很多事,像是CRM管理系統,ERP系統收集名單,所以讓我們的生活越來越方便,掃地機器人的話會自動在地上移動,讓你輕鬆在家放鬆做自己,那聊天機器人就是會幫你自動管理客
Thumbnail
2017 年 11 月中旬,我應邀在全世界最大的人才發展協會 ATD 亞太年會發表演說,對來自世界各國朋友展示 AI 教育及人才發展科技方面的研發成果。當時其中有一項是我帶領團隊以先進的 AI 人臉辨識技術結合最古老的中國面相學,用以判別面試者人格性向的AI面試系統,特別受到企業界的好奇與關注...
(圖片出處:The Edition Truth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Market 麥肯錫全球研究院(MGI)的一份報告裡寫著:「至2030年,全球將有8億人的工作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來源:Stanford daily.com 「編碼偏見」(Coded Bias)是2020年的Netflix紀錄片,紀錄片講述工程師所一手打造的程式在不同的人種身上竟然產生了人為才有的偏見,甚至更擴大至求職、居住、購物......生活的各種層面。近年來Netflix製做了不少關於科技對於社會、民主、
Thumbnail
AI讓科技加速發展,生活發生質變,但或許更多的不一定是期待,而是被淘汰的恐慌。當我們能做的事情,AI都能做的時候,我們該何去何從?我們還會被就業市場需要嗎?這本比爾蓋茲推薦的書或許可以看到一些曙光。
Thumbnail
來自義大利的呼救 2020年的三月初,新冠肺炎的疫情在全球急速延燒,義大利北部倫巴底醫院傳來震驚國際的消息:醫師因病床和呼吸器不足,不得不面臨在病患中取捨的艱難處境,是否應該把呼吸器優先讓給生存機率較高,且具有生產力的年輕人?如此的窘境使得第一線醫療工作人員面臨煎熬的道德難題。時值AI人工智慧急速發
Thumbnail
當AI機器人擁有自由意識那這個世界會變成甚麼樣子?1950年計算機科學家艾倫圖靈已經發明了圖靈測試以測試機器是否能夠表現出與人等價的智能。隨著科技革新,人工智能的開發對於人類生活影響力越發強大,人類享受著科技為生活帶來的便利,另一方面人類也開始懼怕起科技產物。
AI時代的來臨,機器人的服務越來越多,像是“掃地機器人”,“聊天機器人“,有人說未來我們真人負責的工作將逐漸被機器人取代,機器人可以做到很多事,像是CRM管理系統,ERP系統收集名單,所以讓我們的生活越來越方便,掃地機器人的話會自動在地上移動,讓你輕鬆在家放鬆做自己,那聊天機器人就是會幫你自動管理客
Thumbnail
2017 年 11 月中旬,我應邀在全世界最大的人才發展協會 ATD 亞太年會發表演說,對來自世界各國朋友展示 AI 教育及人才發展科技方面的研發成果。當時其中有一項是我帶領團隊以先進的 AI 人臉辨識技術結合最古老的中國面相學,用以判別面試者人格性向的AI面試系統,特別受到企業界的好奇與關注...
(圖片出處:The Edition Truth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Market 麥肯錫全球研究院(MGI)的一份報告裡寫著:「至2030年,全球將有8億人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