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眾朋友,阿愷之聲返來了!
早在幾百年前,鹿港即因為豐沛的米糖產量成了臺灣對中國福建一帶重要的輸出港口。貿易經濟吸引了大量福建移民勇渡黑水溝來到鹿港這塊生存的樂土上,族人們攜著原鄉的信仰神在河灣畔築起新的家園,逐漸的讓這座港鎮成了百家爭鳴之境。
所謂「角頭」,地理上是一間角頭廟的祭祀範圍,歷史意義上正是移民時代延續至今,是同一群族人世世代代的生活之域。鹿港這座城鎮可以說是個眾多角頭所形成的市街社會。
早先住民為了討賺生活,日月間歇性的械鬥讓港鎮不時腥風血雨,因此隘門林立。日本時代的民間雜誌「民俗台灣」更報導了在清明節之際,北塚必定發生“投石大戰”,這是鹿港施許黃三大姓間的社會調解,在這天,據說見血便能除穢。這座過去因為民間自由貿易而興起的城鎮,社會秩序鮮少有官方介入仲裁,都是靠著郊行與宗族之間的共同維持與凝聚,儘管歷經了幾個時代以後,現代化與都市化也陸續來臨,但鹿港的角頭性格依舊頑強鮮明......。
阿愷之聲將在正月初一下午,邀請鹿港三個角頭的少年人來到節目上,談談自己角頭的過去與現在,也探探對方角頭的今日與未來。或許,一場箭在弦上的角頭大戰將一觸即發?
直播地點為了公道,就選擇在閤港廟
[1] 觀音媽宮進行,如此,皆大歡喜。
本節目開放各角頭朋友call in ,有請善男信女準時收聽!!
節目名稱|廟口少年:鹿港角頭大戰
節目時間|2019年2月5號(正月初一)暗時五點
節目地點|鹿港觀音媽宮(龍山寺)
角頭代表|王柏仁(許厝埔橋頭)、楊邵翰(牛墟頭)、施信呈(車埕)
*關於鹿港角頭社會的相關研究:
1.漢寶德《鹿港古風貌之研究》,1978年由鹿港文物維護地方發展促進會出版。
2.林會承《清末鹿港街鎮結構》,1983年由境與像出版。
3.許嘉勇《許我一間厝、許我一塊埔:鹿港許厝埔十二庄》,2007年由彰化縣政府文化局出版。
*器材協力:感謝溪湖家展哥
[1] 鹿港地區有著眾多的廟宇,依祭祀圈範圍能夠分做四類,分別是全鹿港人皆供奉的閤港廟(如龍山寺與天后宮)、特定角頭(聚落)內的人們才供奉的角頭廟(如車埕玉渠宮)、同鄉移民供奉的人群廟(如三山國王廟、南靖宮)、以及宗族廟(如施姓大宗祠)等等(參考自林會承1983出版之《清末鹿港街鎮結構》頁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