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六下午,我們五個人坐在地板上,像小學生似的隨興塗鴉…
我們是這樣開始的…
準備材料:圖畫紙/素描紙,蠟筆。
環境:安靜,獨立的空間。
1. 畫出你對現場每位成員的感覺,也包括你對自己的感覺,形式不拘,不論你是畫臉、線條,或是形狀都可。
2. 先分享你畫中關於你自己的部分,其他成員則分享他畫作中關於你的部分。
3. 輪到下一位分享,直到一輪結束。
4. 再畫一次你對自己的感覺。
5. 自由分享和回饋。
手抓著蠟筆在圖畫紙上塗鴉的感覺很好,像回到小時候,就只是感受指尖傳來的震動感,還有蠟筆刷過圖畫紙的聲響;當然還是有成員不自覺地會評價自己的作品,我想那是我們小學美術課共同的回憶,畫好之後總是要打分數。
我直覺地畫出在當下對大家的感受;比如我印象中平常上班時間穿著比較正式的成員,今天假日穿著比較休閒,渾身散發出愜意的氛圍,我當下選了蘋果綠和淺土黃色,線條上則用曲線和弧線;而早上還在加班,比較消沉的成員則用灰色,深藍色,但感覺到他內在的初衷,給他加了一點紅色;比較有神秘感、正式感的成員用了紫色和黑色;給人中性、穩定的感受的成員我則是用了像樹木的咖啡色。
畫自己的部分用了心型在中間做代表,旁邊加上綠色代表習慣健康的生活方式;紅色代表我的戰士面;橙色代表我最近的感性;藍色則是我的理性。
在當下其實我也不確定畫出這些線條、色塊到底有沒有意義,但我就是畫;把我當時的感受,想法逐一填進空白的圖畫紙,然後分享給大家。
大家對於我的分享讓我有些緊張。
有人說我像是建築的鋼條(我有硬成這樣嗎?),內在雖有些溫暖的皮膚色,但給人剛硬的感覺;另一位則用竹子來形容,有些韌性,內在則是中空的,可以容納一些事情;有人說像小王子故事中的狐狸,會開導、啟發他人(我印象中的狐狸都是狡猾的,但成員提到的狐狸是善良的);有人留意到我跟以前比起來,逐漸在統整自己感性和理性的平衡,散發出不一樣的氛圍。
像是大學時期玩過的周哈里窗﹝註1﹞,有他人知道的我,他人知道我不知道的我那樣;不同的是,成員用很意象的方式,面對面地傳達給我。這種原始、潛意識的方式可以帶出比文字還深層的描述,在當下我給人的印象同時是剛硬也是溫暖的,是有韌性也是感性的。
分享的時候我們不著重在對錯與否,純粹只是彼此的感覺,可能參雜了投射和期待,但都無所謂;重要的是把空間當中潛在的「印象」透明化,簡單來說就是在關係之中把話說清楚,把我對你的感覺真實地講出口。如此一來縮短彼此的距離,也可以藉此釐清對自我的感受。
當然這個社團的信任度是足夠的,才能夠如此自在地說出對彼此的感受。
在(4)的步驟之中,我在聽完大家對我的回饋之後,再畫一次對自己的感覺。我用「星球」的意象去描繪自己;內圈比較接近我的本質,外圈則是我給人的印象,中層則是維繫整個球體的基礎。感覺像是重新給予自己一個暫時性的定義,也把他人對我的印象加入對自我的認識之中。
創作之後我們會分享自己的作品,隨後會給予彼此回饋,這是聚會中最有療癒性的時刻,也是人際互動中最珍貴的部份;有時候我們會陷入自己的既定印象之中,認為我們自己就是這個樣子,不會改變,但他人的回饋可以讓我們重新描繪自己,用比較完整的角度去看待自己,也是對自己的一種寬容。例如,有成員發現大家對他的描述之中都有代表神祕感的紫色;有成員對自我的描述從一株植物,變成一片花園;大家對自己的認識都更豐富了一些,彼此距離也更靠近了一些。
這次的塗鴉無意間也展現了每個人的性格;我發現大家幾乎都是規矩的畫在紙上的各個區域,圖與圖之間保持距離,相較之下,我則是比較隨興、不拘形式,甚至在畫作中會彼此接觸,留白也有。
重畫一次自我的時候我還拿了另一張紙,因為畫不下了。
我感覺到自己正處在一個關注自我,突破形式的階段,線條的奔放則像是我的思考,時常在流動、連結;而球體則代表我對自我的統整,是一種恆定的自我感。
有成員問我為什麼中間要留白,我說我也不曉得,總覺得那邊就是要空著。有點像竹子的中心,總是覺得還可以再容納些甚麼,或著是我希望內在有個空間,是很單純不受打擾的自我,可以保持穩定。
既使已年近而立,對於自己的認識還是不斷的發掘,獲得許多回饋,謝謝你們。
備註1周哈里窗: Johari Window,展示了關於自我認知、行為舉止和他人對自己的認知之間在有意識或無意識的前提下形成的差異(引自維基)。白話來說就是,我知道的自己、我不知道的自己、他人知道的自己、他人不知道的自己交會形成的四個區域。還是不懂的話可以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