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道理話 「要找到對的人之前,我們自己要先成為對的人」說的道理簡單,但執行上困難。
到底什麼是的「對」的人,對於在只重視文憑的成長過程中,不一定被好好地教導與思考。我們花在研究「人」這個問題的時間,遠遠少於我們投入在求學與工作的時間,連「自我」都需要花時間釐清!如此一來,便能理解孔子成語「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如今的社會形態趨向功利主義且平均壽齡拉長,以上數字已不夠力啦!
有一種感慨,人生最大的玩笑,不是永遠達不到目標,而是在你達到目標以後,發現這根本不是你要的。有些道理雖然不是新洞察,只是沒擺入生活上去連結。人與動物的差別並不在於思考,而是思考過後有意識的改變,不然我們都真的會行屍走肉過一輩子。
快樂不是目標而是一種心理素質
看了不少心理與大腦健康的書籍與諮商師的臉書文章,回顧自生中的人事物與社會歷史、環境變遷的局去回顧,慢慢體悟「我」的形成,慢慢亦了解界線的重要。
若論人生最重要的學習,我想那至少要學會有一定的自覺,要能面對與了解自己的情緒;這是愛自己的基本,也是能幫助維持一種心理健康的狀態。
我認同無論受家庭乃之於社會價值觀的影響,人都是獨一無二的;基於以上,然後我也能認同「價值觀與自己不同也無妨;生活方式和自己不一樣也沒有關係」。 因為理解,也因為能夠這樣想,所以不會只是顧慮自己的感受又過於期望對方,同時也不會太過疏遠。
彼此信任,彼此依賴
須要獨處力而不僅是獨立
英國心理學家唐納德·溫尼科特所認為的,完美的相處關係是 “窩在愛人懷裡孤獨”。
具體表現為:即使兩人暫時無話可說也無所謂,相對無言,就暫時沉默,可以靜靜地躺在對方的懷裡孤獨,這是兩人相處互相信任的極致表現,也是最高境界。
彼此依賴,又相互獨立是成熟而美好的關係。
一個怡然自得的人,能了解一個人獨處時的美好,也懂得如何珍惜與他人共度的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