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吳曉樂上一本《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引起的熱潮過後,《上流兒童》作為一種延續與反思,讓我們能夠更加深入的探討,母親與孩子,那藏在親情之中又愛又恨的一體兩面。如果說《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道出的是時下莘莘學子,對於課業與親情壓迫下的無奈與反叛,那麼《上流兒童》便娓娓道來,在親子關係中是沒有壞人的,有的只是最壞的情況。
曾經看過關於吳曉樂談《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的相關報導,她說她無意將母親塑造成為恐怖、控制的代名詞。當時的我,無法認同這樣的看法,書中雖是以「孩子」作為敘事的主體,但情節帶領我們看見的,除了高壓環境下失去人生自主權的「孩子」,更有藏在孩子背後施壓的「母親」。或許,等到《上流兒童》我才終於明白,「兒童」為何能夠處於上流,倚靠的不也是正處於上流的「母親」。
因此,這本《上流兒童》仿佛有如《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的前傳,它將故事的主軸回推到孩子的「兒童」階段,在青少年擁有自我意識之前的兒童時期,透過兒童的成長,告訴我們一件重要的事情:母親也不是在將孩子生下來後,她就懂得如何成為母親。就像兒童需要漫長的時間才能成熟、長大,母親這個身分也是要經歷一段少女從戀愛、結婚後才正式展開。而決定一個人如何成為「母親」,也就在於她曾經如何被養育成人。
上流社會的金錢、權力、地位
陳勻嫻的少女時期,大概就像是一朵小雛菊,如此的天真而純粹。但她卻不甘於平凡,因為她出生於平凡家庭。甚至可以說,她是選擇不平凡,以做為對原生家庭控制的反抗,是一種從束縛中的逃脫。而驅使她選擇的原動力便是那無邊無際的─慾望。她渴望能過上更好的生活,所以選擇了她的先生楊定國。但是,什麼是好,什麼是更好?
好與更好的轉變大抵也像,《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中孩子的世界裡,是以成績的高低作為爭奪權利的關鍵;而在《上流兒童》中大人的社會上,是將金錢與物質條件相互比較襯托,並以此做為門檻,也就產出「上流」的社交圈。
而這樣「上流」的社交圈特點便是,人們善於捕捉、倚靠權力的核心,譬如陳勻嫻攀上楊定國,楊定國倚靠的是他父親的有權有勢。偏偏這樣的環境,是包裹著糖衣的謊言,當謊言被拆穿,總會駭人得讓人難以承受。當權力的中心崩塌,一切終將現出原形,平凡的人依然平凡。
而後,人的生存本能會帶領生命找到另一個出口,而擁有楊培宸的陳勻嫻與楊定國夫妻倆,無疑是站在同一條沉淪的船上。他們的出口便導向另一個利益與權勢的核心─蔡萬德與梁家綺夫妻。
在上流社會中的派對,都在玩著交換禮物的遊戲。這對夫妻所送出的每一樣「禮」的背後,可說是威脅與利用的通關密語,就像打從一開始Chris與培宸的友誼也許單純,最後也因利害關係逐漸變調。從一開始的私校學費與友誼的交換,到ipad與成績對調,名牌包、出國參加夏令營、楊定國的升職換得培宸的頂罪。
由此,權力結構一覽無遺。蔡萬德與梁家綺夫妻於公於私,硬生生站在陳勻嫻與楊定國之上,連帶的,所謂真正的「上流兒童」─Chris,才終於現身。相較之下,培宸就是個「上流兒童」的綠葉,同時也是在層層疊疊利益掛勾之下的犧牲者。
母親是...壞人?加害者?被害者?
陳勻嫻不論是自己或是以母親的身分而言,她在加入遊戲之前,早就知道這樣的利益交換是你情我願,所以當事件發生的同時,又何嘗有壞人的角色出現?她自己希望孩子上名校,她有面子,小孩又能夠擁有良好的教育環境。說穿了,她成為她自己慾望的受害者,也成為以親情、母愛為由的加害者。
委屈,每個人都有,只是誰比誰更委屈?
Chris和培宸不同卻又幾乎處於同一種家庭環境。他們都只能夠當聽話的小孩,聽大人的話,符合家長的期待。照著大家所想要的樣子,卻可能在不久的將來,長成與想像中截然不同的成人。
梁家綺和陳勻嫻不一樣卻也很相像。梁嘉綺也是一朵花,她是一朵鮮豔而帶刺的玫瑰,她身為老闆蔡萬德的妻子,展現出不凡的氣度與風範,還有那令人難以忽視的高超手段。但玫瑰也會被拋棄,當她得不到關愛時,也只能落寞的枯萎凋零。
從少女到母親,是一朵花含苞待放的過程。關於孕育生命,她們使盡全力,每一天就像最後一天的綻放。花開得越燦爛,就越狠毒,人們常說的:愛之深,責之切。使盡全力的結果,會成功也會兩敗俱傷。就像故事的最後,陳勻嫻與培宸因為信任的瓦解所產生親子間的裂痕。或許能夠逐漸修復,那也需要時間。
《上流兒童》所呈現的親子關係中是沒有壞人的,有的只是最壞的情況。在這個變化莫測的世界,沒有什麼是永不改變的。金錢、權力、地位,卻猶如世襲一樣,為這個社會搶先一步畫好分類。人的貪婪與慾望,是難以想像的深淵,跟著趨炎附勢的生態,一起沉淪。活在相互比較與競爭的社會,只能各自求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