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哲筆記(4)_研究動機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在前一次筆記中,我提到大多數科學家一輩子都在從事「善後工作」,這工作(至少對我來說)是很乏味的,能讓科學家持續做下去肯定有其他動機。書中的第四章就要來說明科學家的動機是什麼。
CH4 「常態科學」是解謎活動
「謎的挑戰正是驅使他(科學家)前進的動力之一。」(頁51)
書中提到從事常態科學與解謎是很相似的,而一個好的謎需要兩個要件:
  1. 必然有答案。
  2. 有一些規則,規定或限制可被接受的答案的性質,及求得答案的步驟。
常態科學的運作是遵循著一個典範,當科學社群接受的典範後,它也同時接受一個判准,以之來選擇研究的問題,而這些問題必然有答案,也才會鼓勵社群成員去研究。
對於投入科學研究的人來說,他首先能接受科學是有用的、是可以用來拓展新領域及理出秩序的;接著促使他研究的動機,是他相信「只要他夠高明,就能夠成功解謎」。
我從本章節書中提取出常態科學研究時的規則,包含比較表面的因素、以及心靈層面的考量,按照我所理解的層次由低至高依序為:
  1. 現有儀器限制解題的管道。
  2. 議題一定有解,且有特定的解題方式。
  3. 具有共通的表達科學定律的描述。
  4. 對某議題的共同假定 / 準形上學的信念(quasi-metaphysical commitments)。
  5. 科學家本身的強烈慾望。
也就是一個典範所傳達出的信念,加上現實層面中儀器等限制,會讓解答的方式更為明確、卻又仍有發揮空間,使科學家仍能保持興致找出正確的答案。
從上一篇的說明中,我們可以知道在典範出現之後,科學家不會再亂槍打鳥的隨意研究各種問題,而能更聚焦在某些問題上;接著因為典範本來就用以描述某一群的現象,它用以解釋、甚至能夠預測,我們可以就理論去推估某某現象可能會如何運作。那麼,接下來的工作就會是去確認這套假設是否正確了(也就是「精煉典範」的工作)。
有趣的是(這同時也是我真的覺得有趣的),因為我們已經預測可能結果,只差找到對的方法去驗證答案是否一致,那個搜尋對的方法的過程就會變得有挑戰,但又不致於讓人失落崩潰(除費遇到異常現象,這之後再談)。
我覺得以目前國一一定會教的「科學方法」,其實也滿容易理解這段的意思:我們經由教科書的學習,已經接受了某種典範,也因此我們在針對自己未解的問題時,一定會在學到的典範基礎之上思考「基於這些理論,這個現象可能會是受到什麼原因引起、或是被運作」,這就是科學方法最前面的幾個步驟——觀察現象、發現問題、搜集過去文獻(或可以已經在腦中)、提出假說——接著就會是做實驗或觀察去驗證假說了。
我個人感受那種解謎的痛快感,或許也來自某種「自我認同的加強」吧?也就是說,如果我努力的去探索,發現結果真如果原先推測的那樣,那我肯定會對自己的判斷力更有信心,覺得自己「實在是太厲害了」。我不確定是否其他做過學術研究的人,是否也都有這樣強烈想增強自我認同的需求,但我猜每個人或多或少在努力的過程中,都需要滿足這一塊吧?
回憶起過往在看人、或寫自己的研究動機時,常出現兩種類型的研究動機:第一類型是「因為這個研究還沒有人做過」,第二類型是「因為現有的理論仍無法清楚解釋」。我的教授總是對第一類型的研究動機嗤之以鼻,從「基於典範進行研究」的觀點上,我想我可以理解教授認為第二類型的動機比第一類型更能說服人的理由。
那就是因為第一類型的動機,他可以做任何種類的實驗,卻可能沒有明確的走向,就像是在典範出現以前的那些研究,這樣的研究結果不只可能顯得凌亂,也不一定推進科學發展;相對的,第二類型的動機因為基於典範進行,只是因為還有許多現象無法被典範解釋清楚,更能凸顯「精煉典範」的重要性。
我想,若一位研究生在正式做研究前能夠清楚這個脈絡,或許能免除研究前的無頭蒼蠅模式,更能找出研究的核心價值吧?
即將進入廣告,捲動後可繼續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7會員
30內容數
這裡會放上與科學教育、科學哲學相關的探索(inquiry)文章。「硬殼」就是要你探索。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黃蓋瑞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一般人或許多認為學者就是「博學多聞」的人,然而事實上學者僅是在某一知識點上鑽研較深的人;甚至或許很多讀到碩士的人都有類似的感受:「我越來越感受到自己的無知」。
典範成立以後,科學社群基本上都會遵照典範去做後續的研究,除非因為某些緣故,典範的基礎被動搖,而被另一個典範取代,那麼整個社群所信守的規則將會有非常的的轉變,這過程稱為「革命」。
這是繼之前的「超譯教學領導力」之後,第二個長期的讀書與反思寫作計畫。起因於過去一年因工作需求重新認識地球科學的歷史發展(西方為主),很強烈感受到過去所學的地科知識終於串接起來;同時,我也發現到所謂科學革命以前與之後的思維非常不同,無法用現在的觀點去理解過去,這讓我更感好奇。
當我們說到「科普」時,一般人會有哪些反應呢?說實話,大多的人是避而遠之。但這樣就很奇怪,畢竟我們做科普的目的就是希望一般人能夠理解這些知識,但我們所要接觸的一般人卻連碰也不碰。給予方與接受方之間產生了極大的斷層,科普書最終淪為泛科學圈之間的交流媒介,造成結果與原本的目標相矛盾的情形,到底該怎麼辦?
一般人或許多認為學者就是「博學多聞」的人,然而事實上學者僅是在某一知識點上鑽研較深的人;甚至或許很多讀到碩士的人都有類似的感受:「我越來越感受到自己的無知」。
典範成立以後,科學社群基本上都會遵照典範去做後續的研究,除非因為某些緣故,典範的基礎被動搖,而被另一個典範取代,那麼整個社群所信守的規則將會有非常的的轉變,這過程稱為「革命」。
這是繼之前的「超譯教學領導力」之後,第二個長期的讀書與反思寫作計畫。起因於過去一年因工作需求重新認識地球科學的歷史發展(西方為主),很強烈感受到過去所學的地科知識終於串接起來;同時,我也發現到所謂科學革命以前與之後的思維非常不同,無法用現在的觀點去理解過去,這讓我更感好奇。
當我們說到「科普」時,一般人會有哪些反應呢?說實話,大多的人是避而遠之。但這樣就很奇怪,畢竟我們做科普的目的就是希望一般人能夠理解這些知識,但我們所要接觸的一般人卻連碰也不碰。給予方與接受方之間產生了極大的斷層,科普書最終淪為泛科學圈之間的交流媒介,造成結果與原本的目標相矛盾的情形,到底該怎麼辦?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美國總統大選只剩下三天, 我們觀察一整週民調與金融市場的變化(包含賭局), 到本週五下午3:00前為止, 誰是美國總統幾乎大概可以猜到60-70%的機率, 本篇文章就是以大選結局為主軸來討論近期甚至到未來四年美股可能的改變
Thumbnail
Faker昨天真的太扯了,中國主播王多多點評的話更是精妙,分享給各位 王多多的點評 「Faker是我們的處境,他是LPL永遠繞不開的一個人和話題,所以我們特別渴望在決賽跟他相遇,去直面我們的處境。 我們曾經稱他為最高的山,最長的河,以為山海就是盡頭,可是Faker用他28歲的年齡...
筆記來源: 書名:公共行政理論入門書 (The 公行 Theory Primer) 第二版 作者:H. George Frederickson(University of Kansas)、Kevin B. Smith(University of Nebraska)、Christopher W. La
Thumbnail
 第二章以政治來控制官僚的理論   筆記來源: 書名:公共行政理論入門書 (The Public Administration Theory Primer) 第二版 作者:H. George Frederickson(University of Kansas)、Kevin B. Smith(
我正在寫一本書,有關公共行政學概念與架構。蒐集很多期刊與文章,這本書我覺得很需要將它完整地再讀一遍,所以我也隨手將筆記方式記下來,這絕對不是翻譯。因為我在大量閱讀、整理資料,就是直接在電腦打字。
Thumbnail
「這次的咖啡有一點草味跟躁熱喔。」這是今天早上去對面鄰居早餐店買早餐,老闆娘的女兒跟我的第一句對話。
Thumbnail
Chrome 擴充功能推薦:快速複製APA文獻引用格式、網頁螢光劃記重點、查詢網頁英文單字中譯、封鎖特定網站、白噪音番茄鐘、YouTube同時瀏覽影片與留言、英打錯字文法糾錯。
Thumbnail
Idéologie et appareils idéologiques d'État (Notes pour une recherche  Louis Althusser 1970    Louis Althusser在本篇文章解釋了三個重要概念(順序略做更動):  鎮壓型國家機器和意識形態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美國總統大選只剩下三天, 我們觀察一整週民調與金融市場的變化(包含賭局), 到本週五下午3:00前為止, 誰是美國總統幾乎大概可以猜到60-70%的機率, 本篇文章就是以大選結局為主軸來討論近期甚至到未來四年美股可能的改變
Thumbnail
Faker昨天真的太扯了,中國主播王多多點評的話更是精妙,分享給各位 王多多的點評 「Faker是我們的處境,他是LPL永遠繞不開的一個人和話題,所以我們特別渴望在決賽跟他相遇,去直面我們的處境。 我們曾經稱他為最高的山,最長的河,以為山海就是盡頭,可是Faker用他28歲的年齡...
筆記來源: 書名:公共行政理論入門書 (The 公行 Theory Primer) 第二版 作者:H. George Frederickson(University of Kansas)、Kevin B. Smith(University of Nebraska)、Christopher W. La
Thumbnail
 第二章以政治來控制官僚的理論   筆記來源: 書名:公共行政理論入門書 (The Public Administration Theory Primer) 第二版 作者:H. George Frederickson(University of Kansas)、Kevin B. Smith(
我正在寫一本書,有關公共行政學概念與架構。蒐集很多期刊與文章,這本書我覺得很需要將它完整地再讀一遍,所以我也隨手將筆記方式記下來,這絕對不是翻譯。因為我在大量閱讀、整理資料,就是直接在電腦打字。
Thumbnail
「這次的咖啡有一點草味跟躁熱喔。」這是今天早上去對面鄰居早餐店買早餐,老闆娘的女兒跟我的第一句對話。
Thumbnail
Chrome 擴充功能推薦:快速複製APA文獻引用格式、網頁螢光劃記重點、查詢網頁英文單字中譯、封鎖特定網站、白噪音番茄鐘、YouTube同時瀏覽影片與留言、英打錯字文法糾錯。
Thumbnail
Idéologie et appareils idéologiques d'État (Notes pour une recherche  Louis Althusser 1970    Louis Althusser在本篇文章解釋了三個重要概念(順序略做更動):  鎮壓型國家機器和意識形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