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識形態和意識形態國家機器-研究筆記 心得與摘要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Idéologie et appareils idéologiques d'État (Notes pour une recherche)
Louis Althusser
1970
  
Louis Althusser在本篇文章解釋了三個重要概念(順序略做更動):
  1. 鎮壓型國家機器和意識形態國家機器
  2. 關於生產條件的再生產
  3. 意識形態
鎮壓型國家機器和意識形態國家機器
身為馬克思主義者,Althusser依據《資本論》的描述的上層建築與下層建築,進一步構建他的理論:
  Marx和Engels認為經濟活動、生活手段的生產與持續再生產,乃是人類歷史的根基,而且擁有超越其他社會活動領域的解釋力量。這個首要的經濟領域,被稱為社會的「基礎」,而其他次要的領域,包括政治、法律和宗教制度,以及藝術生產和知識工作,則被歸納為「上層建築」。(Brooker:文化理論詞彙,28)
上層建築superstructure (思想 文學 藝術)

下層建築base (經濟)

  Althusser認為必須給馬克思主義國家理論補充別的東西。Althusser解釋說Marx把任何社會的結構都設想成是由不同的「層面」或「訴求」所構成的,這些「層面」或「訴求」又被一種獨特的決定作用連接在一起:基礎或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上層建築又包括兩個「層面」或「訴求」:一個是政治-法律的(法律和國家),另一個是意識形態(各種不同的意識形態:宗教的、倫理的、法律的、政治的,等等)。在這邊上層如果不是明確地坐落在它們的基礎上,是不會獨自「矗立」的。因此,大廈這個隱喻的目的首先是要表述經濟基礎「歸根到底的決定作用」。
為了推進國家理論,不僅必須考慮到國家政權與國家機器的區分,而且還必須考慮到另一種現實——它顯然是和(鎮壓性)國家機器並立的,但一定不能與後者混為一談。Althusser用一個概念把這種現實叫做意識形態國家機器。
國家機器(State Apparatus)
1.鎮壓型國家機器(Repressive State Apparatus)
  意味著通過暴力發揮功能(包括肉體的鎮壓),鎮壓型國家機器只有一個,完全屬於公領域。
  例如: 政府、行政機關、軍隊、警察、法庭、監獄。
2.意識形態國家機器(Appareil idéologique d'État/ Ideological State Apparatus,AIE/ISAs)
  運用意識形態發揮功能,絕大部分屬於私人領域,構成的方式多樣。
宗教的意識形態國家機器。
教育的意識形態國家機器。
家庭的意識形態國家機器。
法律的意識形態國家機器(也是鎮壓型國家機器) 。
政治的意識形態國家機器(政治制度,包含不同黨派)。
公會的意識形態國家機器(the trade-union ISA)。
傳播的意識形態國家機器(出版、廣播、電視等等)。
文化的意識形態國家機器(文學、藝術、體育等等)。
  任何國家機器無論是鎮壓性的,還是意識形態的,都運用暴力也運用意識形態發揮功能,它們的區別在於運用的程度多寡。很明顯,統一的(鎮壓性)國家機器完全屬於公共領域;與之相反,絕大部分的意識形態國家機器(它們顯然是分散的)是私人領域的組成部分。教會、黨派、工會、家庭、某些學校、大多數報紙、各種文化投機事業等等,都是私人性的。
無論如何,多樣性的意識形態國家機器還是統一在占統治地位的意識型態底下的,這種占統治地位的意識形態就是「統治階級」的意識形態,統治階級可以任意支配鎮壓型的國家機器,同時對意識型態的國家機器握有主動權,一個階級如果不在掌握政權的同時對意識型態國家機器行使主導權的話,那麼它的政權就不會持久。因此,意識形態不只是階級鬥爭的賭注,還是階級鬥爭的場所。
  絕對君主制和封建時代的社會形態,存在著單一的鎮壓型國家機器(和現代非常類似),但是意識型態國家機器卻少的可憐,前工業革命占統治地位的意識形態國家機器是教會,成熟資本主義社會型態中占統治地位的意識形態國家機器是學校。
關於生產條件的再生產
為了生存,也是為了能夠進行生產,任何社會形態都必須在生產的同時進行生產條件的再生產。
  1. 生產資料的再生產
  生產者必須進行自己的生產條件的再生產,以此類推,直至無窮——從國內到世界市場,整個都照此進行,從而對(用於再生產的)生產資料的需求都可以通過供給來滿足。
2. 勞動力的再生產
  勞動力的再生產是通過付給勞動力用於自身再生產的物質資料——即通過工資來得到保障的。恢復雇傭勞動者的勞動力所必不可少的那部分價值。我們還應該補充說:這部分價值也是撫養和教育子女所必不可少的,無產者也在子女的繁衍中進行著自身勞動力的再生產。
  勞動力再生產所必需的這個價值量(工資),不單單取決於對「生物學的」最低保障金的需要,而且還取決於歷史的最低限度的需要,即一種隨歷史變動的最低限度的需要。   
  加入前面所述,任何生產關係的再生產是通過國家政權在國家機器——(鎮壓性)國家機器和意識形態國家機器兩方面——中的運用來保證的。
  1. 所有國家機器都既運用鎮壓也運用意識形態發揮功能。區別在於(鎮壓性)國家機器大量並首要地運用鎮壓,而意識形態國家機器大量並首要地運用意識形態發揮功能。
  2. (鎮壓性)國家機器構成了一個有組織的整體,它的不同組成部分受到一個統一體的集中指揮,這個統一體就是由掌握國家政權的統治階級的政治代表來實施的階級鬥爭的政治;而意識形態國家機器是多樣的、彼此各異的、「相對獨立的」,並且能夠提供一個客觀的矛盾展開的領域,這些矛盾以有限的或極端的形式表現了資本家階級的階級鬥爭和無產階級的階級鬥爭之間衝突的後果,以及這些衝突的次要形式。
  3. (鎮壓性)國家機器的統一性是通過統一的、集中的組織來保證的,這個組織是由掌握政權的階級中實行這個階級的階級鬥爭政治的代表來領導的;而各種不同的意識形態國家機器的統一性通常是以矛盾的形式,通過占統治地位的意識形態(即統治階級的意識形態)來保證的。
  正是鎮壓性國家機器為它提供的「盾牌」後面,主要保證了尤其屬於生產關係方面的再生產。也正是在這裡,大量地集中了占統治地位的意識形態(即掌握國家政權的統治階級的意識形態)的作用。正是占統治地位的意識形態這個仲介保證了鎮壓性國家機器與意識形態國家機器之間,以及不同的意識形態國家機器之間(時有摩擦的)「和諧」。
意識形態
  Karl Marx在《德意志意識形態》中提出三種意識形態的解釋:階級意識形態、對現實的扭曲、以及對更深刻之現實的遙遠忽應。後繼者如:Antonio Gramsci、György Lukács、Karl Mannheim、Daniel Bell、Ernesto Laclau、Terry Eagleton、Slavoj Žižek‧‧‧等都有很精彩的論述。
  但Althusser在這只想建立關於意識形態一般的理論,而不是建立關於各種個別的意識形態的理論(這些個別的意識形態,無論具有宗教的、倫理的,法律的還是政治的形式,都表達了不同的階級立場)。因此他認為意識形態沒有歷史。
  在《德意志意識形態》中,這個提法是在一種明顯的實證論語境中出現的。在這裡,意識形態被設想為純粹的幻覺、純粹的夢想,即虛無。它的所有現實性都在它的外部。因此,意識形態被認為是一種想像的作品,因為它的歷史在它之外,而在那裡唯一存在的歷史就是那些具體的個人等等的歷史。因此《德意志意識形態》中,意識形態沒有歷史這個論點是一個純否定的論點,因為它同時意味著:
  1. 意識形態是虛無的東西,因為它是一個純粹的夢。
  2. 意識形態沒有歷史,這顯然並不意味著在意識形態中沒有歷史。
  另外Althusser認為意識形態是個人與其實在生存條件的想像關係的「表述」。1:意識形態表述了個人與其實在生存條件的想像關係。2:意識形態具有一種物質的存在。
  最後Althusser結論是意識形態把個人傳喚為主體,個人被傳喚為(自由的)主體,爲的是能夠自由地服從主體的誡命,亦即爲能(自由地)接受這種臣服的地位。在此就是生產關係的再生產,以及由生產關係派生的其它關係的再生產。
(Althusser、陳永國編,哲學與政治-阿爾都賽讀本:334-349)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43會員
    42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康康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台灣廢墟迷走 姚瑞中 2014   時間拉回至1988年秋天,姚瑞中在大學聯考補習班:   每每在補習班冷氣房中睡得不醒人事差點沒感冒後,就乾脆翹課瞎晃到人煙罕至的廢墟去,沒有特別目的,更沒有任何壞念頭,大概是潛意識怕被人「抓包」,於是只好躲在沒人管的廢墟裡啥事也沒幹,就傻傻地抽著煙,面對破舊廠房
        藝術並非是一個資賦優異的人產生的自發活動,而是受到前輩藝術家「影響」,或著更含糊而膚淺的說法,藝術是受到「社會力量」所產生的。[1] 以上包含兩個問題,一是社會的價值觀,社會對不同的性別活動有所區分,這種固著概念限制了男性或女性的日常活動,「藝術」成為男性的專屬,藝術品的表現形式、媒材和評比
    Grundformen Der Angst Fritz Riemann 1961 Fritz Riemann首先以四種基本動力,精準譬喻了我們每個人都想擁有也害怕失去的自我狀態:一、自轉:想保持自我獨立、與眾不同的欲望。二、公轉:想得到他人認同、尋求歸屬的需求。三、向心力:對恆定不變與安全穩固
      我們是如何理解外界世界?親眼所見的是否真實?從形象的感知到理解,包含著複雜的過程。首先,從眼睛開始。   眼睛-從外觀看是一對肉體形象,呈現著兩頭尖的橢圓形,範圍由上下眼瞼所限定,從外部觀察可以看到睫毛、眼球、瞳孔等部份。睫毛有長有短,眼球可能有不同的顏色。在更進一步,不用顯微鏡也可以看到眼睛
    The art of rent: globalization, monopoly and the commodification of culture  David Harvey 2002。   本文為David Harvy放在全球資本主義脈絡下思考文化商品化的一篇文章,上承《後現代的狀況》下承《希
    面對藝術史料我們有兩種態度:(1)追求歷史真實。(2)找尋新的意義。以某種嚴格的角度來說,人無法跨越時空再現真實的歷史,人文科學異於自然科學之處在於不能藉由自然科學的程序而歸納單一法則,人文科學的典範並不精確,個別事件必須回到對應脈絡之中,這些非量化無權威的表述產生許多新的詮釋,它們也讓歷史活化,
    台灣廢墟迷走 姚瑞中 2014   時間拉回至1988年秋天,姚瑞中在大學聯考補習班:   每每在補習班冷氣房中睡得不醒人事差點沒感冒後,就乾脆翹課瞎晃到人煙罕至的廢墟去,沒有特別目的,更沒有任何壞念頭,大概是潛意識怕被人「抓包」,於是只好躲在沒人管的廢墟裡啥事也沒幹,就傻傻地抽著煙,面對破舊廠房
        藝術並非是一個資賦優異的人產生的自發活動,而是受到前輩藝術家「影響」,或著更含糊而膚淺的說法,藝術是受到「社會力量」所產生的。[1] 以上包含兩個問題,一是社會的價值觀,社會對不同的性別活動有所區分,這種固著概念限制了男性或女性的日常活動,「藝術」成為男性的專屬,藝術品的表現形式、媒材和評比
    Grundformen Der Angst Fritz Riemann 1961 Fritz Riemann首先以四種基本動力,精準譬喻了我們每個人都想擁有也害怕失去的自我狀態:一、自轉:想保持自我獨立、與眾不同的欲望。二、公轉:想得到他人認同、尋求歸屬的需求。三、向心力:對恆定不變與安全穩固
      我們是如何理解外界世界?親眼所見的是否真實?從形象的感知到理解,包含著複雜的過程。首先,從眼睛開始。   眼睛-從外觀看是一對肉體形象,呈現著兩頭尖的橢圓形,範圍由上下眼瞼所限定,從外部觀察可以看到睫毛、眼球、瞳孔等部份。睫毛有長有短,眼球可能有不同的顏色。在更進一步,不用顯微鏡也可以看到眼睛
    The art of rent: globalization, monopoly and the commodification of culture  David Harvey 2002。   本文為David Harvy放在全球資本主義脈絡下思考文化商品化的一篇文章,上承《後現代的狀況》下承《希
    面對藝術史料我們有兩種態度:(1)追求歷史真實。(2)找尋新的意義。以某種嚴格的角度來說,人無法跨越時空再現真實的歷史,人文科學異於自然科學之處在於不能藉由自然科學的程序而歸納單一法則,人文科學的典範並不精確,個別事件必須回到對應脈絡之中,這些非量化無權威的表述產生許多新的詮釋,它們也讓歷史活化,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接下來第二部分我們持續討論美國總統大選如何佈局, 以及選前一週到年底的操作策略建議 分析兩位候選人政策利多/ 利空的板塊和股票
    Thumbnail
    🤔為什麼團長的能力是死亡筆記本? 🤔為什麼像是死亡筆記本呢? 🤨作者巧思-讓妮翁死亡合理的幾個伏筆
    Thumbnail
    國家意識形態的形成起源國家統合過程中各權力團體實際的博弈狀態,由實際取得國家政治權力的團體根據他們與外在世界鬥爭經驗提出一套便於統治的認知世界圖景。而這種意識型態的持久度至少超過一代人的壽命,介於布勞岱爾所說的泡沫般的政治事件與長期演化的社會制度之間。
    Thumbnail
    今天的中共不敢宣傳或承認與美國存在著意識形態鬥爭,以避免引起民眾對中共政權受到威脅的關注。與此同時,中共近年來在倡導「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同時,一直在淡化「文明衝突」,以掩藏其全球野心,避免驚醒世界。美國必須瞭解中共如何看待意識形態及文明的衝突,才能制定有效的中國戰略。
    Thumbnail
    <p>台灣人是否一定要會講台語?講到「台灣人」概念,可以包括四大,甚至五大(加新住民)族群,但「台語」就只是單一族語。這樣「對」嗎?</p>
    Thumbnail
    <p>在台灣都市的邊緣地帶,或工業區外圍的住宅宿舍區,存在許多的原住民社群,卻不被視為永久的聚落。總有人主張,原住民就「應該」在山林裡,過著「那樣」的傳統生活。但,為什麼?</p>
    Thumbnail
    <p>當客家認同全擠在「節儉」四周時,「客家人」這概念就失去了多方面可能性。這種獨一押注的狀況,一旦連「節儉」這種差異都消失,客家人或許就消失了。這是當代台灣客家族群的最大道德危機。</p>
    Thumbnail
    <p>為何持外省族群認同的人會抱持著將被屠殺的想像?這是怎麼被建構出來的?我認為之所以會產生這種「大屠殺想像」,有三個要素,它們都和外省族群的歷史脈絡攪在一起。</p>
    Thumbnail
    <p>許多台灣人認為現有族群的區別,是來自生活習慣、語言、基因之上的本質差異,因此要建立新的「台灣族」,也要從這些要素入手。但台灣當前的族群分別,並非完全建構在這些要素之上。</p>
    Thumbnail
    接下來第二部分我們持續討論美國總統大選如何佈局, 以及選前一週到年底的操作策略建議 分析兩位候選人政策利多/ 利空的板塊和股票
    Thumbnail
    🤔為什麼團長的能力是死亡筆記本? 🤔為什麼像是死亡筆記本呢? 🤨作者巧思-讓妮翁死亡合理的幾個伏筆
    Thumbnail
    國家意識形態的形成起源國家統合過程中各權力團體實際的博弈狀態,由實際取得國家政治權力的團體根據他們與外在世界鬥爭經驗提出一套便於統治的認知世界圖景。而這種意識型態的持久度至少超過一代人的壽命,介於布勞岱爾所說的泡沫般的政治事件與長期演化的社會制度之間。
    Thumbnail
    今天的中共不敢宣傳或承認與美國存在著意識形態鬥爭,以避免引起民眾對中共政權受到威脅的關注。與此同時,中共近年來在倡導「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同時,一直在淡化「文明衝突」,以掩藏其全球野心,避免驚醒世界。美國必須瞭解中共如何看待意識形態及文明的衝突,才能制定有效的中國戰略。
    Thumbnail
    <p>台灣人是否一定要會講台語?講到「台灣人」概念,可以包括四大,甚至五大(加新住民)族群,但「台語」就只是單一族語。這樣「對」嗎?</p>
    Thumbnail
    <p>在台灣都市的邊緣地帶,或工業區外圍的住宅宿舍區,存在許多的原住民社群,卻不被視為永久的聚落。總有人主張,原住民就「應該」在山林裡,過著「那樣」的傳統生活。但,為什麼?</p>
    Thumbnail
    <p>當客家認同全擠在「節儉」四周時,「客家人」這概念就失去了多方面可能性。這種獨一押注的狀況,一旦連「節儉」這種差異都消失,客家人或許就消失了。這是當代台灣客家族群的最大道德危機。</p>
    Thumbnail
    <p>為何持外省族群認同的人會抱持著將被屠殺的想像?這是怎麼被建構出來的?我認為之所以會產生這種「大屠殺想像」,有三個要素,它們都和外省族群的歷史脈絡攪在一起。</p>
    Thumbnail
    <p>許多台灣人認為現有族群的區別,是來自生活習慣、語言、基因之上的本質差異,因此要建立新的「台灣族」,也要從這些要素入手。但台灣當前的族群分別,並非完全建構在這些要素之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