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中老年『男同志』」的生活日常 在台東】9
看陸劇《慶餘年》時,就對主角范閑及其母葉輕眉的「孤獨感」特別有感,畢竟,有著「現代」人的思想,卻存活在「古代」中,真的是特別的惟一、獨有。
楊照《馬奎斯與他的百年孤寂》第四章中,特別寫出了馬奎斯筆下的孤寂,即「支持、同情、團結」的對反面。
看到這兒,又把我的「孤獨感」給勾發出來了。
1962年出生的我,直到小四下學期,才感受到自己對「男體」有感覺。青春期的自己,在「男生愛女生」的那個保守年代,特別會覺得「舉世只我一人」是個怪胎、變態。
即便33歲高齡的我,終於踏入同志社群了,但,身邊的男同志,似乎都跟母親的感情特別好,甚至,因為自己同志的身分沒法跟感情特好的母親分享而萬分煩惱。那時的我,即便身處同志的社群中,還是覺得自己似乎是孤單一人。
楊照在《馬》文第四章中,還提起了馬奎斯的「妓院人生」,更提起張愛玲曾翻譯了一本《海上花列傳》,張愛玲告訴了我們:小說裡那些進出妓院的男人,他們不是去妓院買女人的肉體,相反地,他們是去買愛情,或是愛情的假象。
看到這兒,我也不禁想起:2001年起,我曾兩年內去了十趟泰國的「情色之旅」,以及2014年底開始,一個月內花了五萬元在台北的男男 SPA。(還好,也就只有那一個月)
2001年的我,結束了兩段愛情,躲回異性戀世界止痛、療傷了一年,重回同志社群中,不論是網路、實體世界、228、同志三溫暖,怎麼都還是找不到自己的下一段愛情。結果,原本不能接受遠距離愛情的我,居然開始了彷彿和泰國去去男孩 GoGo Boy 談起了戀愛。
別人是每晚點不同的男孩,我卻只點同一位;別人是愛愛完就給錢、閃人,我卻是要對方留宿,甚至隔天還跟他回去,看他住的地方。
男男 SPA的經驗就更好笑了,到了最後一個階段,我都不曾讓對方幫我打出來,畢竟,那就不是我要的。甚至,我花了一兩千元,也沒要對方幫我按摩,只需躺在我懷裡,讓我擁著就好,甚至還在我懷裡睡著了。
原本的我,不需跟別人解釋,畢竟,花錢的我就是大爺。但,今天我看了楊照的文章,這才算真正明白了當時的自己。
讀了楊照的《馬》文,我並沒真的想要去看《百年孤寂》原文。但看完第一季《慶餘年》卻不知結局為何的我,卻會去網路翻找原文。
看來,就像楊照說的,我是以看《懸疑劇》心態去看小說,不像看「希臘悲劇」的讀者,明知結果是悲劇了,但還是要去看那過程。
還好,我也不需跟別人解釋什麼,如我所是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