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中老年『男同志』」的生活日常 在台東 7

2019/12/03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前言】
2019年11月的最後一個週六,台東有很多精彩的活動。以下午時段的講座來說,「藝文中心」邀請了《我達達的馬蹄⋯⋯》鄭愁予大師,就讓我著實心動。但最後,我還是去參加了在「TTMaker 台東原創基地」舉辦的《文化教育講座》。
這個講座邀請了「獵人學校」的辦辦人撒可努,以及「大王的里山生活學校」創辦人王福裕,展開各 30 分鐘的分享,以及彼此的「對話」。
據基地的企劃總監黃秀玲表示:這兩人平常是「王不見王」,一位是原住民、一位是漢民族,對話起來將會非常的精彩。
【當下】
雖然兩人有著血脈上的不同,但,兩人會給我相同的感覺:都有著自己堅定的「理念」、熱情,當然,都有著很深厚的個人魅力,吸引你想繼續聽他分享。
撒可努也是作家,已育有三個女兒。讓我印象深刻的是:獵人學校,主要不是在教你如何設陷阱、打獵,而是在教你如何「生活」。我的體會是:當我們離開了工作、3C 化的現代工具,我們會如何開展我們的「生活」呢?
而王福裕開辦了的「大王的里山生活學校」及「大王菜舖子」,帶給我的震撼就比較大了。不是他多會賣菜,而是他竟落實了一個「烏托邦」,開始在花蓮壽豐平和的一個「聚落」,過著真正「自給自足」的生活。
當然,讓我印象深刻的是:當他被大學生質疑「理想過高」時,他會反問「那你的理想是什麼?如果你自己沒有理想,憑什麼批評別人的理想過高」!
另外,有關「教育」的部分,也是讓我深深被觸動。如果,孩子都是找到了自己想學的領域,怎會沒有「學習動機」、怎會沒有可觀的「學習成就」。
而我,也在講座中突然非常的沮喪,如果我在那樣的「聚落」中,我像是個「百無一用」的書生,沒法下田、也沒啥技藝,我到底要怎麼「生存」下去啊!?
【旁言】
對談後,問答時聊到「台灣派到非洲去的『農耕隊』」,彷彿也是一直給出當地居民不要的,例如「種高麗菜」,然後台灣人看非洲當地人,也一如漢民族看原住民般的「怎麼這麼不辛勤」!
大王則被問到「為何不接受補助」?大王回答:政府的補助,可以用在「公益」、公共設施方面,而不應該用在補助「商業」。商業的過程,就是「生存」的養分,一被補助,那個養分反而消失了。
【側語】
一位旅遊作家補充「日治時期,日本為何要補助原住民」:簡單地說,就是要打破原住民原本就可以「自給自足」的現狀,才有可能順利被日本統治。
【後話】
參加講座之前,由於知道兩位主講者都是「學校」的創辦人,我也在想:好歹我也是「台東『公民對話』學苑」的創辦人,即便現在還沒開辦完成、還在我一人「自說自說」的階段中。
但看到兩位主講者,都是這麼有理念、那麼的經驗豐富,我頓時「自卑」了起來。
後來,發現兩位主講者的「學校」,都有個相同的主軸:「自由」!
我也突然又有了「自我價值」了:要成為一位「公民」前,要先成為一個「人」;而透徹自我瞭解、懂得自我疼惜、自我欣賞,讓「心」自由之後,才能好好成為一個「人」 😊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屘寶
屘寶
年近花甲的中老年男同志。2014台北巿立國中教職退休,2019二月底遷居至台東、2020六月遷居至新竹過著自在悠哉的日子。2017創立「生命小彩坊」真人影音圖書館,已錄製150多集的影音專訪。2020二月25日起,開始跟隨Siraya老師學習《絲路薩滿》,正走在「尋回自己」、「回家」的途中 ^_^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