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端被臉書關閉帳號竟然已經2週了,但生活還是照常過,工作還是工作,日常還是日常,只是在各個生活的小空檔,拿起手機卻不知道要滑什麼,無數個極為短暫的空虛,但又不至於那麼空虛。
感覺最深的其中一件事,就是對外界資訊的斷絕吧,我連還算喜愛的文青女神爆出小三八卦都渾然不知,直到聽到同事討論,才後知後覺的問了到底發生什麼事。另一個感觸很深的是,對周遭朋友的動態掌握降到了零。我現在已經完全不知道大家的生活發生了什麼事,朋友也不會知道我最近的生活如何。
但是下一個問題就是,我們需要知道大家這麼多生活的瑣事嗎?而且這些在社群媒體上展露生活的瑣事,還是精心挑選過的,幾乎稱不上是真實的東西。
需要吧,我想,需要的是那個連結感,這些資訊這些讚,讓我們還感覺到和朋友和社群還有所連結,即使那個連結感可能只是讓你以為關係依然存在的錯覺。
想到了強連結和弱連結。我們因為資訊處理的能力有限,時間也有限,不可能將所有的關係都以強連結的方式來維持,只能保持很有限的人以強連結的方式保持關係,必須要犧牲一些關係改以弱連結的方式維繫著。
我想「臉書」的功能和機制,放大了這種以弱連結方式所產生的連結感。
我們可能因為臉書的強大,讓我們用很簡單的方式,去管理實體不可能同時維繫關係的朋友數量,甚至可能連原本應該親近的朋友都交給了臉書,到了最後,我們以為我們還跟上面的很多人有相當程度的關係,但是所有的關係都是「弱連結」,早就沒什麼深度的情感連結了,連原本應該是強連結的朋友都已經化為弱連結了。
如果所有的關係連結都轉到了這個平台,當你又失去了這個平台,那會發生什麼事?
這時,你失去了所有的連結,變成了一個完全孤立的人,完全在社會以外的人,或許連邊緣人都稱不上,不只如此,你也開始消失在所有人的雷達上,沒有人知道你在哪裡,你發生了什麼事,你只是你,接著,你開始沒辦法定義出你自己,那個你的面目開始越來越模糊,越來越模糊,直到變成深邃而漆黑,徹徹底底地變成了無臉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