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義大利疫情炸毛,緊急關閉美術館、博物館、電影院,多場藝文活動盛會停辦,包括拉斐爾逝世五百週年紀念大展。本來似乎不打算延期的,要像東奧那樣硬辦(至今東奧也收手),但有民眾表示:好期待看真跡啊但我完全不想跟拉斐爾一樣死於高燒。
拉斐爾問號欸。
2
封城的義大利:地中海人民不忘熱情本性,出不了門?那就陽台隔空對唱,奏樂跳舞,遠距離開趴。囤貨呢?用一生懸命搶番茄罐頭、麵條與衛生紙,七輩子不買夏威夷披薩 ── 上面有鳳梨真是太噁。崩潰市長卻依然遍布全球各地:叫你們 GO HOME 隔離,去海灘消什麼暑啊!?燙什麼頭髮你現在燙髮給誰看?抽菸的朋友請一次多買幾條!你們什麼時候如此熱愛出門慢跑了!?還跟同棟公寓的鄰居聚餐?本市的鄰里關係什麼時候變這麼好了!???
澳洲有份幽默要死的小報紙,為諷刺全國愚民瘋搶衛生紙導致供貨失衡,特地在新一期增加八張空白頁:買我們的報紙當廁所讀物,為您救急!
3
義大利式握手:
somewhere in northen Italy...
4
一般防疫方式:防堵
英國佛系防疫:(賭)
奧地利青年因為酒吧等場所關閉禁止聚會,無法跑趴共吸大麻異常難忍,因此開車到尚未嚴令的德國玩樂,再把潛在病毒帶回國內,氣瘋真正「鄉民」。
義大利學生堅持舉行畢業典禮,該區首長怒轟:「你們敢辦我就讓警察帶噴火槍過去。」不免讓人聯想起《從前有個好萊塢》最後的鬧劇。
說到電影,近期簡直末日。整個電影產業骨牌效應般崩塌。影集停拍、大片延映、國際影展停辦、電影院倒閉、片商破產...... 演員、劇作家紛紛染病,或者隔離或者死亡。觀眾把門帶上,在串流平台上搜尋活屍片與災難片...... 我看見一張照片,是某間小鎮電影院在本來應顯示「熱映片單」的招牌上公告:等到現實世界不再像電影,我們將重新開門。
以前聽過一個笑話:「是啊,電影是夢工廠。你有你的夢,但工廠是我們的。」如今工廠失火,除了各自緊擁冰凍的夢,還不知道未來要如何繼續實現。眼下台灣尚且激流中穩舵,夏季影展停辦惹人傷感以外,馬照跑舞照跳,銀幕照樣一亮一暗。政府限制百人室內活動還能自嘲:「大家不知道電影院已經很久沒有單場超過一百人了嗎?」呵,不必流行病攪局,獨自端坐空曠影廳早已習以為常。然而上週票房結算跌破十年新低仍有些擔憂,臉書上有人建議此刻就是入手周邊與影碟、救救獨立片商的最好時機。於是我預購了人生第一張藍光 ──《燃燒女子的畫像》。消費是一回事,重點是趁來得及之前,庇佑我們繼續造夢的權利。一如坎城延期必然損失慘重,但不會有人樂見此番盛會乍然夷為龐貝城。
5
撿到一封 1920 年費茲傑羅與太太在南法躲西班牙流感,寫給友人的信。信中提到街道空寂,無人的城市清澈淒涼,落葉在垃圾桶邊飛旋像爵士樂的節奏。他覺得應該避開群聚場合,酒吧裡的海明威偏偏不信,認為這不過是普通感冒免驚,往他肚子痛揍一拳。費茲傑羅只問:「你有洗手吧?」
信末提到費氏夫婦為了方便隔離,儲備物資時列了一個長長的酒精採買清單。眾人皆病我獨醉。
後來證實這封信是杜撰的:搞笑之餘,勿忘避世。(
原文出處)
6
卡謬《鼠疫》:「既然得親眼見到某人死亡,這個死去的人才有重量,那麼這些散布在歷史當中的一億具屍體,不過就是想像中的一縷煙罷了。」
7
因應社區感染的防疫措施,美國大部分地區關閉學校與教堂等公共場所,卻有一名牧師突發奇想,在室外停車場開設「告解得來速」(drive-thru confessions)。他搬來椅子、戴上眼罩露天而坐,信眾不必下車、不必近距離接觸,就可以獲得寬恕與祝福。民眾表示,在這種非常時刻依然能受到神的庇護甚感安慰...... 這不是宗教改革我不知道什麼還能是了。
8
人類足不出戶,狗狗可不行。於是有個小聰明鬼啟動了空拍機來遛狗,另一個蠢蛋把自己扮成了狗。
9
各國在超市結帳台、車站等場所畫好標點,請大家間隔大一些來排隊;若有必要出門,走在街上盡量與他人相距六公尺。本性疏離的芬蘭人紛紛表示:我們平常就如此啊,靠那麼近幹嘛?
10
西班牙一時暴增死亡案例,殯儀館擠不下,只好徵用冰宮和溜冰場暫放大體。鬼魂冰刀之舞。
11
歐美各地陸續實施居家隔離策略,平常在外惹事生非的人類被關住了窮極無聊什麼靈感都能從腦皮子縫隙竄出來。例如冰島就有人 cosplay 藝術史名畫:范.艾克〈阿諾菲尼的婚禮〉。另一邊,印度大城裡流動人口聽見封城令急忙跋涉回鄉下老家以免挨餓而死,教宗在無人的廣場盡頭為受難世間祈禱,海灘上撿到了一片片廢棄口罩,熱門觀光景點恢復清淨,環境汙染暫緩,街巷空寂詩意,威尼斯水鄉溝渠重現魚群....... 我從未感覺離末日如此近,又如此平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