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姬府囍宴......我好像懂為何要同姓不婚了(欸不是)
在因為眼殘而胡亂開戰之前,讓我們先來看個《左傳》裡的故事。
晉平公生病,鄭簡公派遣宰相子產去探病。晉國名臣叔向問子產:「我家主公這個病,算命的說是叫實沈、臺駘兩位鬼神作祟,敢問你是否瞭解這是哪個位面的大能呢?」子產流利的回答:「實沈乃天帝高辛氏之子,是晉國這塊地皮的管區。臺駘乃天帝金天氏之子,是晉國首都旁的汾水之神。」
啊……這跟生病有什麼關係?難道你是老高穿越過來講古的?
子產說:「前面說的神明跟病情沒關係!」
叔向表示:......(灌水字數哪家強,左氏春秋誰敢當)
子產又說:「天神只管興雲降雨,哪管你頭痛牙齒痛啊!來,我跟你講,我聽說你家主公後宮裡納個四個姬姓美人,這就是生病的原因。古人、古書都說不可以搞同姓婚姻,真的是母湯喔!」
叔向說:「居然有這樣的事,我都沒聽說過,受教了!」
同姓不婚這件事,雖然古書常見,現代人也多有耳聞,晉國大臣叔向長這麼大才第一次聽到,這就奇了怪了。
說到這叔向可不是普通人也,時事評論員孔子稱讚他:「叔向,古之遺直也。」能被孔子稱讚正直的人,竟然不知同姓不婚的道理,像他這樣終生不知者在當時可能也不少。
當然也有可能是叔向在裝傻,畢竟《左傳》這本書很喜歡借古人對談為手法,講述他心中的理想道德觀,很多對話不能當真,這個可以參考錢鍾書講「代言」的文章。
話說回頭,到了現代,那麼多改姓的、賜姓的、冒姓的。石勒不姓石,劉淵也本不姓劉,金小刀祖上愛新覺羅。現在的「姓」已然不是近親關係的標誌啦!與其拿著古書重燃同姓不婚的戰爭,不如做個基因檢測更為精準科學。
要探討同姓不婚,先得講講「姓」。秦朝以前的「姓」跟現代的姓是不同的事,我們姑且稱為古姓。古姓意義較窄,今日的姓則是雜揉古代姓與氏合一的產物,意義較寬。古姓開始被明確定義,是在西周時期,在此之前的商代,古姓觀極不明顯,只存在商王室屬「子」姓這種模糊的概念。
到了周代,可能出於政治聯姻的需求,開始給大部分氏族都加上古姓,表示傳說中的血脈源流。對Tag為異姓之人,可以結婚為前提交往。對於Tag為同姓之人,就可以大喊:「兄弟!自個兒人別打!」。
在商代有周族、召族、羌族、商族等……及其分支大大小小數以千百計的族群。周人則在這個層級上再加一個層級:古姓。古姓是周人追溯各族祖先的傳說起源的產物,像炎帝之後為姜、顓頊之後為妘之類。
秦帝國以前貴族男子稱氏,女子稱姓。(你說平民呢?想多了,一窮二白標榜什麼家門,洗洗睡去!)
氏用來表明宗族的地位、居地、職官等訊息,姓用來標示這家女子可以嫁給誰。所以不要看到都有女字邊,就說這是母系社會殘跡,恰恰相反,姬姜聯姻生的女兒,仍舊以父姓稱某姬,不由母姓。
古姓只能翻古書找傳說,不能自創。翻開古書與金文,所見只有姬、姜、嬴、羋(嬭/妳)、媯、姒、妘、姚、姞、媿等……二三十個古姓,數量很少。除非聖王給你家歡樂送,否則不會再產生新的古姓。氏則不然,官至司馬則以司馬為氏,家住城北則以北郭為氏,氏可以分家後自由產生,這個道理古今中外皆然。
這種古「姓」是一種古人溯源並標榜自己與某些氏族出於同源的標記,跟我們現在的「姓」不是同一個概念。你若問古人這祖先溯源準確嗎?那就見人見智,很難證明。不管你信不信,反正周人是信了。在周以前沒有這套古「姓」系統,這可是周人創造出來的文化。
那為什麼周人要搞出同姓不婚這種事呢?這很可能是出於政治擴張的需求而來。如果總是近親繁殖,宗族便會故步自封,不能聯合更多宗族。而若禁止同一古姓內婚,就可以通過婚姻結合更多勢力,大大加快各氏族融合的力道。白話點說,就是要源於周室的血脈盡可能與其它非周室發源的氏族通婚,像是姜姓,這樣才能以聯姻的方式爭取更多宗族的支持嘛。
舉個例子,東周時期的渣男周襄王,為了爭取戎狄的支持,迎娶戎狄出身的外籍王后。狄族的丈人很開心,因為一下子就從被人鄙視的戎狄成了華夏之主的丈人,心裡美滋滋,幫著女婿打敗囂張的鄭國。
渣男周襄王見鄭國已不成威脅,搞了一齣婚後夫妻不睦的離婚戲碼。(一說是小叔王子帶勾引大嫂,當然我比較相信周襄王就是個騙婚的渣男。)這過河拆橋一下浪過頭,狄人就不爽了,轉投襄王之弟王子帶那邊,直接打爆周襄王。
所以說,聯姻在古代確實很有用,周襄王一套騙婚操作,扭轉了他被鄭國壓制的局面。這跟十字軍之王二(Crusader Kings II)的經典套路也很類似,先騙婚,拐丈人出錢出力幫女婿打地盤後,女婿暗殺丈人妻子一家老小,兼併他們所有財產一樣的套路。而若都跟自己人聯姻,那就坑不到別人家的老丈人了,多可惜啊!
到了晉平公一百年前的祖先──晉獻公時就沒在管這回事了,他除了取了賈氏女為妻,爬上了他爸的妾,生了申生。其後又找來外配狐姬、驪姬生了重耳與奚齊,顯然完全沒管同不同姓。
也許同屬姬姓的狐氏、驪氏的祖先與周室血緣相近,但三百年過去了,經過大量婚配,某些異姓之人在基因上,可能比同姓之人要近也難說。所以說,時代改變了,還要拿著一些陳舊觀念去限制現代社會,不是很奇怪呢?
參考書目:
陳絜《商周姓氏制度研究》
李峰《早期中國社會和文化史概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