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釀投稿|《海邊走走》:你讓我以為情感是不滅

閱讀時間約 10 分鐘
觀看《海邊走走》之前本以為是另一場《婚姻故事》,但相較於後者主述家庭解體與離婚官司的社會寫實風格,這部電影更具「愛情何以存續」的哲思性探索。女主角安娜的詩文編輯工作有助於引用優美的英文詩歌作為台詞,襯托劇情的升墜;荒涼壯麗的濱海場景、明亮乾淨的小屋、面窗的大桌與冒煙的紅茶⋯⋯種種物件性的細節賦予整部電影優雅的氣質。涓流而寧靜的節奏,緩緩訴說一個行經疼痛的故事,那種痛不是鮮血直流的,而像一整片怎麼也癒合不全的痂,僅適合體無完膚之人。
其角色關係與我個人人生的相似,提升了我的共感:一對結縭近三十年、正經歷離婚風暴的中年夫妻,和遠自外地返家、卡在中間不知如何是好的成年兒子。一家人仍親密地同住此海岸小鎮時,母親時常會帶兒子走下附近的懸崖,到海邊散步。望著海的遼闊與浪的柔密,兒子回憶中的那段時光是美好的,但是,「我不知道母親是否快樂。」人與人無論多麼親密,對於共處的記憶總有各自的詮釋──因此感到寂寞。那座小鎮 Seaford 和巨大嶙峋的白色懸崖 Hope Gap 確實是英國南部的一個景點,地名的隱喻在電影中作為主語,變得有趣:懸置、落差、斷裂的希望。那裡是埋葬希望的一個深淵,或者使我們遠眺遼闊汪洋的、一個鬼斧神工的制高點呢?
劇本以極細工筆描繪無以為繼的婚姻,顯化在表演上是一種纖細的情緒特效:疏離的互動、歉疚的心緒、瑣碎和淺薄的不悅、無能坦誠與期待謬誤⋯⋯一層轉入一層,猶如凋謝亦似綻放。在這個只有兩人力撐危局的世界裡,一丁點的暴力或意圖毀壞,一丁點的苦衷和猶疑不安,流入彼此疲倦的心臟,便如熔岩覆蓋了生還者──生還的善意──相依為命的孤島。
安娜
《海邊走走》取材自導演 William Nicholson 的生命經驗,故事裡的人物代表他已逝的家人,「苛刻的女性」是他對電影中安娜一角、也就是他母親的直覺形容。綜觀全片,安娜對待家人確實因為某種親近而無傷的錯覺,全無緩衝地顯露著個性中的苛刻面。例如毫不留情指責著丈夫勉強整頓出的想法,或者精準卻殘酷地批判兒子留下來陪她的心態:「是不是只要我好起來了,你就會像你爸一樣立刻閃得遠遠的?」然而,她為了讓家人能夠對等理解所做的一切努力,以及遭逢失婚變故後裸露出的脆弱和迷惑,皆可看出她其實是個富於感情且珍視平凡生活的人:快樂是可能的,幸福也是可能的,因為它們都真正存在過。
丈夫那邊的心結卻是,他認為妻子似乎永遠不滿意,永遠計較他不夠好、不配合、不願分享自己的真實想法。「你不知道該說什麼的時候,就去泡茶!」安娜認為丈夫總是拒絕溝通、遇上爭端掉頭就走,留她在冷漠的安靜裡非常不解。而對背離者丈夫來說,他在另一端的紛擾裡,下了一個苦惱的結論:他怎麼做都是錯誤的。他配不上總是那麼條理分明的妻子。她不愛他了。無法忍受他了。厭倦他了。
絕望是有限度的。長年心灰意冷之際,丈夫外遇了「能以他懂的方式愛他」的新女友,在告知兒子和安娜之後,隨即離家出走。若單獨鎖定此一發展,他絕對是殘忍的──不給任何機會,不給更多辯駁空間──然而在失衡的關係裡談論公正與否,未免於事無補。若探究這場過分乾淨俐落的「剪尾式分手」,能從中得到什麼無疑的結論,也許只有:「我」誤會了,但「我的誤會」是真的。
誤會可以嚴重危害親密關係,只要日漸給自己圓謊;從生活的磨合中避重就輕地感受正反細節,由此決定行為指標。丈夫因上述種種而「誤會」妻子不愛他,逐漸將剩餘的情感額度另尋付出對象,終至說服了自己一種敘事:外遇作為放彼此自由的契機。而後,妻子藉著對丈夫的慣性認識,「誤會」丈夫此舉是投降、放棄他們曾經建立的美滿生活,是他不敢也不願參與難題之惰性的極致表現,於是更加惶惑:這麼多年努力對話原來一點用也沒有,過去忠誠堅貞、現下當場示弱也沒有任何用處──她徹底失敗,而他落荒而逃。她從未預期他會死心,直到兒子對她聲淚俱下:「媽!爸是戀愛了!」
誤會,是信以為真某個自我虛構的畫面、一式一樣單方面的解讀。誤會成為最終的不可挽回局面之後,如何認清、如何在它損壞的面目全非底下坦承錯誤與初始的盼望,俱成孤注。於是,安娜在律師事務所拒絕簽署離婚協議的那句表白讓人無比心痛:「我只是沒有想過你會停止愛我。」
她謹慎呵護的婚姻世界被打碎了。無法停止去愛,是她毫無退路的根本原因。
傑米
兒子在父親離家避不見面以後,成為蜷縮在昏暗家中的母親唯一的支點。與她的怨恨、幻覺和自我質疑共處一室,百般為難不敢大意。同時,他的感情狀態也處於分手危機,彷彿父母問題的縮影。他努力在雙方極具張力的對峙氣氛中拿捏一個平衡位置,儘管已經不是依賴家庭的年紀,家人的和諧與平安依舊牽動著他的人生。
「嗨,陌生人。」「嗨,媽。」居住在倫敦市區的傑米久久返家總是與母親這樣打招呼(《烈火情人》中也有相似場面)。親愛的兒子慢慢在成長過程中變為一個陌生人,其實也呼應著丈夫那邊貌合神離的情況。「你和你爸簡直一模一樣。」母親數次叨念他。傑米有時不甚苟同,有時默認。無論如何,他們確實都向外漸行漸遠了。
兒子較為中性的觀點調節父母對立的視角,儘管心中能同理兩人處境,卻無力解救他們,或至少說服他們停戰。他看見父親的喪氣與母親的深深失落,掙扎於第三方全知卻不可跳脫的立場。唯一能做的只有陪伴,直到大家找出一個善待自己的方法。許多時刻,傑米的角色喚起了我的焦慮:一對怏怏不樂的父母──你害怕他們分裂然後棄你於不顧,也害怕他們「為了你」繼續不快樂地在一起⋯⋯
或許是電影裡最緊繃的一場戲。母親看似望遠凝視並打算跳崖自盡,在 Hope Gap 邊緣佇立,傑米試圖把她勸下來,於是對她說:「我們再去海邊走走,好嗎?」然後,在起風的階梯上,他又說:「我不希望你為我而活。所以如果你執意尋死,我不會阻止。但請你提早告訴我,讓我有時間好好說再見。⋯⋯可是,如果你沒有死,我就知道倖存是可能的。」
母親聽懂了這段話:不要用丈夫對待她的方式,來對待兒子。不要讓恨與誤解延續。不要發瘋或死掉,活下來想起自己曾經愛過。絕處逢生並非幸運者的特權,而是勇者的止血之道。母與子藉由這場遍體鱗傷的風暴,敞開本來狹封的心扉,交換各自在愛情裡承受過的匱乏與歧見。互助療癒帶領他們走出低潮。然而真正的起點在於個人總算想通了一些事情,製造一個釋懷的開口,讓新鮮的可能性湧入。安娜編選的那本美麗詩集正是發揮了這樣的作用:讓失望之人從中讀到情感的不滅。
艾德
他一直隱隱感覺自己需要一個獨立而不被打擾的空間,就像他不願去打擾兒子的人生,也羨慕他住在那樣簡單尋常的單身公寓。然而他不認為現下與妻子共同生活的方式有什麼不對,這很對,他只要扮演好他的好丈夫角色就行了,他卻連這點似乎都做不好,總是被嫌棄而且有憑有據。例如結婚週年紀念日快到了,妻子問他要不要上餐廳慶祝,他回答:「好啊,如果你想去的話。」妻子卻為此發火:「我問你的意思是希望你也發自內心想去。我當然想去,但我不要你是在『配合我』。」
他習慣迴避爭吵,躲在一個人的片面理解和感受中把問題弄清楚。他自覺深思熟慮地做了一個永難復返的決定:離開這裡,去追尋更自在的相處之道。這是導火的線頭,就像安娜擦亮的那根火柴,象徵繽紛兇猛的願望,能帶來微笑,最終剩餘兩種產物:微弱平淡的燭光,以及悻悻然的煙。
有一次艾德來倫敦找兒子,說了他和安娜相遇的故事。那年,他在車站等車,誤以為某個陌生人是他的亡父,高興地舉起手打招呼,卻沒有人理睬。他在月台上愣住,突然想起自己的父親已經死了好長一段時間了。他上車,坐下,對面的乘客問他為什麼在哭呢,他才發現自己臉上掛著兩行無從知覺的眼淚。於是他告訴她實情:「我剛才誤以為路過的陌生人是我死掉的父親。」對面的乘客聽了以後,給他念了一首詩。
這個人就是他未來的妻子。他們因為一場關於死亡的幻覺相遇,因為詩歌而開始聆聽和注視彼此。愛情是否也可以是這樣的句式:「我剛才誤以為路過的陌生人是我終其一生最愛的人。」如果愛是被誤認的一種毫無頭緒,你為什麼要為它讀詩呢?
〈我曾來過這裡〉(I have been here before, by Gabriel Rossetti)是電影中重要的一首引詩:
我曾來過這裡
不記得時間或過程
我知道門外的草葉
那濃郁的香氣
那嘆息聲
岸邊的亮光
你曾是我的
多久前我不知道
但在那燕子飛起時
你轉頭,面紗掉落
我知道一切已過去
艾德平時的嗜好是編撰維基百科,他喜愛這個工作,因為只要發現錯誤,隨時都可以回去修訂。婚姻卻非如此,錯誤似乎必然如滾雪球那般,逐漸壓垮散逸暖光的小木屋。為什麼我們期盼錯誤能夠自動一筆勾消呢?細讀詩文,「我曾來過這裡」、「你曾是我的」言之鑿鑿,那是真實的存在與相擁;然而,「面紗掉落」象徵著艾德隱瞞外遇和不快樂的實情一夕暴露,過去他們所確知的、所記得的良辰美景難道都是假象嗎?這部電影並無提供相應的解答,僅是呈現人們因存疑而受苦,被毀與遺棄之後,如何悉數肯認自身的喜與厭,與從前假寐、如今甦醒的惆悵共存。
《海邊走走》細究誤解與誤信如何日夜連綿地撼動自我感覺,並作為婚姻存續的關鍵點。故事的本質是抑鬱的,甚有諸多椎心時刻,然而電影藉由遼闊的景致和輕盈的敘事節奏,提供觀者喘息空間。台詞且相當犀利,時不時從狠心訴說裡讀出一種幽默。例如安娜在離婚以後找上艾德和新女友的住處,本以為會是一場狗血劇碼,但安娜顯然不是來大鬧的,她只想向第三者提出第一個、也是最後一個疑問:「你有什麼權力搶走我的幸福?」
「從前有三個不快樂的人,但現在,只剩下一個了。」女友說。
這回應像個冷靜的女王。也許啟發自莎士比亞的名言:「在愛情裡沒有先來後到,不被愛的那個才是第三者。」貌似是愛情資格論的本義,真正幽微的卻是背後的百轉千折與驟然變故──因為我愛了;因為我不愛了。一切可能僅僅是這樣。原有的幸與不幸不再持續,曾經感受到的希望和親密是隨風而逝,或如崖底浪尖那樣生生不息呢──正如餘燼式的狂戀?若是如此,我希望安娜驅車離去時,她會因為那個速度而快樂。
而關於誤解中的訣別,我們或曾有更溫暖的示範。偶爾,在不希望某人輕易離去之時,我會想起《永遠的一天》裡的老先生和小男孩,他們欲言又止的模樣:
「我以為⋯⋯」

「你讓我以為⋯⋯」

「你也要走了。我會很孤單。」
沒有先來後到,只有好聚好散。如何是「好」?大概像傑米說的那樣吧:「留一點點時間說再見。」
全文劇照:IMDb

↓ ↓ 歡迎投稿《釀電影》 ↓ ↓

釀電影除了臉書粉絲專頁,最近也設立了 IG 帳號,以及 Line@ 帳號,不同平台會以不同方式經營、露出,並提供不一樣的優惠活動,請大家記得追蹤鎖定!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我們知道影癡如你,要的不只是「N 分鐘看完一部電影」。《釀電影》有最精心慢釀的深度電影專題,一解你挑剔的味蕾。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快去看去快 去看快看去 看快去快看 去看快看去 快去看去快
這是那種界定性的作品,一邊是深愛《全面啟動》的人,一邊是其他。一次又一次重看,起先我以為是因為我看不懂,後來瞭解,恰恰因為那是我唯一懂的東西,只是這世界曾植入給我一個 idea,說那個並不重要、並不存在。而這部電影在某個意義、在全部意義,喚醒了我⋯⋯
《逃出立法院》選擇以寓言式的手法和鮮明到接近扁平的角色人物,去講一個完全普世性的政治驚悚加活屍動作類型片故事,卻又在角色設定和議題背景上隱微地反映出台灣政治的特殊處境,可以說是接地氣又接國際。
這是時序、因果、線索打得很散的《記憶拼圖》,三段故事的正反面得銜接在一起,比起拼圖一塊塊疊上的領悟,更像誤植與撿拾的迷離感。這樣的操作有對應核心議題的寫實趣味,但或許我更愛自己延伸那些「後一層」的事⋯⋯
在眾多新寫實電影作者中,費里尼是一名不斷打破規則的作者。最終他掙脫了新寫實的美學包袱,不以狄西嘉式的人道主義為創作核心精神,而以非寫實的夢境、幻想書寫,探詢並企及一種烏托邦式的真理境界──即巴贊所言的天使意象。簡言之,信仰是費里尼畢生的電影命題,它指出了天使與魔鬼如何在當代與後現代社會中浮現與作祟。
十七歲少年,介於叛逆與乖巧之間,又或許他的乍看叛逆是一種周遭人都沒有的柔軟;他不是柔弱可欺的孩童,也不是被婚戀綁住的成年男子,面對乍看簡單的女性黑暗魔性或許第一要務是努力克服,整件事卻因整個夏令營戀曲的「餘韻」昇華⋯⋯
快去看去快 去看快看去 看快去快看 去看快看去 快去看去快
這是那種界定性的作品,一邊是深愛《全面啟動》的人,一邊是其他。一次又一次重看,起先我以為是因為我看不懂,後來瞭解,恰恰因為那是我唯一懂的東西,只是這世界曾植入給我一個 idea,說那個並不重要、並不存在。而這部電影在某個意義、在全部意義,喚醒了我⋯⋯
《逃出立法院》選擇以寓言式的手法和鮮明到接近扁平的角色人物,去講一個完全普世性的政治驚悚加活屍動作類型片故事,卻又在角色設定和議題背景上隱微地反映出台灣政治的特殊處境,可以說是接地氣又接國際。
這是時序、因果、線索打得很散的《記憶拼圖》,三段故事的正反面得銜接在一起,比起拼圖一塊塊疊上的領悟,更像誤植與撿拾的迷離感。這樣的操作有對應核心議題的寫實趣味,但或許我更愛自己延伸那些「後一層」的事⋯⋯
在眾多新寫實電影作者中,費里尼是一名不斷打破規則的作者。最終他掙脫了新寫實的美學包袱,不以狄西嘉式的人道主義為創作核心精神,而以非寫實的夢境、幻想書寫,探詢並企及一種烏托邦式的真理境界──即巴贊所言的天使意象。簡言之,信仰是費里尼畢生的電影命題,它指出了天使與魔鬼如何在當代與後現代社會中浮現與作祟。
十七歲少年,介於叛逆與乖巧之間,又或許他的乍看叛逆是一種周遭人都沒有的柔軟;他不是柔弱可欺的孩童,也不是被婚戀綁住的成年男子,面對乍看簡單的女性黑暗魔性或許第一要務是努力克服,整件事卻因整個夏令營戀曲的「餘韻」昇華⋯⋯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美國總統大選只剩下三天, 我們觀察一整週民調與金融市場的變化(包含賭局), 到本週五下午3:00前為止, 誰是美國總統幾乎大概可以猜到60-70%的機率, 本篇文章就是以大選結局為主軸來討論近期甚至到未來四年美股可能的改變
Thumbnail
Faker昨天真的太扯了,中國主播王多多點評的話更是精妙,分享給各位 王多多的點評 「Faker是我們的處境,他是LPL永遠繞不開的一個人和話題,所以我們特別渴望在決賽跟他相遇,去直面我們的處境。 我們曾經稱他為最高的山,最長的河,以為山海就是盡頭,可是Faker用他28歲的年齡...
Thumbnail
《以你的心詮釋我的愛》一推出就備受讚譽,被觀眾讚為難以超越的「泰腐天花板」。劇中沒有一般愛情劇那些明目張膽的熱戀情緒,透過一點一滴地積累情感,小心翼翼地挑撥著心動的頻率,含蓄卻源遠流長。少年在海邊奔跑的身影,成了夏日裡最明媚的一縷陽光,也正呼應了觀眾所說的:願普吉島的夏日永不停歇,我愛的少年永遠熱戀
Thumbnail
若童年創傷將導致一個人成年後的暴力行為,那麼女性應該毫無疑問地才是暴力份子的多數性別──基於女性在童年時期即已或多或少地經歷不同程度的性侵犯。然而,這並非統計數據所顯示的結果;結果顯示,幾乎所有的罪犯仍屬於男性,且超過一半的罪犯在面臨審判時將自己訴諸暴力與犯罪的緣由歸咎於「童年創傷」。
Thumbnail
接下來又快到社會新鮮人開始找工作的時間了,想要找到心目中理想的工作,可不是從寫履歷投履歷開始唷! 如何準備好專業的形象、履歷該怎麼寫更有機會,面試時如何應對,《我只想好好上班》書裡都會告訴你。
Thumbnail
一九八二年,老馬拿下諾貝爾文學獎,一九八五年,老馬寫下《霍亂時期的愛情》,這本巨著表明,諾貝爾沒有把老馬怎麼樣。小說中,阿里薩被初戀女友達薩拒絕後,用五十一年九個月零四天的時光,重新回到了達薩身邊。雖然歷經半個世紀的情色生活,阿里薩面對達薩,依然聲音也不變地說道:「我為你保持了童身。」
Thumbnail
理解與尊重是不能停止的方向,但在這個故事下,關鍵的命題似乎又有另一個指向:在擁有任何標籤、任何身分之前,我們都希望自己是一個好人。那就別忘了這件事。
Thumbnail
唯有允許,能在「是要說出來,還是死比較好」的抉擇裡,在皮亞韋戰役的雕像前用三次「因為我希望你能知道」的呢喃,繞回彼此眼前。
Thumbnail
<p>藍西莫以馬丁這個陰沈詭異的角色,透過不斷挖掘默菲一家的內幕黑影,並且帶入無朋的超自然力量,不只崩解這一家人的和睦關係,還狠狠地挖苦父權、科學、與理性,嘲諷這些當代主流的荒謬。</p>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美國總統大選只剩下三天, 我們觀察一整週民調與金融市場的變化(包含賭局), 到本週五下午3:00前為止, 誰是美國總統幾乎大概可以猜到60-70%的機率, 本篇文章就是以大選結局為主軸來討論近期甚至到未來四年美股可能的改變
Thumbnail
Faker昨天真的太扯了,中國主播王多多點評的話更是精妙,分享給各位 王多多的點評 「Faker是我們的處境,他是LPL永遠繞不開的一個人和話題,所以我們特別渴望在決賽跟他相遇,去直面我們的處境。 我們曾經稱他為最高的山,最長的河,以為山海就是盡頭,可是Faker用他28歲的年齡...
Thumbnail
《以你的心詮釋我的愛》一推出就備受讚譽,被觀眾讚為難以超越的「泰腐天花板」。劇中沒有一般愛情劇那些明目張膽的熱戀情緒,透過一點一滴地積累情感,小心翼翼地挑撥著心動的頻率,含蓄卻源遠流長。少年在海邊奔跑的身影,成了夏日裡最明媚的一縷陽光,也正呼應了觀眾所說的:願普吉島的夏日永不停歇,我愛的少年永遠熱戀
Thumbnail
若童年創傷將導致一個人成年後的暴力行為,那麼女性應該毫無疑問地才是暴力份子的多數性別──基於女性在童年時期即已或多或少地經歷不同程度的性侵犯。然而,這並非統計數據所顯示的結果;結果顯示,幾乎所有的罪犯仍屬於男性,且超過一半的罪犯在面臨審判時將自己訴諸暴力與犯罪的緣由歸咎於「童年創傷」。
Thumbnail
接下來又快到社會新鮮人開始找工作的時間了,想要找到心目中理想的工作,可不是從寫履歷投履歷開始唷! 如何準備好專業的形象、履歷該怎麼寫更有機會,面試時如何應對,《我只想好好上班》書裡都會告訴你。
Thumbnail
一九八二年,老馬拿下諾貝爾文學獎,一九八五年,老馬寫下《霍亂時期的愛情》,這本巨著表明,諾貝爾沒有把老馬怎麼樣。小說中,阿里薩被初戀女友達薩拒絕後,用五十一年九個月零四天的時光,重新回到了達薩身邊。雖然歷經半個世紀的情色生活,阿里薩面對達薩,依然聲音也不變地說道:「我為你保持了童身。」
Thumbnail
理解與尊重是不能停止的方向,但在這個故事下,關鍵的命題似乎又有另一個指向:在擁有任何標籤、任何身分之前,我們都希望自己是一個好人。那就別忘了這件事。
Thumbnail
唯有允許,能在「是要說出來,還是死比較好」的抉擇裡,在皮亞韋戰役的雕像前用三次「因為我希望你能知道」的呢喃,繞回彼此眼前。
Thumbnail
<p>藍西莫以馬丁這個陰沈詭異的角色,透過不斷挖掘默菲一家的內幕黑影,並且帶入無朋的超自然力量,不只崩解這一家人的和睦關係,還狠狠地挖苦父權、科學、與理性,嘲諷這些當代主流的荒謬。</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