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視頻的各種想法整理
以下都取自FB 粉專的貼文
算是讀過各種文章和親自感受各家App後的雜亂小心得
接下來的訊息會非常碎片化,更像個探索的過程,結構性差慎入
MCN在產業價值鏈中該是什麼角色?
傳統電視綜藝節目製作公司算不算MCN?
Ex. 吐嘈大會的笑果文化, 康熙來了, Running Man等
為啥集結網紅做綜藝走不通?
- Ex. 巴西的Loud, Porta dos Fundos
- 或是拍攝音樂mv舞蹈?Ex. 美國的VEVO, 印度的T-Series
首先说国内油管,有朋友在B站做“up主运营”,她不仅帮up主争取站内资源、优化站内策略,更琢磨着帮他们全平台打造IP,微博、出书、线下活动……这实际上就是过去MCN干的活儿,事实上大IP确实很少会依赖MCN,如果真的自带流量,肯定自己招人更划算;退而求其次也会直接跟平台合作,没有中间商赚差价。
再说抖音,有朋友确实在做“挖掘IP、做幕后推手”的事,所谓的网红推手。他们的核心能力是“信息不对称+脏活累活”,他们还更熟悉抖音平台的运营逻辑、有成熟的推广套路、更便宜的资源,还有一些后期剪辑的活儿,这些对于新人而言还是有吸引力的。
至于后续抖音会不会直接扶持主播,干掉MCN,暂时没有看到这样的动机,因为目前抖音赚的就是低边际成本的“轻松钱”。
至于最近很火的“知识付费”,光从音频这个角度来看,得到就干掉了MCN,自己孵化、扶持大咖。同样,真正的头部主播是绝不会跟MCN合作的,就像真正头部的内容是绝对不愿意加入会员一样。
总的感觉,除了在抖音这种需要强运营的平台外,越能直接用内容说服用户的行业,MCN的生存空间就越狭窄。比如,你肯定不会发现有哪些网络写手需要MCN,因为这可能是一个最靠内容质量说话的“内容行业”了 — — 好或不好,给你一首歌的时间就肯定就发现了。
西瓜視頻, 誰是中國的YouTube 01
- 該如何為UGC & PGC視頻分類?
遊戲、美食、旅遊、音樂、影視?
娛樂呢?老高?眾量級?含老闆?
- 哪種類型的視頻是造就了YouTube的關鍵?換個方式問,今天想做個中國的YouTube,該重點扶持哪種類型的視頻創作者?
- 西瓜的視頻質量和YouTube 仍有巨大差距?平台上為啥有電影和劇集?
如何分析UGC視頻平台(如YouTube, 抖音和B站)
個人覺得第二點是最有趣的,以播放量取代收入,在服務、交易、社交或信息分發等領域,或可以用營收、ROI、GMV、轉發數、評論數、按讚數、閱讀數和粉絲數等取代收入,做Gini係數『貧富不平等』的分析
- 新創作者年增長率&創作者留存率,如果分別做x, y軸,YouTube, 抖音和B站分別在哪?生活、遊戲&搞笑類視頻各在哪?
- 創作者Gini系數(以播放量取代收入)、流動性
- 用戶讚評比,輕互動與重互動比較(B站>快手>抖音)
- x軸視頻類型、時長,y軸觀看量、觀看總時長
- 視頻生命周期
p.s. 生活類視頻大增,很期待B站下沉
Quibi, 重內容的短視頻
- 簡單說,Quibi就是把Netflix的內容切割成10 mins以內短視頻的生產商
做重內容視頻是件非常需要資本和算數的事
Quibi 能不能成還是要看
- 錢夠嗎?Quibi 從2017到現在只融了17.5 億美元,和Netflix, Disney的製作預算相比,少得可憐
- ROI多少?
- 每分鐘製作成本和觀看量、觀看時間&會員收入的比率?
- 繼續拆解製作成本,演出人員片酬、非演出人員片酬&特效後製等分別佔多少成本?
- 以上,和Netflix, Disney, HBO, YouTube Original, Apple TV, Amazon Prime等相比?
- 創新的版權模式讓Quibi和其他平台有怎樣不同的DCF模型?
- Quibi上不同的內容如真人秀、電影影集和新聞等,各自的定位和ROI?
引流?留住用戶?獨家內容?
- 當然還有如獲客、推薦、團隊和市場等
- 歐美用戶的視頻觀看時間總量增速?
- 片源多了後,如何做個性化推薦?
- 另外或許最重要的,仍是用戶是否買單重內容的短視頻?
p.s. 既然重內容視頻是件這麼燒錢的事,能否在視頻製作前,把視頻未來的現金流打包成標準化的金融產品,在市場開放交易?
YouTube研究
如果假設頻道內的影片都和頻道是同一類型的
ex. 音樂頻道裡上傳的都算是音樂影片
1. 當年各類型新創頻道佔比
人物vlog, 遊戲,分別佔當年新創頻道數的
- 2006: 13%, 6.3%
- 2016: 73.9%, 11.7%
音樂, 娛樂,分別佔當年新創頻道數的
- 2006: 17.7%, 13.4%
- 2016: 2.2%, 3.8%
2. 當年各類型影片上傳量佔比
人物vlog, 遊戲,分別佔當年總上傳影片量
- 2006: 7.8%, 0.1%
- 2016: 14%, 7.9%
新聞與政治, 娛樂,分別佔當年總上傳影片量
- 2006: 13.1%, 19.2%
- 2016: 41.2%, 10.8%
p.s. 2006年的新上傳影片總量是1704, 2016年是155萬上下
2006年的總觀看量是2.87*10⁸, 2016年的觀看量是8.68*10¹⁰
3. 當年各類型影片觀看量佔比
人物vlog, 遊戲,分別佔當年總影片觀看量
- 2006: 3%, 0%
- 2016: 10.5%, 15.2%
音樂, 娛樂,分別佔當年總影片觀看量
- 2006: 7.2%, 30%
- 2016: 10.9%, 28.8%
4. 當年觀看量最高的3%的頻道和剩下97%的頻道
分別佔了多少當年上傳影片量&當年總觀看量
說了這麼多,其實想表達的和YouTube一點關係都沒有
以上資訊是取自於德國學者Mathias Bärtl的研究
卻是中國的自媒體報導了這篇論文我才知道的
- 然後你可以去Google下,看繁體中文有沒有關於這篇研究的報導
如果你還不服氣的話,你可以再試試這篇關於新冠的文章
- 再去Google下,看繁體中文關於這篇研究的報導都是如何,然後想一想
- 是因為台灣真的沒有創作者認真看過這篇研究並寫作?
(你可以搜看看Etoday, 天下, 風傳媒)
- 還是因為中文的信息分發除了Google,還有其他更好但我不知道的方式(麻煩大家推薦哈,PTT/Dcard?PressPlay/方格子?)
p.s. 其實端傳媒有,而且是免費的哈,但為什麼Google搜出來有點後面呢?(可是我剛停端傳媒會員…)
你還是不服氣的話,可以再去看
結論
1. 中國大部分的人都沒啥人文素質沒錯
2. 如果你想要免費閱讀高品質中文的文章,建議你下載微信,然後私訊我,ID: Sheldon793,推給好的公眾號給你哈哈
信息表現方式的本質
- 信息的表現形式不外乎:書籍、文章、圖片、音頻和視頻
而視頻內容又分為
- 綜藝
- PGC
- 電影&影集
問題
A. 哪一種方式的信息傳輸密度高?
B. 人們消費哪一種信息的時間增加最快?哪一種信息的時間消費量在減少?
C. 人們消費信息,是為了節省時間?還是浪費美好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