披著創投外衣的人類社會學家
研究一個特定族群,不論是性別(女性在南印度?)、文化(義大利南方?)、民族(華人在北美?)、宗教(伊斯蘭教在黑人非洲?)、國家(黎巴嫩?)或政治主義(裴隆主義在阿根廷?),一個新的切入角度就是商業和互聯網
1. 用商業做社會學研究
其實經濟活動一直都存在,對應的社會學研究也一直非常有趣,
而比起其他社會學研究
以商業活動來做社會學研究的一個優勢在,研究成果很容易變現!
抽菸
提問:抽菸人都對應什麼樣的性別、收入和教育程度,是否高度集中?(抽菸人男女都有?收入和教育程度是否都相似?還是遍佈各種社會階級?)
應用:做藍領公寓、零時工招聘和感情陌生人社交的用戶增長策略?
中老年人線下文化娛樂
提問:中老年人去咖啡廳是和家人(孩子?老婆?爸媽?)、朋友(情侶?)、同事或自己一個人?博物館&美術館、圖書館&書店、酒吧和看球呢?星巴克越多的地方是否讓書店&圖書館的人流越少?
應用:開店選址、促銷折扣策略&城市土地規劃
2. 用互聯網做社會學研究
而互聯網的出現.使得一手數據的可取得性大幅提升,特別是商業性數據!
不論是
- 搜集數據的容易性
- 交流資訊的便利性
- 進行數據比較的一致性
因為互聯網的出現,這些都變得更加容易
Ex.
1. 想比較南北義大利老年人在YouTube都搜索哪些關鍵詞?追蹤了哪些人?看什麼影片?
2. 想知道一個城市的白領男性參與性交易發生地點和發生頻率(大量Uber男性用戶打車到一個地方的密集度過高,都是1-2hr後離開,時間點晚上居多?)
3. 想知道北美的年輕華人平均有幾個非洲裔的密友(Whatsapp, Instagram, Facebook, Houseparty & Snapchat互動頻率)
4. 想比較馬來西亞城市和鄉間伊斯蘭教徒對宗教音樂的需求和對美國流行音樂的接受程度?
換個方式說,互聯網使得發問卷和訪談等傳統社會學搜集資訊的方式出現巨大改變,不出門也能做田野調查
例子還很多
- 一個群體什麼時候結婚、生小孩和離婚?臉書和電商的數據可能更準確
- 政黨和政治人物如何用FB&IG, YouTube和抖音進行宣傳?
甚至政府如何介入互聯網運作,如隱私、假新聞&壟斷,可參考之前的文章
就如中國的另一個抖音,快手的slogan,看見每一種生活
(在快手才真的能看到中國五環外下沉人口的生活)
希望披上互聯網創投的外衣,大家都可以做個社會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