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為精神疾病陪伴者:從不理解到諒解,「小鬱亂入」的家庭療癒之路(下)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如果有人跟我說要早點求助,也許真的會不一樣」
「媽媽在我國小五年級的時候就發病了,到現在已經10年,後來的治療一定是延誤了。躁鬱症容易變成不可逆的精神損害,像我跟我媽媽講話,他有時候會比較遲鈍。
我有時候會想,如果我國小就知道這件事,或家裡的人有好好去處理,或是我媽媽那時候有去諮商,有好好治療、服藥的話,那些傷害根本不會那麼大⋯⋯」
在演講「有個憂鬱症怪獸,名叫小鬱」與專訪中,《小鬱亂入》作者林妤恒感慨地提到,由於家中長輩不理解乃至畏懼精神疾病,導致患有躁鬱症的母親錯過了治療的黃金期。而這個發生在至親身上的遺憾,或許成為妤恒長期投入精神疾病去汙名化和學習成為陪伴者的動力。

「我的媽媽好像跟別人不一樣」

「國高中的時候,真的是一個很不舒服的經驗跟回憶。」妤恒國中時,母親處在躁鬱症中低潮的鬱期,無力打理家務,甚至曾用壞掉的食物給妤恒當早餐。高中準備升大學時,他的母親轉為過度亢奮的躁期,睡眠需求減少,時常半夜起來做事。被吵醒而睡不好的妤恒,只能在上課時打瞌睡補眠,結果被老師訓誡「你怎麼一直睡啊?考不上好大學,你的人生就毀了。」
對於母親的狀況,妤恒的長輩抱持「家醜不能外揚」的態度,「像我阿嬤就會說『你千萬不可以讓別人知道你媽媽跟別人不一樣。』」後來妤恒鼓起勇氣向導師求助──「我媽媽好像有憂鬱症,學校有沒有資源可以幫助他?」老師卻建議妤恒搬家,以學測為重。
「那次我決定再次封閉我的心,不信任任何人,也不想要求助。」感到孤立無援的妤恒,也因此對母親有許多無法理解與諒解的地方。直到大學製作「小鬱亂入」時訪談母親,妤恒才得知他並非憂鬱症。而隨著對精神疾病的理解漸增,母女關係有了改變,妤恒也意外成為助人者。

助人界線與責任,人要助人必先自助

以普及憂鬱症知識、消除憂鬱症汙名化為目標的「小鬱亂入」,是妤恒和白琳兩位台科大學生費時一年的設計系畢業製作成果。
在多角化且積極的經營下,小鬱亂入得到2016年德國紅點傳達設計獎,臉書粉專超過三萬人追蹤,非營利平台至今月瀏覽量仍有五到八萬人次,還出了專書
當小鬱亂入較為人所知後,各種求助訊息如雪片般飛來,巔峰時期,每天多達十幾人私訊求助粉專,包括來訊者想自殺、自己或親友有精神疾病,但當事人不知道如何是好等棘手內容。
妤恒說:「那時候覺得我做小鬱亂入,有這個責任,我就會一個一個回,一直到有人說『我等下要去跳樓』,然後他就沒有回了。我想說完了,他如果去世了,是不是我的問題?」
這些其實是需要心理工作者處理的專業難題,讓深感無力負荷的妤恒前去求助輔導室。諮商師跟他說,「其實那些人不是你的責任,你甚至連他長什麼樣子都不知道。」「你自己狀態不好,要怎樣繼續做這個專案?」
妤恒說:「我第一時間很難接受這些論點,但是當你身邊的人淪陷的時候,你要做好的就是不要讓自己也淪陷。在照顧別人之前,你要先把自己給顧好。」
轉念後的妤恒,將小鬱亂入調整成轉介心理衛生資訊的平台,讓自己暫時獲得喘息。然而挑戰接踵而來,妤恒出國留學後,他最好的朋友得了憂鬱症。

該幫助多少,又要如何幫?成為陪伴者的難題

妤恒表示,即便他曾寫過〈如何面對憂鬱症患者:5件你可以做的事〉,但是當真的要實踐時又是另一回事,所以他會時不時回頭複習文章中的陪伴要點。
妤恒說,首先要鼓勵被「小鬱亂入」的朋友就醫,不要嘗試自己去幫他「復原」,因為非專業者常會操之過急,弄得自己心累,對方的壓力也更大。「你可以做的就是陪伴、傾聽。對方想自殺的時候,你要去陪他討論這件事。」
妤恒認為,陪伴時最難做到的是「不要不理他」。「好朋友得憂鬱症的時候,他會說我覺得最近很低潮,然後消失一兩個禮拜,你怎麼私訊或打電話,他都不回。這時候你要有耐心,不要賭氣說『好啊,你就不理我,我也不要理你』。你一放手,可能真的就放了,所以要不斷關心他。我那時候每兩三天就會說『你還好嗎?吃飯了嗎?』就算他沒有回,我猜他還是看得到訊息,不要放棄關心他。」
妤恒提到,面對憂鬱症者時,有三大需要時時複習的概念:不鼓勵,不責備,不反駁。「這真的很難。你想想看,你現在不能講這些,然後你朋友來找你抱怨,你要講什麼?這是需要訓練的。」
妤恒認為,不要反駁是最難的。「因為當他陷入非常憂鬱的時候,他講的東西可能比較沒條理,你不要去糾正他,讓對方知道你有聽進去就好。」
妤恒自認不是好的傾聽者,而是常給太多具體建議的行動派。「其實他們被小鬱亂入的時候,你真的不用說太多話,只要有回覆,然後適時關心對方就好。」
當陪伴者承接過多負面情緒,自身的心理狀態多少也會受影響,要如何紓解自己的情緒?
妤恒表示:「第一個是平常要培養興趣,去做你會開心的事,讓接收到的憂鬱情緒散掉。第二個是運動,或是你再去找一個人分享。但不要全然就是丟垃圾,你說出口也會有幫助。當你承受不了的時候,可以去找心理師諮商;如果你不是學生的話,可以去提供免費心理諮商的心理衛生中心。還有吃好吃的東西,有篇文章就提到七種療癒的食物⋯⋯」
「你照顧好自己,對他也是一個照顧,讓他身邊有一個精神狀態比較好的人可以陪伴。」

從不理解到諒解,與母親和解之路

除了學習成為陪伴者外,妤恒認為做小鬱亂入帶給他最大的改變,是他和母親的關係。
妤恒的母親在躁鬱症嚴重時,曾經把客廳的東西全丟到花園,導致他回家後發現雜物多到門打不開,還得收爛攤子。或是會想拿地契去借錢,以及有藏藥等行為。
而因為家人過往對精神疾病不甚理解,讓這個議題成為妤恒家中多年來不能說的秘密。完成《小鬱亂入》後,他默默把書放在廁所和桌上,讓家內氣氛漸漸有了改善,妤恒母親也開始跟他聊起吃藥的感受,或是身為女性,在社會上經歷的事為什麼會讓他陷入低潮等等。
「我媽媽算職業婦女,以前我爸會說,媽媽在家什麼事都沒做還生病,抗壓力很差、懶惰之類的。作為女性,我出社會後就覺得,其實職業婦女要做的事情很多,已經很累了,還不被自己的丈夫諒解。還有婆媳問題、養小孩的壓力。我媽以前是室內設計師,但生了小孩後就辭掉工作。現在想想,這些都是人生中很大的轉變。」
妤恒說,由於母親對女性在台灣社會的地位這類議題很敏感,性別不平等的遭遇成了他焦慮與憂鬱的來源。而精神疾病的主要成因包含「心理-生理-社會」三個面向,「社會佔很大的部分,生病這件事是他沒辦法控制的。」
隨著妤恒對母親的理解增加,他也從早期的不諒解,到現在則是會想,「我媽媽可能很嚴重,但他還是很努力想照顧我們。」妤恒說:「我也不想讓別人覺得他是一個不好的媽媽,他其實很棒,也很開明,我做什麼決定他都支持我,他不會想去規劃我的人生。」
對於像母親這樣時常復發、得長期跟精神疾病奮戰的人,妤恒認為:「他們正在開創新的正常生活,因為他們要學習跟疾病共處。也許你原本的自我還在心裡,但旁邊的人已經看不到了,你可以做的事情就是把這個疾病縮小,讓身邊的人更加認識這個疾病。」
SyndAvant 凝聚願意將創意與專長應用於改造社會、推進社會進步之創意人,我們稱之為 Avantist 。這一系列專訪,將帶各位認識這些 Avantist 如何經營自己的專業,運用自身才華與影響力,進而形成對社會的正面影響力。
編輯:游家權
攝影:Achó
核稿:王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56會員
62內容數
想認識「社會設計」卻不知從何開始嗎?來看看記者揪底🕵️‍♀️關於社會設計的系列報導,跟著阿翻、摳題與貝克出任務🦸🏻!一起深入瞭解社會設計的理念💭、探索國內外具影響力的案例👨‍👦‍👦,成為下一個社會設計行動者吧(。・ω・。)ノ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SyndAvant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不知足」、「不樂觀」、「太軟弱」、「抗壓性太低」⋯⋯許多人常對憂鬱症者貼上這些標籤,認為靠著正面思考、不要想太多、堅強一點就能改善憂鬱症。然而,對憂鬱症的種種誤解,讓許多患者與親友錯失求助時機,延誤治療。
小亦善於植栽花藝,同時也是動物溝通師,經營〈木漏〉與〈電波森森〉兩個品牌。在粉專上,不管是分享跟客戶動物的互動,或是日常對植物的觀察,都能感受這兩件事佔據她生活重心。但在這兩種各自獨立運行的工作中,又能看到某種聯繫,是人跟動植物之間的距離與關係。
「你怎麼敢用手抓蟑螂?」從小到大總是會被這麼質問,在驚恐的語調之外的是眉宇間的厭惡。雖然我知道被厭惡的對象不是我,但我還是無法理解一般常見的「害怕蟑螂」心態,怕蟑螂的人也會怕長相相似的螢火蟲嗎?或是看起來更兇猛的楔形蟲呢?為什麼人要怕蟑螂?我的疑問反而是相反的立場。
如果有一項服務能夠將你的意識與記憶可以儲存下來,並在你的身體死亡後,讓你重新掛載在另一具身體上,你願意使用這項服務嗎?如果你只能選擇二手、殘缺、甚至與自己原來的外型截然不同的身體,不過卻仍可以與親人、伴侶、朋友繼續一起生活,你還願意使用這項服務嗎?
走進工作室,張博博拿起一把尺,說明他如何製作孩子們的溜滑梯。不過環顧四周,所見是不足兩人站立的狹窄工作區;旁邊還有家用洗衣機;以及他那個中午放學,跟著我們探頭探腦的大兒子。比起職人的定義,也許更貼近的描述是「這是一間父親的工作室,而木工,也是這家庭的一部分。」
你認為平面設計師一定會印刷嗎?拿著設計好的檔案卻不知道該選擇印刷廠、輸出店或是影印店?面對字大一點的要求,整個排版卻醜到不想認它;以為字小就是質感,結果印出來發現可能是給螞蟻看的?這些眉眉角角其實都是要仰賴平面設計師的專業訓練以及經驗所去應對的,所以千萬不要誤以為會開AI跟PS就是設計師啦!
「不知足」、「不樂觀」、「太軟弱」、「抗壓性太低」⋯⋯許多人常對憂鬱症者貼上這些標籤,認為靠著正面思考、不要想太多、堅強一點就能改善憂鬱症。然而,對憂鬱症的種種誤解,讓許多患者與親友錯失求助時機,延誤治療。
小亦善於植栽花藝,同時也是動物溝通師,經營〈木漏〉與〈電波森森〉兩個品牌。在粉專上,不管是分享跟客戶動物的互動,或是日常對植物的觀察,都能感受這兩件事佔據她生活重心。但在這兩種各自獨立運行的工作中,又能看到某種聯繫,是人跟動植物之間的距離與關係。
「你怎麼敢用手抓蟑螂?」從小到大總是會被這麼質問,在驚恐的語調之外的是眉宇間的厭惡。雖然我知道被厭惡的對象不是我,但我還是無法理解一般常見的「害怕蟑螂」心態,怕蟑螂的人也會怕長相相似的螢火蟲嗎?或是看起來更兇猛的楔形蟲呢?為什麼人要怕蟑螂?我的疑問反而是相反的立場。
如果有一項服務能夠將你的意識與記憶可以儲存下來,並在你的身體死亡後,讓你重新掛載在另一具身體上,你願意使用這項服務嗎?如果你只能選擇二手、殘缺、甚至與自己原來的外型截然不同的身體,不過卻仍可以與親人、伴侶、朋友繼續一起生活,你還願意使用這項服務嗎?
走進工作室,張博博拿起一把尺,說明他如何製作孩子們的溜滑梯。不過環顧四周,所見是不足兩人站立的狹窄工作區;旁邊還有家用洗衣機;以及他那個中午放學,跟著我們探頭探腦的大兒子。比起職人的定義,也許更貼近的描述是「這是一間父親的工作室,而木工,也是這家庭的一部分。」
你認為平面設計師一定會印刷嗎?拿著設計好的檔案卻不知道該選擇印刷廠、輸出店或是影印店?面對字大一點的要求,整個排版卻醜到不想認它;以為字小就是質感,結果印出來發現可能是給螞蟻看的?這些眉眉角角其實都是要仰賴平面設計師的專業訓練以及經驗所去應對的,所以千萬不要誤以為會開AI跟PS就是設計師啦!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美國總統大選只剩下三天, 我們觀察一整週民調與金融市場的變化(包含賭局), 到本週五下午3:00前為止, 誰是美國總統幾乎大概可以猜到60-70%的機率, 本篇文章就是以大選結局為主軸來討論近期甚至到未來四年美股可能的改變
Thumbnail
Faker昨天真的太扯了,中國主播王多多點評的話更是精妙,分享給各位 王多多的點評 「Faker是我們的處境,他是LPL永遠繞不開的一個人和話題,所以我們特別渴望在決賽跟他相遇,去直面我們的處境。 我們曾經稱他為最高的山,最長的河,以為山海就是盡頭,可是Faker用他28歲的年齡...
我不禁想問,林美怎麼會想接受我們的訪問?他說因為他很受不了大學校園中種種對精神疾病的無知與不友善。之前在學校擔任社團幹部參加了一個營隊,第一天就發病暈倒、送急診,指導老師在他回宿舍之後說「大家都沒遇過這種狀況,你嚇到大家了,你要不要道歉」,在那個當下也不知道怎麼辦,就道歉了。
Thumbnail
專案頁面 大家好我曾是一位嚴重的精神病患,想讓大家更了解如何走出精神疾病與憂鬱的方法。 以下是本專案的目錄: 1.「鼓勵文」(1篇):了解愛自己並能尊重他人的思維。 2.「精神疾病故事」(8篇):「包含生病前」、「發病期」、「復學後」、「急轉直下(狀況變差)」.....
Thumbnail
雙極性情感疾患在以前被稱為躁鬱症。病如其名,會重複躁期跟鬱期。鬱期時跟憂鬱症一樣,都會情緒低落、食慾不振、沒有動力。與此相比,躁期用白話來講就是患者會「很嗨」 我相信誰都有很嗨的時候,那躁期跟普通人有哪裡不同呢?不同之處就在於,雙極性情感疾患的躁期,會嗨到超乎平常自己想像得到的程度,甚至影響到日常
Thumbnail
「精神疾病,是當人遭逢巨大壓力時,不得不發展出來的應對方式。」 如果說精神疾病有一些正面功效,思覺失調就是讓他能夠還有一個假想的目標,能夠繼續撐著生活。
Thumbnail
 文/荻野哲子   這時我意識到,世界上是存在偏見的。對於行為有些怪異的人,我還是感受到社會的接納程度不夠。如果是因為覺得他按計算機的聲音很吵,可以好心地提醒他,倒不用退避三舍。
Thumbnail
文/殺人鯨   以五顆處方藥開啟一天,有時候覺得,每顆藥的副作用都帶嗜睡、頭暈,我到底是怎麼繼續清醒在這裡的。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美國總統大選只剩下三天, 我們觀察一整週民調與金融市場的變化(包含賭局), 到本週五下午3:00前為止, 誰是美國總統幾乎大概可以猜到60-70%的機率, 本篇文章就是以大選結局為主軸來討論近期甚至到未來四年美股可能的改變
Thumbnail
Faker昨天真的太扯了,中國主播王多多點評的話更是精妙,分享給各位 王多多的點評 「Faker是我們的處境,他是LPL永遠繞不開的一個人和話題,所以我們特別渴望在決賽跟他相遇,去直面我們的處境。 我們曾經稱他為最高的山,最長的河,以為山海就是盡頭,可是Faker用他28歲的年齡...
我不禁想問,林美怎麼會想接受我們的訪問?他說因為他很受不了大學校園中種種對精神疾病的無知與不友善。之前在學校擔任社團幹部參加了一個營隊,第一天就發病暈倒、送急診,指導老師在他回宿舍之後說「大家都沒遇過這種狀況,你嚇到大家了,你要不要道歉」,在那個當下也不知道怎麼辦,就道歉了。
Thumbnail
專案頁面 大家好我曾是一位嚴重的精神病患,想讓大家更了解如何走出精神疾病與憂鬱的方法。 以下是本專案的目錄: 1.「鼓勵文」(1篇):了解愛自己並能尊重他人的思維。 2.「精神疾病故事」(8篇):「包含生病前」、「發病期」、「復學後」、「急轉直下(狀況變差)」.....
Thumbnail
雙極性情感疾患在以前被稱為躁鬱症。病如其名,會重複躁期跟鬱期。鬱期時跟憂鬱症一樣,都會情緒低落、食慾不振、沒有動力。與此相比,躁期用白話來講就是患者會「很嗨」 我相信誰都有很嗨的時候,那躁期跟普通人有哪裡不同呢?不同之處就在於,雙極性情感疾患的躁期,會嗨到超乎平常自己想像得到的程度,甚至影響到日常
Thumbnail
「精神疾病,是當人遭逢巨大壓力時,不得不發展出來的應對方式。」 如果說精神疾病有一些正面功效,思覺失調就是讓他能夠還有一個假想的目標,能夠繼續撐著生活。
Thumbnail
 文/荻野哲子   這時我意識到,世界上是存在偏見的。對於行為有些怪異的人,我還是感受到社會的接納程度不夠。如果是因為覺得他按計算機的聲音很吵,可以好心地提醒他,倒不用退避三舍。
Thumbnail
文/殺人鯨   以五顆處方藥開啟一天,有時候覺得,每顆藥的副作用都帶嗜睡、頭暈,我到底是怎麼繼續清醒在這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