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我們與精神疾病的距離?

更新於 2019/04/09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精神疾病,是當人遭逢巨大壓力時,不得不發展出來的應對方式。」
如果說精神疾病有一些正面功效,思覺失調就是讓他能夠還有一個假想的目標,能夠繼續撐著生活。假如沒有這樣,當他面臨失去摯愛的事實,可能難以承受到改以躺在家中爬不起來,沒有任何生活的動力,想要死去,變成嚴重憂鬱症的形式冒出來。
他也可能產生身體上的疾病或狀態,比如說心跳加速、皮膚變差、肩頸酸痛,極度恐懼死亡的情況下過度換氣,產生恐慌,這是一種「失去」之後的喪慟反應。
在我接觸過的思覺失調案例中,絕大多數人在產生幻覺之前,都有至少一件壓力極大的事件,需要他承受難以負荷的現實重擔。從這個角度來看,當他扭轉現實產生幻想的聲音或影像,心靈深處的索求只有一件事──得以生存。
比如說應思聰認為被監聽,看起來是一種干擾與懼怕,但今天如果沒有這項明確的聲音讓他焦躁、讓他有拍片的動力、讓他覺得女友還活著,他就得面對這些血淋淋的現實,他會不會瞬間就活不下去?畢竟那太痛苦了。
心理治療的作用在於,看見痛苦的背後是什麼,而讓人有能力面對痛苦、接受變化無常的痛苦,理解靈魂的原貌與這一世的終極渴望。
精神疾病,即是自我為了抗衡內心痛苦的過程中,被創造出來的產物。所以更重要的是探究其根源,也就是:「什麼原因讓他這麼痛苦?」
我們與惡的距離,說的是只用標籤他人為精神疾病的方式,不去面對真正的原因。
我們與惡的距離,說的是大眾媒體不顧真實情況,一昧地為了收視率煽動觀眾情緒。
我們與惡的距離,說的是我們壓抑內在悲傷、困惑與恐懼,只為了宣洩情緒,殊不知冥冥之中成了創造社會更多痛苦的共犯。
無法理解他人,是一種沒有同理心的表現。但不願覺察自己,是扔棄做為一個人該有的責任。
扔棄後,它會擴大,意識上好像就感覺不到憤怒、悲傷、罪惡感了。因為它跑到潛意識中躲藏起來,成為所謂的陰影,一點一滴侵蝕著意識的光亮。當逼到你不得不去面對自己時,臉上的微笑面具再也掛不住了。若內在原有的憤怒爆發,燒著火紅的雙眼,思考就變成了「#誰都可以就是想殺人」;若內在原有的悲傷洩洪,擁著沉重的內臟,感受就變成了「#死了就不會這麼難受」;若內在原有的罪惡感崩塌,懷著躁動的心跳,補償的行為就變成了「#停不下來的人
然後下一齣悲劇再度上演,
成為惡性循環。
倘若願意多些理解,也許會發現,精神困擾者只是經歷了太大的壓力,家屬作為身邊人總是一同被拉入泥沼,觀眾即便作為社會的凝視者,卻也難以深入看見事情的更多面向,因為社會的眼光與期待,現代人很難活出一種清明自在的神態。我們被困在一團迷霧中。像是《英雄:大屠殺、自殺與現代人精神》的作者指出:「人類事件的複雜度與速度已經超越意志的力量......不斷重組的殘缺影像已經取代了歷史。隨機重組的臨時性狂熱活動,也取代了政治意識與策略。〔1〕」
我們被世界的混亂搞昏了頭,失去了感受他人溫熱的能力。所以《我們與惡的距離》重現與貢獻的是:「試圖還原每個重要關係人的立體人生,從『人』的多元性去建立他『作為一個人』的真實感。〔2〕」
當我們罵著他人是神經病時,換個觀點:「我們又離精神疾病有多遠呢?」
世界很複雜,為了方便理解與掌控,我們容易將各種人事物簡化成最不會傷害自己的樣子,以及最能保護自己的形式。
但如果你願意再深入一些,看見對方的苦,看見自己的痛,會發現原來我們都是一樣的,我們都在為了理想、安穩、幸福,而匆匆地努力著。
當有了「我們」,才有機會一同超越苦痛,從最細微之處,重建一個良善的社會。
參考資料:
〔1〕《英雄:大屠殺、自殺與現代人精神困境》。時報出版。
〔2〕林君陽導演專訪https://reurl.cc/Z4l7Q
〔3〕圖片出自《我們與惡的距離 The World Between Us》 https://reurl.cc/QYVEZ
更多文章,歡迎至臉書專頁:標註自由-莊博安諮商心理師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34會員
35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莊博安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我這樣是憂鬱症嗎?」 基本上,會來問這句話的十個人,有九個都是。 這是個弔詭的問題,憂鬱症的診斷不停改變,標準越來越嚴格,允許我們悲傷的時刻越來越少。
「你該不會有憂鬱症吧?」 「不要跟我說你有憂鬱症喔。」 「你很容易心情不好欸,感覺你就是憂鬱症!」 獵奇、排拒、標籤化的言論,對憂鬱症患者是種極大的傷害。
「我不知道為什麼,感覺就是很憂鬱......」 低落的情緒包含了「身」與「心」,從「消沉的姿勢、低垂的目光到免疫及內分泌系統的變化,還有負面的感知與記憶都是」。
「倘若我們選擇凝望,那就是一種承諾,一種小王子與玫瑰的羈絆。」 聽到朋友說,好久沒有那種奮力的感覺了,把一部分的重心放到另一個人身上,一種時時刻刻的思念,懸掛在心中的重量,彆扭但甜蜜的重量。
痛的感覺不是真正的痛,更準確來說,心理的痛苦被身體的疼痛掩蓋,他感受到的是暫時鬆懈的釋放感。因此,身體的疼痛變成緩解心痛的來源。
曖昧是一種處於模糊地帶的情愛關係,比朋友好一點,又不需要簽下和情人同樣的專利契約。這狀態可以讓人享受其中,或痛苦萬分。
「我這樣是憂鬱症嗎?」 基本上,會來問這句話的十個人,有九個都是。 這是個弔詭的問題,憂鬱症的診斷不停改變,標準越來越嚴格,允許我們悲傷的時刻越來越少。
「你該不會有憂鬱症吧?」 「不要跟我說你有憂鬱症喔。」 「你很容易心情不好欸,感覺你就是憂鬱症!」 獵奇、排拒、標籤化的言論,對憂鬱症患者是種極大的傷害。
「我不知道為什麼,感覺就是很憂鬱......」 低落的情緒包含了「身」與「心」,從「消沉的姿勢、低垂的目光到免疫及內分泌系統的變化,還有負面的感知與記憶都是」。
「倘若我們選擇凝望,那就是一種承諾,一種小王子與玫瑰的羈絆。」 聽到朋友說,好久沒有那種奮力的感覺了,把一部分的重心放到另一個人身上,一種時時刻刻的思念,懸掛在心中的重量,彆扭但甜蜜的重量。
痛的感覺不是真正的痛,更準確來說,心理的痛苦被身體的疼痛掩蓋,他感受到的是暫時鬆懈的釋放感。因此,身體的疼痛變成緩解心痛的來源。
曖昧是一種處於模糊地帶的情愛關係,比朋友好一點,又不需要簽下和情人同樣的專利契約。這狀態可以讓人享受其中,或痛苦萬分。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書名:我們的孩子在呼救:一個兒少精神科醫師,與傷痕累累的孩子們 作者: 謝依婷 出版社:寶瓶 出版日期:2020/09/28 陳揚的小小介紹:   不知道各位對於兒少精神科熟不熟悉?它是專門看兒童與青少年的專科醫師,是需要受過特別訓練的次專科。這本書紀錄了許多謝醫師的看診經
Thumbnail
精神病人的房間展覽,位於剝皮寮街區,是為期一週的展覽。 時間短暫,期以未來有更多這樣的展覽,讓更多汙名得已在社會上被留意、被關注,並能嘗試被解決。
Thumbnail
戀愛兩字寫起來簡單,卻是一生的功課。 所幸2020的我們有這兩部大人電影,陪伴我們練習——只要我們記得責任,就別害怕擁抱。
Thumbnail
大家知道嗎?懷孕生小孩可能會提高精神疾病的風險喔。 根據日本婦產科醫學會的資料顯示,孕婦當中有4%,而一年當中約有4萬人的孕婦有心理健康的問題。懷孕生小孩跟精神科有密不可分的關係。 懷孕生小孩本身就是一件很辛苦的事,再加上罹患精神疾病的風險還會因此變高,懷孕生小孩的人真的很辛苦。
如果我們的社會資源能建立大眾對於心理患者的理解與認識、一同關注患者心智發展的社交環境、協助解開家庭環境的結,提供社會心理諮商友善環境與教育,也許就能夠先避免很多今日在討論的後續處理狀況了。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書名:我們的孩子在呼救:一個兒少精神科醫師,與傷痕累累的孩子們 作者: 謝依婷 出版社:寶瓶 出版日期:2020/09/28 陳揚的小小介紹:   不知道各位對於兒少精神科熟不熟悉?它是專門看兒童與青少年的專科醫師,是需要受過特別訓練的次專科。這本書紀錄了許多謝醫師的看診經
Thumbnail
精神病人的房間展覽,位於剝皮寮街區,是為期一週的展覽。 時間短暫,期以未來有更多這樣的展覽,讓更多汙名得已在社會上被留意、被關注,並能嘗試被解決。
Thumbnail
戀愛兩字寫起來簡單,卻是一生的功課。 所幸2020的我們有這兩部大人電影,陪伴我們練習——只要我們記得責任,就別害怕擁抱。
Thumbnail
大家知道嗎?懷孕生小孩可能會提高精神疾病的風險喔。 根據日本婦產科醫學會的資料顯示,孕婦當中有4%,而一年當中約有4萬人的孕婦有心理健康的問題。懷孕生小孩跟精神科有密不可分的關係。 懷孕生小孩本身就是一件很辛苦的事,再加上罹患精神疾病的風險還會因此變高,懷孕生小孩的人真的很辛苦。
如果我們的社會資源能建立大眾對於心理患者的理解與認識、一同關注患者心智發展的社交環境、協助解開家庭環境的結,提供社會心理諮商友善環境與教育,也許就能夠先避免很多今日在討論的後續處理狀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