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蘿拉博士:你沒有做得不好,小孩也沒有做得不好──《讓手足成為一生的朋友》前言

閱讀時間約 17 分鐘
當我的小女兒出生時,我並沒有特別為兒子會出現什麼反應做好心理準備,當時他四歲,在那之前他總共也只發過幾次脾氣。然而,當小女兒出現時,他看起來非常恐慌,變得很黏人、經常生氣,也很害怕。我受訓成為心理學專家,竟然不知道該怎麼應對。
像我一樣,大多數父母萬分期待大孩子第一眼看見小寶寶的那一刻,會流露出驚奇的神情。我們心中的願景是,當小孩對寶寶擠眉弄眼,寶寶會投以微笑,當其中一個受了傷,另一個會將他從我們身上得到的照顧施加在寶寶身上,抱抱小寶寶或拿條毯子蓋在寶寶身上。隨著時間成長,孩子開始會在草地上開心奔跑,他們學會騎腳踏車、一起去露營,也會為了誰先玩具車而爭吵,不過在遊戲輸了,或傷心難過的時刻,他們也會彼此安慰。上了高中後,他們也許便會分道揚鑣、發展出不一樣的生活,但他們之間的連結則不會中斷,直到長大成人後,這份連結依然會伴隨他們渡過人生的起起落落。我們多麼希望給孩子的是「人生摯友」這份無比珍貴的關係。
然而,有時在頭一年裡,也許甚至在寶寶出生之前,多數爸媽便開始意識到一切並不如想像中那麼簡單,在我所指導的一些家庭中,聽見爸媽會說:
.「她很愛弟弟沒錯……但她這麼用力抱弟弟,讓我們有點嚇到……她的手總是會環繞在弟弟的脖子上。」
.「他們打架打個不停,有時我甚至無法好好開車。」
.「我剛洗完澡出來,看到他竟然在九個月大的弟弟身上尿尿!我被他逼到極限了!」
手足競爭是人類的天性,任誰也無計可施,畢竟,要保護好讓我們得以存活的資源,是刻畫在我們基因裡的生存法則,而你的孩子所依賴、爭奪的,就是你花在他們身上的時間與關注,這是他們賴以生存的珍貴資源。不論你已經付出多少關愛,可能由於小孩控制衝動的能力尚未充分發展,因此他們依然會發生爭執。另外,天生氣質為每段關係奠定基調,原本比較難帶的小孩,自然會比較難於迎接弟弟妹妹的出現,而有些手足就是彼此處不來。
壞消息是,許多父母不知道如何協助小孩處理這些劇烈的感受,因此受傷的心情便會導致攻擊行為,進而導致孩子之間陷入負面的互動模式。這些困難的情緒將會奠定手足關係的基調,延續到孩子進入青春期,甚至終其一生,當家庭出現壓力時,這些情緒都有可能會再浮現出來。
但也有好消息,手足關係也將弭平我們早年自我中心的傾向,讓我們學習管理自己的情緒。手足往往會成為好朋友,因為他們彼此非常了解,能夠提供深刻的慰藉,即便看似冤家路窄的手足,往往能夠得到對方的尊重,最終找到相處之道。長大之後,許多手足會感到彼此有最深刻的連結,因為彼此在同一個家庭長大,才能這麼深刻了解。
最棒的是,父母對於手足關係有著至關重大的影響力,手足嫉妒是不可避免的,但它無疑幫助孩子發展出一段堅強而正向的連結,終而戰勝原本的嫉妒。要養育出相親相愛的手足、更能成為一生的摯友,並不容易,但對此有所付出的父母絕對能帶來改變,我寫這本書的目的就是要闡述父母們可以怎麼做。
當小女兒出生後,我也歷經一段掙扎且辛苦的日子,當時唯一能找到的相關書籍就是艾戴兒.費柏(Adele Faber)與伊萊恩.馬茲里許(Elaine Mazlish)合著的《和平共處的手足》(Siblings Without Rivalry)一書。好幾年來,我常閱讀這本書,即便到現在,遇到一些父母正苦惱於和學齡階段的孩子總是處不來,我依然會大力推薦這本書。然而,同時身為一個小寶寶與一個小孩的母親,每天都會遇到許多挑戰;當我在餵奶時要如何找點事給小孩做?當小孩過度熱情地擁抱寶寶,我該如何讓他學會動作輕柔?當寶寶開始會爬、會去拿小孩的玩具時,我該如何處理?在這個家庭成長與變動的階段,挑戰總是層出不窮,我希望擁有一些具體的策略,幫助父母將這些挑戰轉化成為親密。我讀過許多相關研究,知道小孩之間的手足關係會在頭一兩年建立起來,但我不得其法。
日子一年一年過去,我完成了在哥倫比亞大學的臨床心理學博士學位,並創立育兒網站AhaParenting.com。我指導父母教養的工作讓我有機會接觸成千上萬個家庭,看見在家庭陷入困境時,什麼對家庭是有效的策略,什麼則效果不大。站在艾戴兒.費柏(Adele Faber)與伊萊恩.馬茲里許(Elaine Mazlish)及其精神嚮導海姆.吉諾特(Haim Ginott,當代正向親職教養風潮之父)所提倡的同理心模式之上,我整合關於情緒、依附與腦部發展的最新研究結果(詳見本書最後的「致謝」篇),觀察與我工作的那些家庭中的動力,也結合我自己正念的工作,這些經驗都教導我如何轉化小孩的想法、感受、表達的話語與行為,終而能改變家裡的互動模式,而不是一味控制小孩的一舉一動。我發現,如果能做到下列三件艱難的任務,便能讓教養變得簡單許多:
1. 調節我們自己的情緒。
2. 與小孩保持連結,即便當我們正在設立限制、或小孩情緒很差時,也要保持連結。
3. 提供指導,不要控制或懲罰小孩,透過增進小孩情緒智商的能力、為小孩設立帶有同理的限制,來支持他們逐漸精熟、掌握各種能力。
這三個做法將會改變你與小孩的關係,讓他們能更愉快幸福、情緒更健康,也更願意合作,而你自己也將在教養的過程中更為平靜、對自己更滿意。在我的第一本書《與孩子的情緒對焦:做個和平的父母,教出快樂的小孩》(Peaceful Parent, Happy Kids: How to Stop Yelling and Start Connection)中,詳盡描述上述三點。對我來說,這些做法是在教養中得到喜悅的關鍵,也因為它們是養育出快樂小孩的基礎,它們對於營造快樂的手足關係相當重要,如同一位讀者所描述:
將這三個重要關鍵(自我調整、培育連結、教導而非控制)付諸實行後,我的三個小孩(分別為六歲、五歲與三歲)現在更常玩在一起了,因為他們都覺得與我之間有更強的連結感,於是看起來不再那麼焦慮,也因此比較不再凡事訴諸與手足爭吵打架了。——安娜
這些做法固然可以改變家庭,父母們依然會提出一些問題,而當我的小孩還年幼時,我也經常被這些問題所困擾,例如:
.如何協助小孩發展表達自己的需求、為自己挺身而出的能力,同時也能傾聽手足所說的話?
.如何同時協助兩個小孩(甚至三個小孩)處理強烈情緒?
.如何經營家人合作的文化,並讓手足之間的愛勝過彼此的競爭?
幸運的是,有些方法真的很有效。每個家庭都有其獨特的挑戰,但目前有一些研究所證實的方法,可以讓小孩之間一開始就打好關係。即便小孩可能暫時處不來、或激烈地相互競爭,同樣有一些策略可以減緩手足競爭、增強正向連結。並不是所有手足都可成為摯友,但他們可以學習尊重彼此以及彼此的差異。本書將仔細闡述這些策略,提供逐步執行的指引,以便能轉化小孩之間的關係。
如果你已經明瞭,單是要求小孩「相親相愛」,並不能協助他們學會管理自己的情緒、溝通自己的需求、解決他們彼此的歧異。粉飾太平無法換得真正的和平,被壓抑的衝突無可避免地仍會再度爆發,而且往往就會發生在你正在開車、或在超市購物、或正在奶奶家吃晚餐時。然而,如果你提供小孩一些處理複雜情緒與人際關係的方向,你的孩子將有能力處理好彼此的事情,他們將有能力既伸張自己的需求、也尊重對方的需要。他們也將學習創造兩全其美、顧全雙方的解決之道,而避免學習霸凌者與受害者的角色模式。簡單說,你將教養出深愛彼此、能調整自我情緒,以及擁有健康關係的孩子。不僅與手足能建立親密而長久的連結,與同儕、同事及人生伴侶也將能如此。他們將會成為這個世界上所需要的那種人。
家庭是將小嬰兒孕育成成熟大人的場域。不論你的家庭此刻正經歷什麼困難,一定能找對方法,創造一個能平和解決差異、手足彼此互為摯友的家庭。
如果你正要迎接一個新生兒
如果你有機會在寶寶誕生之前閱讀本書,或當你的寶寶才剛來到這個家庭不到一個月,那麼適合直接閱讀本書第三篇。如果你的家庭已經發展到不同階段,我建議你可以跳過第三篇,閱讀第一篇與第二篇的內容即可。
如果小孩總是爭吵不休
在一切都很困難的那些日子裡,真正有幫助的,是我陪在小孩身旁,提供介入、指導、示範,並預防他們的情緒崩潰與衝突。對我來說,這創造了很大的不同,我在其他同為人母的朋友身上,看不到這點……即便是那些做得非常好的爸媽亦然,並不是他們不在乎這些,而是因為我們都忙昏頭了!就好像有人需要我們保證會不顧一切、且只專注在關係上。——貝絲
如果孩子總是爭吵不休,你也許會感到沮喪。這可能提醒你,不論你做了些什麼,小孩偶爾仍會發生衝突,就像伴侶的關係不論多麼堅固,也難免會出現爭執。發生衝突不代表誰做得不好,你沒有做得不好、小孩也沒有做得不好。
也許你發現自己很困惑,為什麼別人家的孩子看起來都很愛弟弟妹妹,唯有你的孩子老是出手欺負小寶寶。請記得,其實你看不見其他人家庭的全貌,凡是小孩難免都有嫉妒之時,不論他們在大家面前如何相親相愛。
也許你已經瀕臨想大吼小孩了,因為你已經耐心教導他「打人是不對的」很多次了,他依然出手。這時,請你不要放棄,研究顯示小小孩經常這樣,不論父母做了什麼,有可能是因為他們負責自我控制的前額葉區域仍在發展。然而,比起父母以傳統的紀律教養小孩,只要父母繼續向小孩示範,並教導他們更和平的做法,小孩終將會學習善待手足,也更有能力調整自己的情緒。你的耐心終將有所影響,雖然你現在仍看不見效果。
或者,也許你的孩子一天之中免不了會與手足鬧不愉快,這讓你懷疑自己是否做錯了什麼。答案是你沒有做不好,你已經在現有資源上盡力了。畢竟,孩子擁有他天生的某些氣質,而你就是努力把持住瀕臨崩潰的自己,將晚餐端上桌。你本非完美,也沒有任何人完美。那些小孩比較好帶的父母恐怕不能理解你的處境,但我與成千上百對父母接觸過,我知道有些小孩真的比較難照顧。
事實上,教養本非易事,真的,教養是多數我們做過最困難的事之一。它往往讓人身心俱疲,我們總是必須把自己的需求擺到最後,甚至得犧牲自己。養育小孩困難之處,在於我們必須超越自己的需求,為了小生命一再地付出、一再地給予,而這小生命卻不懂得感恩。
因此,與小孩一起生活總是充滿挑戰,即便在最理想的環境下亦然,何況大多數的我們都不是生活在「最理想的環境」之中,我們的生活同時要承受各種壓力,我們全力以赴地面對,以至於有時候感覺好像我們只在空閒時才有空照顧小孩。就像所有人那樣,我們會感到壓力、情緒「失調」,那讓我們失去原本與小孩之間放鬆、享受的連結,因為小孩仰賴這份連結,才得以保持自我調整。而他們往往也會失序,終於做出反常的行為,衝著我們或手足而來。
解決方法之一,請記住:養育小孩是父母最重要的任務,我們正在養育一個人,所影響的可不只是他們彼此之間的關係,更會影響他們的腦部發展。為小孩提供指引,以便讓他們能夠發展情緒智商,如此才能轉化他們彼此之間的關係。你為小孩準備的晚餐究竟是起司條、洋芋片或胡蘿蔔條,根本不是重點。真正會影響小孩將長成什麼樣的大人,以及他們之間關係的重點,在於他們日常生活的經驗。當然,天生基因有很大的影響力,但與環境的互動才是真正會形塑孩子樣貌的因素。
本書提供許多轉化家庭生活的方法,希望讀者們都可以在其中找到「啊哈!」的頓悟時刻,我知道你將發現要讓這些方法產生效果,是很花時間的、也須下定決心。因此,我特別強調應該把孩子以及他們的手足關係擺第一順位。一定會有些時候你沒能完成洗碗、洗衣服或回信等事務。能防止你的孩子們大打出手的唯一方法,就是陪伴他們,指導他們不要用吵架來表達自己的需求,並找到能讓小孩大笑甚或大哭的方法,進而將情緒張力轉化為親近感。要做到這些是很累人的,尤其這些都是閉門修煉的功夫,沒有人能看見你花了多少心力。然而,這不完全「看不見」,如同樹幹上的年輪,日復一日地記載著環境的狀態,此刻小孩所擁有的經驗也將造就他長成的樣貌。每一天,你都在形塑小孩往後人生的樣貌,而且不必擔心,這也有立即可見的效果,你將會看見小孩之間的關係日漸好轉。
我很清楚未來還是會有小孩不斷互相攻堅的日子,但這不表示你做得不夠好,而是這真的是一份艱難的任務。如果你繼續將他們的關係擺第一,優於其他你認為「應該」做的事。如果你繼續擴展自己情緒的能耐,將會看見小孩對彼此的態度軟化了。也許你很難想像小孩會成為好朋友,但你所正在建造的情緒智商基礎至少會支持一段互相敬重的關係,也許會更親近。
這很容易做到嗎?不,自我調節對任何人來說都不簡單,但那是和平教養的首要元素。別擔心,你不須做到一百分,永遠有改進的空間。「完美的父母」不存在,因為沒有人是完美的。真正重要的是能注意到自己是否失控了,讓自己回到平衡點,並與小孩重新連結。
幸運的是,小孩能從我們的失誤中學習,因為他們也會失誤。我們示範如何優雅地應對自己的不完美,這將是我們送給小孩與其手足關係最珍貴的禮物,因為它教導孩子如何原諒自己與他人。
因此,請你放自己一馬,重新喚起熱忱。 現在就下定決心,下次你覺得自己沒做到最好時,不再自責,而是多善待自己。對任何父母來說,無法盡善盡美是常有的事,別再糾結自己在耗盡心力,或盛怒之下做過什麼。你只是個凡人,會犯錯,也會學習、成長,你不須擁有完美的紀錄,未來也不須完美。此刻,家庭裡發生什麼,你就從這裡開始著手處理。
想想看什麼會支持你的需求?自我照顧?資訊?諮詢?關於特定的問題該如何處理,與伴侶一起擬定一份共識?或者,你需要的只是一些簡單的策略,以處理那些難倒你的狀況?(本書提供許多處理棘手情境的策略。)一旦你支持自己,便可以開始改變與小孩的相處。
不論小孩正處於學步期、學齡前階段或已經長更大了,你都可以教導他們這些與彼此相處的能力。你可以打造互相支持與尊重的家庭文化。更重要的是,你可以幫助每個小孩處理情緒。這些情緒正是導致小孩對手足出現敵意的源頭,而你可以深化與每個小孩的親密感,以便讓他感覺夠安全,而能夠接受這些情緒,同時也讓他再也不須恐懼,你愛他的手足比愛他更多。上述這一切,都來自於你有能力管理自己的情緒,並找到與每個小孩保持連結的方法。
你會擔心有些傷害已經造成?但永遠不嫌晚,重要的是你表明自己不喜歡現在的狀態,並且承諾會著手改善。單是嚴厲斥責小孩,要他們當個好哥哥/好姊姊是沒用的,這樣只會讓小孩或你感到羞愧、被怪罪或受懲罰。然而,如果你改變自己的行為,照顧小孩的需求,協助處理小孩的情緒,則一定會有效果。這會是一件大工程嗎?是的,工程浩大。值得這麼做嗎?看看這位媽媽怎麼說:
當格蘭特剛出生時,我們與迪恩經歷過一段極為困難的時光,那時候我的目光真的一刻也不能離開他們,因為他總是出手攻擊弟弟,那時我們會採「暫時隔離」等方式來懲罰他,往往聽著他在隔壁房間裡大哭大叫、拳打腳踢。現在,我對當時這麼做感到萬分愧疚!以前每當他打弟弟或大發脾氣時,我總是會生氣,並對他大吼。我非常擔心那一年讓他這麼難受會造成負面影響。
這位媽媽,兩年後如此表示:
我非常努力培養一種我們互相尊敬與公平的氛圍,這是我們都希望被對待的方式,當他們對彼此友好,我便經常讚美他們,並鼓勵他們幫對方一些小忙,例如,格蘭特(三歲)在踏出家門的那一刻突然想要拿他的小貨車,迪恩(五歲)跑上樓去幫他拿,我便把對迪恩的讚美編成歌,邊唱邊跳「迪恩是最棒的哥哥」舞。我們鼓勵他們互相擁抱與親吻、並為對方著想。一般來說,我們把焦點放在擁有兄弟與玩伴是多麼美好的一件事……而我們都連結在一起。
這位媽媽鍥而不捨,並未因為強烈的挫折而放棄,她每天都認真著手改善;調整自己、幫忙小孩處理劇烈的情緒、分別照顧他們各自的需求、打造彼此欣賞與支持的家庭文化,最終,她兩個兒子成為一生的摯友。這兩位小兄弟真幸運!
你也可以做到!
我的第一本書《與孩子的情緒對焦:做個和平的父母,教出快樂的小孩》分享如何察覺那些綁架我們的強烈情緒,調整自己、保持平靜,與小孩連結,並指導小孩的情緒,以便讓他發展出自我掌控的能力,並想要與你合作,不須動用懲罰。在這本書中,你將會找到如何將這些學習運用在養育多個小孩上,在此,我無法完整說明《與孩子的情緒對焦:做個和平的父母,教出快樂的小孩》書中的基礎指引,希望你願意讀一讀,或你已經閱讀過這本書了。而這本書綜合許多協助你促進小孩彼此擁有快樂手足關係的方法,你將發現,如果能整合《與孩子的情緒對焦:做個和平的父母,教出快樂的小孩》書中所深入闡述的自我調整、維持連結與指導,本書中的方法將更相輔相成、發揮更多力量。
文:蘿拉.馬克罕博士(Dr. Laura Markham)


《讓手足成為一生的朋友:做個平和的父母,教出快樂的小孩》 蘿拉.馬克罕博士 著〔與孩子的情緒對焦 二部曲〕
超人氣教養專家、心理學博士蘿拉‧馬克罕,繼《與孩子的情緒對焦》之後,再度出手拯救深陷家庭戰場的父母
重新思考「分享」、「規矩」、「懲罰」、「獎勵」、「衝突」等教養觀,以同理心與孩子們重新連結!
著重情緒智商的培養,真正的教養遠見是「不只停止爭吵,更讓孩子們成為終身扶持的摯友」!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父母老師先成為預備好的自己,孩子們就有機會,各個成為「做自己」的孩子,而這正是蘿拉博士所說:孩子競爭與爭吵的最佳解藥,是讓孩子「做自己」。因為孩子被父母傾聽、珍惜、看見,即能感受及連結上父母和老師的愛與尊重,進而獲得信任與安全感,便能真心與手足或同學合作、扶持,成就和諧家庭或祥和教室。
只有一個小孩的時候,很難想像自己有更多的愛來深愛另外一個小孩;有了兩個孩子後,才知道愛其實是本能,而真正難以想像的滿足感,是當自己的孩子們深愛著彼此,發自內心關愛對方時,爸媽所感受到的那股溫暖。在這本書裡,蘿拉博士會用她的經驗和專業背景,帶領我們用簡單實際的方法打造更和諧的手足關係。
中秋節過後的週一夜晚,溫度下降並下著綿綿細雨,還是有許多人帶著好奇的心前來女書店參加 《心理師,救救我的色鬼老爸!》新書分享會,讀者坐滿了整個會場。 作者呂嘉惠是一位性諮商師,開頭就說這是一本小說,主角是位75歲老先生,常跟直播主、按摩小姐互動,並且有一個快變成固定伴侶的女性朋友。這讓他的孩子感到非
  一位七十多歲的老爸,被幾個已屆中年且身為人母的子女集體催促到性心理諮商師辦公室,企圖透過專業協助,拆卸老爸一身所謂老不修的好色行徑,重新組裝這部老機器。   以上即是這本書的主軸,光想像恐怕就令人抱著頭發燒。不管是想像那位老爸的窘迫困境,或子女們的尷尬處境,都不堪扛任。   人,有七情六慾。
一個好的系統排列師會帶人上天堂,不好的排列師會讓人下地獄。這是 J 小編的親身經驗。 後來才知道「家族系統排列」是很容易上手的療癒方法,因此有些人一旦學會方法,就馬上開課做起講師。但是,成為一個好的家族系統排列師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不是學點皮毛就能開課的。   走向覺醒的路才能與道同行! 心靈工坊、
原本,我跟出版社都覺得,第一本將性諮商介紹給大眾的書《心理師,救救我的色鬼老爸!》,宜貼近大眾面對性的困惑,也回應一般人對性諮商的陌生與想像。於是,我設計了橫跨二十五歲到五十五歲人生與性發展綜合的十篇短篇小說企劃,內容包含了性諮商中常見的主題,如陰莖大小、性功能障礙、伴侶間低性慾的男性、性成癮、性
父母老師先成為預備好的自己,孩子們就有機會,各個成為「做自己」的孩子,而這正是蘿拉博士所說:孩子競爭與爭吵的最佳解藥,是讓孩子「做自己」。因為孩子被父母傾聽、珍惜、看見,即能感受及連結上父母和老師的愛與尊重,進而獲得信任與安全感,便能真心與手足或同學合作、扶持,成就和諧家庭或祥和教室。
只有一個小孩的時候,很難想像自己有更多的愛來深愛另外一個小孩;有了兩個孩子後,才知道愛其實是本能,而真正難以想像的滿足感,是當自己的孩子們深愛著彼此,發自內心關愛對方時,爸媽所感受到的那股溫暖。在這本書裡,蘿拉博士會用她的經驗和專業背景,帶領我們用簡單實際的方法打造更和諧的手足關係。
中秋節過後的週一夜晚,溫度下降並下著綿綿細雨,還是有許多人帶著好奇的心前來女書店參加 《心理師,救救我的色鬼老爸!》新書分享會,讀者坐滿了整個會場。 作者呂嘉惠是一位性諮商師,開頭就說這是一本小說,主角是位75歲老先生,常跟直播主、按摩小姐互動,並且有一個快變成固定伴侶的女性朋友。這讓他的孩子感到非
  一位七十多歲的老爸,被幾個已屆中年且身為人母的子女集體催促到性心理諮商師辦公室,企圖透過專業協助,拆卸老爸一身所謂老不修的好色行徑,重新組裝這部老機器。   以上即是這本書的主軸,光想像恐怕就令人抱著頭發燒。不管是想像那位老爸的窘迫困境,或子女們的尷尬處境,都不堪扛任。   人,有七情六慾。
一個好的系統排列師會帶人上天堂,不好的排列師會讓人下地獄。這是 J 小編的親身經驗。 後來才知道「家族系統排列」是很容易上手的療癒方法,因此有些人一旦學會方法,就馬上開課做起講師。但是,成為一個好的家族系統排列師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不是學點皮毛就能開課的。   走向覺醒的路才能與道同行! 心靈工坊、
原本,我跟出版社都覺得,第一本將性諮商介紹給大眾的書《心理師,救救我的色鬼老爸!》,宜貼近大眾面對性的困惑,也回應一般人對性諮商的陌生與想像。於是,我設計了橫跨二十五歲到五十五歲人生與性發展綜合的十篇短篇小說企劃,內容包含了性諮商中常見的主題,如陰莖大小、性功能障礙、伴侶間低性慾的男性、性成癮、性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美國總統大選只剩下三天, 我們觀察一整週民調與金融市場的變化(包含賭局), 到本週五下午3:00前為止, 誰是美國總統幾乎大概可以猜到60-70%的機率, 本篇文章就是以大選結局為主軸來討論近期甚至到未來四年美股可能的改變
Thumbnail
Faker昨天真的太扯了,中國主播王多多點評的話更是精妙,分享給各位 王多多的點評 「Faker是我們的處境,他是LPL永遠繞不開的一個人和話題,所以我們特別渴望在決賽跟他相遇,去直面我們的處境。 我們曾經稱他為最高的山,最長的河,以為山海就是盡頭,可是Faker用他28歲的年齡...
Thumbnail
在宣布「庫伊拉」要拍攝真人電影時,起初的我並沒抱有太大的期待,因為庫伊拉這個角色雖說有特色,但在動畫中就是一個比較單純的反派,以動畫中來看並不吸引觀眾想要看屬於她的獨立故事,但隨後宣布「艾瑪史東」將出演「庫伊拉」一角時就成功抓住我的目光,在得知故事大綱後更激起我的興趣。 看完《時
Thumbnail
為什麼專辦高官的特偵組會廢掉?為什麼內閣制或總統制分不清?為什麼專家說台灣總統有權無責?為什麼完全執政會使政府只謀一黨利益尋求永遠執政?為什麼延燒五年以上的博士門老敲不開?為什麼政府已經聽美國老大哥的話背棄憲法規定去中仇中奉行台灣地位未定論來教育子孫,美國還公開宣稱不會支持台獨,說台灣不是國家?答案
Thumbnail
上次跟友人聊天,他說到,真正的朋友就是要無話不說! 我好奇地問他,怎樣才是無話不說呢? 以往反應靈敏的他頓時也答不上來。 我有位朋友足足大了我10歲,她曾是我打工餐廳的主管,但因為個性契合所以我們私下就像朋友般相處,那年打工的餐廳收掉了,不過我跟她的友情依舊繼續,我們一起去了打工換宿、一起吃了許多餐
Thumbnail
你可能認定改變非常困難,或認為自己缺乏動機,無法成功。這些想法都不對,問題在方法,與你無關。 福格博士研究人類行為多年發現,行為 (Behavior)由三項要素構成:動機(Motivation)、能力(Ability)以及提示(Prompt)。《設計你的小習慣》書中以七個步驟引導你逐步改變行為模式。
Thumbnail
當你對人生迷惘、挫折時,這本書用歐普拉的生命智慧跟你訴說她的經歷、她的反省、她的內在的觀點,目的不是為了讓你複製一個歐普拉的人生,而是在分享所有傷口與殘酷的背後其實還有一個能讓人被撫慰的空間,不是用來避難或逃避的空間,是一個讓自己長出力量的秘密基地,從中汲取生命的養分與喜悅。
Thumbnail
心得,微雷,尚未追完的觀眾慎入。 最後一集讓我非常有感觸。 當方毅任對女兒說:「你有沒有拉他一把?」,「我現在想拉你一把」。 當徐海茵對李雅昀說:「活下去」、「想盡辦法活下去」。 這集對我來說就像在挖掘自殺的人在最後一刻,有沒有可能再看見一個陌生的曙光,再延緩一點時間,給予他們更多看見或是被理解
 我如果问阿姨一个问题,我不知道阿姨会怎么回答,我问,中国的艺术家与西方的艺术家的本质区别是什么?我来模拟阿姨回答一下,就是西方的艺术家神棍占大多数,即使是同性恋他们也是信神的,而中国的艺术家基本都是无神论者。如果你读过一点姨学,你就会知道,神棍民族在夷学的歧视链中是逼格比较高的,阿姨从来不劝说别人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美國總統大選只剩下三天, 我們觀察一整週民調與金融市場的變化(包含賭局), 到本週五下午3:00前為止, 誰是美國總統幾乎大概可以猜到60-70%的機率, 本篇文章就是以大選結局為主軸來討論近期甚至到未來四年美股可能的改變
Thumbnail
Faker昨天真的太扯了,中國主播王多多點評的話更是精妙,分享給各位 王多多的點評 「Faker是我們的處境,他是LPL永遠繞不開的一個人和話題,所以我們特別渴望在決賽跟他相遇,去直面我們的處境。 我們曾經稱他為最高的山,最長的河,以為山海就是盡頭,可是Faker用他28歲的年齡...
Thumbnail
在宣布「庫伊拉」要拍攝真人電影時,起初的我並沒抱有太大的期待,因為庫伊拉這個角色雖說有特色,但在動畫中就是一個比較單純的反派,以動畫中來看並不吸引觀眾想要看屬於她的獨立故事,但隨後宣布「艾瑪史東」將出演「庫伊拉」一角時就成功抓住我的目光,在得知故事大綱後更激起我的興趣。 看完《時
Thumbnail
為什麼專辦高官的特偵組會廢掉?為什麼內閣制或總統制分不清?為什麼專家說台灣總統有權無責?為什麼完全執政會使政府只謀一黨利益尋求永遠執政?為什麼延燒五年以上的博士門老敲不開?為什麼政府已經聽美國老大哥的話背棄憲法規定去中仇中奉行台灣地位未定論來教育子孫,美國還公開宣稱不會支持台獨,說台灣不是國家?答案
Thumbnail
上次跟友人聊天,他說到,真正的朋友就是要無話不說! 我好奇地問他,怎樣才是無話不說呢? 以往反應靈敏的他頓時也答不上來。 我有位朋友足足大了我10歲,她曾是我打工餐廳的主管,但因為個性契合所以我們私下就像朋友般相處,那年打工的餐廳收掉了,不過我跟她的友情依舊繼續,我們一起去了打工換宿、一起吃了許多餐
Thumbnail
你可能認定改變非常困難,或認為自己缺乏動機,無法成功。這些想法都不對,問題在方法,與你無關。 福格博士研究人類行為多年發現,行為 (Behavior)由三項要素構成:動機(Motivation)、能力(Ability)以及提示(Prompt)。《設計你的小習慣》書中以七個步驟引導你逐步改變行為模式。
Thumbnail
當你對人生迷惘、挫折時,這本書用歐普拉的生命智慧跟你訴說她的經歷、她的反省、她的內在的觀點,目的不是為了讓你複製一個歐普拉的人生,而是在分享所有傷口與殘酷的背後其實還有一個能讓人被撫慰的空間,不是用來避難或逃避的空間,是一個讓自己長出力量的秘密基地,從中汲取生命的養分與喜悅。
Thumbnail
心得,微雷,尚未追完的觀眾慎入。 最後一集讓我非常有感觸。 當方毅任對女兒說:「你有沒有拉他一把?」,「我現在想拉你一把」。 當徐海茵對李雅昀說:「活下去」、「想盡辦法活下去」。 這集對我來說就像在挖掘自殺的人在最後一刻,有沒有可能再看見一個陌生的曙光,再延緩一點時間,給予他們更多看見或是被理解
 我如果问阿姨一个问题,我不知道阿姨会怎么回答,我问,中国的艺术家与西方的艺术家的本质区别是什么?我来模拟阿姨回答一下,就是西方的艺术家神棍占大多数,即使是同性恋他们也是信神的,而中国的艺术家基本都是无神论者。如果你读过一点姨学,你就会知道,神棍民族在夷学的歧视链中是逼格比较高的,阿姨从来不劝说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