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兒學創辦人Silvie:多寶家庭的育兒寶典──《讓手足成為一生的朋友》選書源起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迎接第一個孩子後沒多久,通常就會有人開始問什麼時候要生第二胎。新手爸媽的焦慮與睡眠不足,似乎還沒告一段落,就得破壞好不容易在新成員加入後達成的平衡點,延長生活品質的低潮期。也許第一個孩子比較大了,家人都準備好要迎接寶寶,但面對新生兒對生活作息及家人關係即將造成的衝擊,也只能做好心理準備,見招拆招。

即使承受著這樣的育兒壓力,還是有很多爸媽甘之如飴地成為多寶家庭,希望孩子有伴。

我們從小與父母的關係應該是最親近的,而與手足的關係則是最相近的。手足在同一個屋簷下相處十餘年,用同輩的角度經歷共同歲月,這種極類似的早期經驗讓手足通常是最能互相理解的人。我想從小就彼此友愛的手足,會培養出深刻理解並包容的關係,而這會成為孩子心裡強韌的支柱。

手足關係保證讓家庭生活充滿學習機會

然而,不論再如何友愛的手足,一定會有出現衝突的時刻。蘿拉博士提醒我們,要把重點放在教導而非控制,每一次處理小孩吵架都可以是一次學習的機會。畢竟,小孩之間會發生衝突,就是因為還沒學到做人處世的道理。我們做父母的在處理孩子這些情緒飽和的狀況時,常常是全副武裝上戰場、要求雙方簽署停戰協議,然而照蘿拉博士的說法,家長要先與自己的情緒對焦,保護自己不受孩子發洩時的言行舉止波及,才能平和地接納孩子情緒,領導他們解決問題。

由於孩子大腦尚未發育完全,都有為了芝麻小事而失控的本事,大人們在解決這些衝突時很難不覺得麻煩。不過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管教孩子的方式和態度,其實都影響孩子深遠,畢竟,孩子對自己的認識大多來自於爸媽的看法。手足關係保證讓家庭生活充滿學習機會,而且絕大多數是關於了解別人對於自己言行的反應。因此,父母處理手足衝突時,也一併傳達了做人處事的態度給孩子。以處罰或獎勵來控制孩子的行為,僅是從外在來規範,孩子只會學到我們訂下的規則;但若能先與孩子的情緒對焦,教導孩子先認清自己的情緒為什麼會出現,並看到他的行為對別人產生什麼影響,則能幫助孩子建立高情商的思考模式,讓他的行為規範是來自於內在對自我及他人的判斷,這是我們能教給孩子最難能可貴的一堂課。

從懷孕期開始活用蘿拉博士的技巧

我懷兒子的時候看了蘿拉博士這本書,有很多技巧從懷孕期間就開始使用:例如告訴女兒她將要有個弟弟,並請她幫弟弟取個小名;給女兒買一個小禮物,說是弟弟送她的見面禮等等。這些簡單的方法,其實都精準地考量過孩子的心理需求。蘿拉博士還提到「父母的新角色是幫孩子當彼此的翻譯員」,因此當我的兩個孩子都會開始表達自我後,這更是我每天都會使用到的技巧。孩子口語上表達出來的語彙,常常只是心意的一半,往往造成誤解。由父母來擔任孩子們的翻譯員,可以讓他們更全盤了解對方的意思,有時候危機就這樣與誤解一起消失,也有時候也以此累積深厚感情。這個簡單的方法使用上手後,孩子們不但更能理解對方,我覺得連爸媽也能更理解孩子。

有一次小兒子主動跟姊姊分享點心,姊姊正埋頭看書,一口吃掉了也沒表示感謝。我忍住立刻要求她道謝的衝動,稍晚在她抬起頭來時才輕輕告訴她:「剛才弟弟把他最後一塊點心讓給你吃喔。」她馬上放下書,給弟弟一個緊緊的擁抱。雖然口頭上她還是沒有道謝,但那已經不是重點,彼此真情流露的互動才是深化感情的基礎。

只有一個小孩的時候,很難想像自己有更多的愛來深愛另外一個小孩;有了兩個孩子後,才知道愛其實是本能,而真正難以想像的滿足感,是當自己的孩子們深愛著彼此,發自內心關愛對方時,爸媽所感受到的那股溫暖。在這本書裡,蘿拉博士會用她的經驗和專業背景,帶領我們用簡單實際的方法打造更和諧的手足關係。

讓手足成為一輩子的朋友,是我們可以給孩子最珍貴的禮物。

文:Silvie(媽媽,愛兒學創辦人)

raw-image


《讓手足成為一生的朋友:做個平和的父母,教出快樂的小孩》 蘿拉.馬克罕博士 著〔與孩子的情緒對焦 二部曲〕

超人氣教養專家、心理學博士蘿拉‧馬克罕,繼《與孩子的情緒對焦》之後,再度出手拯救深陷家庭戰場的父母

重新思考「分享」、「規矩」、「懲罰」、「獎勵」、「衝突」等教養觀,以同理心與孩子們重新連結!

著重情緒智商的培養,真正的教養遠見是「不只停止爭吵,更讓孩子們成為終身扶持的摯友」!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心靈工坊文化的沙龍
163會員
200內容數
2025/04/25
我希望我想要過更好的生活…… 我想要和別人有更深的連結……   這些願望,都不是隨便任何人可以給我們的。 但我們可以透過經驗來領悟如何追尋它們。乙甯老師認為,神話可以讓生活更有溫度,也蘊含智慧,所以她將塔羅占卜和坎伯的英雄旅程結合在一起,幫助人為生活指點迷津。   #敘事塔羅 塔羅
Thumbnail
2025/04/25
我希望我想要過更好的生活…… 我想要和別人有更深的連結……   這些願望,都不是隨便任何人可以給我們的。 但我們可以透過經驗來領悟如何追尋它們。乙甯老師認為,神話可以讓生活更有溫度,也蘊含智慧,所以她將塔羅占卜和坎伯的英雄旅程結合在一起,幫助人為生活指點迷津。   #敘事塔羅 塔羅
Thumbnail
2025/03/31
這本書提供了一個全新的解讀典範,光是閱讀就會帶來療癒。任何一位投身於內在工作的讀者,都很容易從乙甯老師的說明中找到自己正處於英雄之旅的哪個階段,正遇上什麼困境,曾做過什麼回應。   如何用以意義的方式串連大祕牌的順序,是所有塔羅工作者的挑戰,也是成為大師最重要的門檻。因為知識可以藉由記誦來增加,解
Thumbnail
2025/03/31
這本書提供了一個全新的解讀典範,光是閱讀就會帶來療癒。任何一位投身於內在工作的讀者,都很容易從乙甯老師的說明中找到自己正處於英雄之旅的哪個階段,正遇上什麼困境,曾做過什麼回應。   如何用以意義的方式串連大祕牌的順序,是所有塔羅工作者的挑戰,也是成為大師最重要的門檻。因為知識可以藉由記誦來增加,解
Thumbnail
2025/02/12
於我而言,這是一本奇書。 雖然我個人本科學習翻譯專業,但我其實並不喜歡做筆譯。筆譯的過程枯燥、漫長且不能過多自主創造,對我而言曾是一種不大不小的折磨。比起口譯的那種即時性、現場感,筆譯的過程多少有些孤寂。 但我依然記得六年前拿起這本書開始閱讀時的那份激動和暢快。當時我的兒子剛剛降生,
Thumbnail
2025/02/12
於我而言,這是一本奇書。 雖然我個人本科學習翻譯專業,但我其實並不喜歡做筆譯。筆譯的過程枯燥、漫長且不能過多自主創造,對我而言曾是一種不大不小的折磨。比起口譯的那種即時性、現場感,筆譯的過程多少有些孤寂。 但我依然記得六年前拿起這本書開始閱讀時的那份激動和暢快。當時我的兒子剛剛降生,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克拉瑪博士分析261本討論手足的常見童書,從幼兒繪本到小三生讀本都有。記下兄弟姐妹之間爭吵、威脅、排擠、椰榆的次數,以及分享、關愛、解決問題、接納的正面時刻。平均來說,書裡的負面行為就跟正面行為一樣多....我們真的確定,孩子們不會學習到繪本中示範的吵架打架行為........
Thumbnail
克拉瑪博士分析261本討論手足的常見童書,從幼兒繪本到小三生讀本都有。記下兄弟姐妹之間爭吵、威脅、排擠、椰榆的次數,以及分享、關愛、解決問題、接納的正面時刻。平均來說,書裡的負面行為就跟正面行為一樣多....我們真的確定,孩子們不會學習到繪本中示範的吵架打架行為........
Thumbnail
只要有人際互動就一定會面臨競爭或合作,而且這兩者彼此循環缺一不可,一昧地避免競爭,鼓勵孩子壓抑自己的負向情緒,不見得能減少衝突,反而會阻礙孩子對手足自然地發展出友愛,很多有經驗的父母可能會發現孩子間最融洽最感人的互動,往往發生在激烈衝突之後,因為我們天生就有想要修復關係的能力。
Thumbnail
只要有人際互動就一定會面臨競爭或合作,而且這兩者彼此循環缺一不可,一昧地避免競爭,鼓勵孩子壓抑自己的負向情緒,不見得能減少衝突,反而會阻礙孩子對手足自然地發展出友愛,很多有經驗的父母可能會發現孩子間最融洽最感人的互動,往往發生在激烈衝突之後,因為我們天生就有想要修復關係的能力。
Thumbnail
我爸媽從小就不會拿我跟哥哥做比較,但在這一路成長的過程,我感受到的一直都是我的健康與快樂,是我爸媽最重視與在意的,而不是我必須擁有什麼成就,或一切外在條件才值得被愛。我想這個不比較或許就是要讓手足感情好的其中一個關鍵吧!
Thumbnail
我爸媽從小就不會拿我跟哥哥做比較,但在這一路成長的過程,我感受到的一直都是我的健康與快樂,是我爸媽最重視與在意的,而不是我必須擁有什麼成就,或一切外在條件才值得被愛。我想這個不比較或許就是要讓手足感情好的其中一個關鍵吧!
Thumbnail
講到手足衝突,重點幾乎都放在「如何讓兄弟姊妹不要互相殘殺」XD。但其實處理衝突本身是個假議題:手足間的衝突當然有個人間的個性、需求上的不合,但更關鍵的是父母的教養原則、家庭整體氣氛,甚至與父母的婚姻狀況、價值觀皆有干係。 ----
Thumbnail
講到手足衝突,重點幾乎都放在「如何讓兄弟姊妹不要互相殘殺」XD。但其實處理衝突本身是個假議題:手足間的衝突當然有個人間的個性、需求上的不合,但更關鍵的是父母的教養原則、家庭整體氣氛,甚至與父母的婚姻狀況、價值觀皆有干係。 ----
Thumbnail
  對家有二寶(以上)的爸媽們來說,手足關係的培養是一大課題...   手足的日常相處中,為了維護手足情誼的發展,也為了守護家庭的和諧,有些原則可以大致掌握...
Thumbnail
  對家有二寶(以上)的爸媽們來說,手足關係的培養是一大課題...   手足的日常相處中,為了維護手足情誼的發展,也為了守護家庭的和諧,有些原則可以大致掌握...
Thumbnail
因為工作上開始照顧新人,彷彿保母的狀態致使書架上多了幾本親職書籍,也是近期第二本由心理師透過個案表述的經驗談。處於並非任何人的雙親的狀態,似乎不需要讀這類書籍,但從PAC的溝通理論來看,這種親子互動有時無處不在。 小書約三百頁,並不特別難讀,特別是相關的概念都附上練習建議,提供一些案例以及建議的練習
Thumbnail
因為工作上開始照顧新人,彷彿保母的狀態致使書架上多了幾本親職書籍,也是近期第二本由心理師透過個案表述的經驗談。處於並非任何人的雙親的狀態,似乎不需要讀這類書籍,但從PAC的溝通理論來看,這種親子互動有時無處不在。 小書約三百頁,並不特別難讀,特別是相關的概念都附上練習建議,提供一些案例以及建議的練習
Thumbnail
我們的生活同時要承受各種壓力,我們全力以赴地面對,以至於有時候感覺好像我們只在空閒時才有空照顧小孩。就像所有人那樣,我們會感到壓力、情緒「失調」,那讓我們失去原本與小孩之間放鬆、享受的連結,因為小孩仰賴這份連結,才得以保持自我調整。而他們往往也會失序,終於做出反常的行為,衝著我們或手足而來。
Thumbnail
我們的生活同時要承受各種壓力,我們全力以赴地面對,以至於有時候感覺好像我們只在空閒時才有空照顧小孩。就像所有人那樣,我們會感到壓力、情緒「失調」,那讓我們失去原本與小孩之間放鬆、享受的連結,因為小孩仰賴這份連結,才得以保持自我調整。而他們往往也會失序,終於做出反常的行為,衝著我們或手足而來。
Thumbnail
父母老師先成為預備好的自己,孩子們就有機會,各個成為「做自己」的孩子,而這正是蘿拉博士所說:孩子競爭與爭吵的最佳解藥,是讓孩子「做自己」。因為孩子被父母傾聽、珍惜、看見,即能感受及連結上父母和老師的愛與尊重,進而獲得信任與安全感,便能真心與手足或同學合作、扶持,成就和諧家庭或祥和教室。
Thumbnail
父母老師先成為預備好的自己,孩子們就有機會,各個成為「做自己」的孩子,而這正是蘿拉博士所說:孩子競爭與爭吵的最佳解藥,是讓孩子「做自己」。因為孩子被父母傾聽、珍惜、看見,即能感受及連結上父母和老師的愛與尊重,進而獲得信任與安全感,便能真心與手足或同學合作、扶持,成就和諧家庭或祥和教室。
Thumbnail
只有一個小孩的時候,很難想像自己有更多的愛來深愛另外一個小孩;有了兩個孩子後,才知道愛其實是本能,而真正難以想像的滿足感,是當自己的孩子們深愛著彼此,發自內心關愛對方時,爸媽所感受到的那股溫暖。在這本書裡,蘿拉博士會用她的經驗和專業背景,帶領我們用簡單實際的方法打造更和諧的手足關係。
Thumbnail
只有一個小孩的時候,很難想像自己有更多的愛來深愛另外一個小孩;有了兩個孩子後,才知道愛其實是本能,而真正難以想像的滿足感,是當自己的孩子們深愛著彼此,發自內心關愛對方時,爸媽所感受到的那股溫暖。在這本書裡,蘿拉博士會用她的經驗和專業背景,帶領我們用簡單實際的方法打造更和諧的手足關係。
Thumbnail
即使現在我們是為了教養孩子讀著這本書,讀完書後的嘗試調整與每天的互動裡,我們同樣被自己的給予和孩子的回應影響著,那些強大的循環感受牽引著我們累積出自己的幸福感,感受到付出的值得與愛。不管我們帶著什麼樣的過去走入孩子的生命,我深深覺得這本溫柔的書可以幫助我們,成為自己想要成為的那種幸福爸媽!
Thumbnail
即使現在我們是為了教養孩子讀著這本書,讀完書後的嘗試調整與每天的互動裡,我們同樣被自己的給予和孩子的回應影響著,那些強大的循環感受牽引著我們累積出自己的幸福感,感受到付出的值得與愛。不管我們帶著什麼樣的過去走入孩子的生命,我深深覺得這本溫柔的書可以幫助我們,成為自己想要成為的那種幸福爸媽!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