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很喜歡電影版(不是因為群p那幕啦),卻現在才看小說_(:з」∠)_因為得不到特別版香水靈與愛,只好拿自己的香水裝模作樣╮(╯▽╰)╭
我還特意重溫了電影版,不過還沒看德劇版本,有時間會補。
我是因電影才知道這本書的,電影會被情節有所刪改也很正常,至今出來的效果還是很完整,把時間線更集中在一起,更能把焦點放在主角一生。
電影名很直接把整個故事都說出來:Perfume: The Story of a Murderer
這個電影對我本人多少有點影響力(因為演員啦~),我也翻看過不少次。這次把小說看完後再看一遍,看出了兩者的分別,也感受到兩者之間的節奏不同。
現在的流行小說很多都走相類似的套路、結構,只要看得夠多,不難看出當中的類同,除章節、頁數遞進,甚至能猜想到故事的進度、劇情。而《香水》並不是流行小說,應該說它偏向傳記向故事。
縱然它是虛構小說,但把故事重心只放在一個角色身上,這件事就得信心十1足才辦到。現在的流行小說,長篇還是短篇都不能只談主角,還需要一堆配角,畢竟主角不討好,配角還能以魅力搭救。
像這種傳記式說故事方法,才能把配角的影響力減至最低。主角身邊的人都是路人,也是成就他的人。
另一點是節奏,現代作品如不是日常/溫馨向,很多都節奏偏快,畢竟拖太慢,讀者根本受不了。而《香水》電影版已經比小說走得快,小說的時間線的電影長,但那是為了更多描述主角而放慢節奏。一個人,一個主角的一生不是寫幾件事就是概括,所以深層描述就變得很重要。
故事其中一個受注目原因,是作者對嗅覺的描述。五感之內嗅覺也許是人最容易忽略的一項,我們習慣了呼吸,習慣了吸收各式氣味,卻不加以理會。主角的嗅覺不僅是天賦,也是他的唯一。氣味成就他的人生,他為此而活,學習、建立只有他的氣味王國。凡人的地位、外表在他眼內根本不重要,只有氣味才是唯一。
他,也只有嗅覺。
故事不但講述他如何運用天賦,也透露他的人生價值。他只能收集、製作氣味,卻沒有一絲屬於自己的味道。
在他目的達成的一刻,他完滿了,同時也為自己的人生價值畫上句號。主角的結局未必是讀者樂見,但不得承認那是很適合他的完結。有些人窮盡一生也在尋找人生意義,主角在成就自己的同時,也找到了。
沒有庸才就顯不出天才的可貴,在故事的世界內,所有人都是凡人,主角找不到知音,也沒有跟世界建立關係,他的一生都是孤獨。在他自我完滿之時,也是他最貼近世界的一刻,他的天賦成就了他的一生,他的人生意義也曾為故事世界帶來了愛,這不就足夠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