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路的銷售型態、客群的流量來源、與消費者的黏著度,都隨著行銷工具的改變,一直不斷的進化,這些都是為了找到更精準的消費者,來達到訂單轉換。
舊通路並不會因為新的通路崛起而滅跡,會導致成長萎縮的主要原因,通常是害怕新的工具,因為不熟悉、因為不了解而導致拒絕使用。
一如往常的使用舊工具操作,吸引來的也只有舊客戶,要創造新流量、新客群,新的工具必須要去嘗試,要去經營,你才有打破現狀的可能,才有辦法再度創造機會。
請你思考一下,你最近去嘗試的新店,是因為你在社群媒體看見推薦、看見廣告,然後前往踩點嘗試,還是無意間經過就走進去消費,評估一下這兩者之間的百分比,用你自己的生活體驗當作參考依據,答案已經很明顯了。
盼望著新流量,卻沒有嘗試新工具的勇氣,期待著新客群的產生,卻沒有辦法接受主流自媒體平台的操作法則,這樣自相矛盾的經營方式,是不是也存在你的生活當中,更或是與你現在的工作、職場內容完全相同,嘗試新的提案老是沒有下文。
每一個世代的產物都有特定的受眾族群,當固有產業想要跨足更多的年齡層受眾,就必須要去了解那些不同以往的受眾習性。或許那些平台、工具、軟體看似非常複雜難懂,那就讓年輕人去嘗試操作不一樣的模式,他們會有共同的語言、共同的溝通方式,不需要自己去執行,更不要急著去否定任何一個可能,你否定的只是自己的抗拒。
害怕的來源,大多是不知道需要花多少預算、要消耗多少資源、多久才會有成效,其實這個問題不管你問誰,都沒有答案,有答案的,也只是要為了安定自信心而已。經營品牌對於一個新的嘗試,能做的,就是控制損失,撥出一部分的營利,嘗試一個新的可能、新的銷售模式,就算賠光,也不影響其他經營績效。
新流量,只會出現在新的工具與平台,舊思維、舊通路有的只有舊的使用者,新的事物沒有這麼可怕,不需要太過抗拒,控制好預算,見到成效就擴大支出,未達預期就縮減支出,不傷及品牌營運,你有無限次嘗試的機會。
誰都不能保證下一個嘗試就能成功,但仍要抱著持續嘗試的勇氣,這就是品牌經營最折磨的地方,每一次的嘗試都充滿期望,但每一次的失敗都會再找回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