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友人久違了相約聚餐,趁著雨歇之後在熱鬧的集市晃了一圈,惦量當時的飢餓狀態,決定到附近走走看看再回來用這頓「午晚餐」。走在熙熙攘攘的步行街區,一邊與享受著假日午後戶外生活的路人錯身,一邊自然的也聊起了近況。
選擇自行創業創品牌的友人,走了一條原本就不是輕鬆的道路。創業路上要解決的問題實在幾個籮筐都裝不完,更經常處於後院失火狀態讓自己疲於奔命,想要好好的靜下心來思考一些更大更宏觀的戰略性問題,實在難上加難。
友人提到半年多前發佈了新產品,新產品從研發到決定種類數量,再到拍攝修片與上架,一連串的準備期折磨後,總算是推向末端消費者。此時最重要的自然就是透過 marketing 去大量觸擊有望客戶,將友人設定的「對的產品」,在認為「對的價格」的條件下,端到「對的客戶」面前。這簡簡單單的幾句話,背後還是一連串的操作。
既然是複雜與有一定門檻的事情,自然就會衍生出相應的商機。君不見滿街滿網路上一撈一大把的各種行銷公關廣告公司與團隊工作室......等,只有自己花不花得起,根本不愁找不到。但也正因為數量多到超過正常人可以簡單抉擇的量級,自然也就讓整個產業良莠不齊,許多團隊可能從校園學了點基礎行銷知識或者翻閱過書店排行榜的書籍、看過幾個行銷網站的「教學」之後,就用絢爛的網頁外觀與花巧的語言將自己說的天花亂墜,畢竟可別忘了過去傳統的廣告名言就是:廣告預算總有超過一半花在了無效的地方,但客戶永遠不知倒是哪些用在錯誤的受眾。
拜數位時代與社群平台所賜,現在的行銷與廣告動作其實都多了許多「可追蹤」的特性。在過去透過電視、電台或是戶外廣告發佈信息,由於受眾的不可追蹤性,自然很難去確認一則發佈出去的信息之效果。但現在透過 Google、Facebook、instagram......等發佈的廣告信息,全部都可以透過事先埋設的「追蹤器」(用這個代名詞比較輕易了解)來確認投放出去的廣告有沒有被閱讀,甚至有沒有被點擊。
過去用硬梆梆的產品銷售實績來「倒推」廣告行銷是否成功的這種不確認因素,現在都可以透過各種「追蹤器」被數字量化了。因此對於廣告主來說,懂得跟數字打交道,懂得用一些指標來快速自我調整,就成了這個時代重要的技巧之一。
但對於一人創業的友人這何其困難?於是他在新品籌備時就透過朋友又介紹了另一位朋友來承接友人的所有產品在各個社群平台以及電商網站的推廣。雙方議定了一個投放的金額以及一筆服務費用之後,友人就放心的把所有行銷推廣的事務「交給專業」。
我們一邊散步走到了折返點,由於被左一言右一語的連番犀利質問,讓友人回答的左右支絀。由於本來就是沒有厲害關係的出發點,自然看起事情以及切入來說沒有什麼牽掛,什麼觀點就直接指出質疑。
選了另一條人少的路回程前往餐廳,繼續問著許多這個推廣服務者與友人之間的工作模式與他們彼此之間的一些情況,等進入餐廳一邊吃著桌上的佳餚,一邊穿插著不同的話題。等酒足飯飽暫歇時,決定讓友人選擇攤牌這條路。
原因為何?
這位協助推廣者,一開始自然接到案子也盡心盡力的佈置與準備,社群上身為友人的我們自然也會看到品牌在做的許多推廣發文。據友人所說前期也是準時每隔一段時間會發一份成效報告讓他確認。前期的產品銷售儘管不是爆賣一波但也還算過得去。但兩三個月之後就發現銷售陷入停滯了。望著滿倉庫的庫存,友人擔憂與壓力越發積累,可是這位行銷的朋友卻越來越少出現,近期更表示自己的情緒出了狀況。友人也覺得對方應該有許多說不出來的情況,就想著那就不要繼續催了吧。
身為旁觀者的我們自然覺得事情不應該這樣被處理!開玩笑,這一整個倉庫的庫存沒賣出去等於都是死貨......每件產品都是成本呀!加上已經進入明年新產品的籌備期,接著又是花錢準備生產的階段,怎麼可能不儘速處理呢?我們左右夾擊的連珠炮把道理說給友人聽,友人則是一一用許多藉口幫這位 marketing 的朋友解套。
最後突然間決定留下一句:「我們都覺得你沒辦法換掉這位行銷者了,因為現在局勢根本就是我們幫你整理出來事情的狀況,但你卻自己在不斷的幫對方辯解。」
正如「你永遠無法喚醒一位裝睡的人」一般有道理,這句話也算是一棒子敲下去。至於有醒沒醒只能等時間來證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