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Middle Ages from World History Ch 13: Life on the Medieval Manor Serfs at work on the manor
台灣地方勢力,或者說是地方派系,時常被看做端不上台面的社會黑暗面,但它是歷史遺留問題,我們先拋開黑社會等等標籤,從歷史源頭來切入
這些地方勢力源於台灣最原生的聚落,自西元1700年左右就逐漸成形。交通要津會形成商貿街市,沃腴之地成為庄園,同樣生活模式與信仰的街庄,通過神廟系統形成自治共同體
到了19世紀,自治體的人口與社會規模都已經非常成熟,掌握商路或土地的大家族成為自治體的頭人領主,這些領主通過擔任宗教主理人,主持修建神廟,成為掌握龐大權力的聯庄總理
日本戰國時代的尾張織田家重視熱田神宮,關東北条家積極修繕鶴岡八幡宮,諸大名積極捐獻寺廟成為「股東」,都是同樣道理。這就是自由封建時代的權力遊戲
正常的自發秩序國家,在成長為近代國家的過程會產生現代意義上的中央政府。舉個例子,同樣是地方勢力強大的美國,它的政府是從下而上長出來的。從郡鎮自治體到州政府,再到邦聯,最後北美十三州的大領主聚集在費城開會,組織出美利堅聯邦政府
而台灣的問題在於,從來沒有一個原生於台灣社會的中央政府,一向是從天而降。清國、日本再到國民黨政府都是如此。因此這三百多年間,台灣一直都有兩條無法調和的社會運行體,用霍布斯邦的話來講就是「平行體系」
前現代國家依靠的是習慣法與自治武力,社會運作依靠私人契約的關係,不存在現代意義上的黑與白,那是一個權力層次犬牙交錯的灰度社會。但領主藉由參與現代政治,原自治體在進入現代化的過程會順暢得多
而台灣的平行系統彼此割裂,地方勢力為了符合現代化社會,會轉型來獲得新生存空間。但由於區域落差,有些勢力轉型很成功,有些勢力會成為不容於現代社會的「黑色」社會
接受現代義務教育的新一代,或是生活在地方勢力影響力小的都市人,會很難理解那種充滿灰度的封建社會結構。這種灰社會基本上不存在於任何正式書面文件
就算有,一來鮮少被提及,二來可能也充滿負面的詞彙
所以我們會發現古代官方文件裡,一大堆台灣頭人領主都是「賊」
同樣的事情也曾發生在日本
1600年關原之戰東軍勝利,天下大勢底定,一票西軍大名被減封甚至沒收領地,自然沒有參與新政府的機會,許多武士從戰士階級變成為不容於德川幕府的流氓浪人。幕末,薩長土肥聯盟主導的明治新政府成立,戰敗的舊武士聯盟一時之間也無法融入新政府體系中
說回台灣,現在的首都中央主義,長遠看來都是在削弱地方自治,人們越脫離地方,就越難改變地方上不容於現代社會的那部分
民進黨雖是本土派政黨,但承繼的是空降憲法政府,所以一直以來始終處於一個矛盾,即便在外交上有所斬獲,但國內的本土化進程卻始終有瓶頸,社會上有個洞始終填不上
其實真正的本土化不是從上而下用亡國感轉化,那只是一時的選票,而是該把本來就該一致對外的地方勢力變成現代政治的一部分,除了地方經營,還要重新塑造地方自治,讓自發秩序重新生長,才能消除空降黨國體制對台灣社會的破壞,進而消弭地方政治與國家理念之間的鴻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