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有個真佛,日用有種真道。人能誠心和氣、愉色婉言,使父母兄弟間形骸兩釋、意氣交流,勝於
調息觀心萬倍矣。
語譯:
每個家庭之內應該要有種真心誠意的信仰為依歸,日常待人接物之間要存有一種真實不變的道理,一個人如果能隨時保持率直、真誠、不欺的心性,言談溫和愉悅、舉止端莊大方,這種祥和之氣充盈整個家庭之中,就能與父母、兄弟們相處融洽,了無隔閡,這就是人生最大的幸福,比起用靜坐修行、調息觀心的效果更加有效。
賞析:
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惡之家必有餘殃。
古有明訓:「家和萬事興」。家庭和睦、百事可期,這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之精神所在,老一輩的人在訓誡後輩子孫時,特別注重家庭和諧、兄弟和睦的重要性。中國的老祖先特別強調五倫:「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這其中關於家庭的就佔了三個。這就可以看出來,古人治家特別強調父子、夫妻、兄弟之間和諧的重要性,正所謂「父不慈則子不孝,兄不友則弟不恭,夫不義則婦不順」正是講這一道理。
時過境遷,現今人們的價值觀受西風東漸的影響,確實改變了不少,但是中華固有的人倫文化,從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起,可以看出齊家是基礎,這也體現了中華民族處世的智慧。一個良善的家庭,教育培養孩子正確的觀念至為重要。父母「愛孩子」,但不能「礙孩子」,「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智慧的父母應以身作則,以身教優於言教的方式,讓孩子從小到大在潛移默化之中,耳濡目染之下,做到培養良善的品性與節操,進而修養心性、和善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