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絕大部份的人口往都市集中,物質文明與消費文化席捲全世界的同時,人們回歸山林,接近自然美景的慾望也更加強烈,因此,步道旅遊也成為最熱門的休閒娛樂。在台灣,行政院甚至在民國91年將『國家步道系統建置』納入『國家重點發展計劃』之中,民國95年,由民間發起的『千里步道』運動,呼籲民眾回歸人與土地關係的內在價值。這個運動也得到行政院的回應,以『千里自行車道,萬里步道』計劃跨部會推動。
可是就在這政府與民間同時投入資源與人力在推動步道運動時,我們也非常担心各個自然棲地因為遊客大幅增加而使得自然資源受到嚴重的衝擊,尤其民眾對於踐踏草地,走捷徑,或隨手丟棄垃圾覺得好像沒什麼關係,但是這些對於個人而言似乎很輕微的損傷,在眾多人且長期累積之下,對於自然棲地與物種而言,會是難以復原的災害。
因此,從2006年開始,民間團體與相關政府部門引進國外盛行的Leave No Trace的規範與訓練,以『無痕山林運動』為名,開始在台灣推動。
其實LNT並不是新的保育觀念,幾十年來,我們不就常在山裏面看到『除了回憶,請不要留下任何東西』的牌子嗎?不過LNT運動是把這些概念具體化,讓一般從事野外活動的人能依照這些原則,很清楚地一步一步檢查與操作。
LNT的原則有七項,分別是
(一)行前充分的規劃與準備
──了解前往區域的環境、選擇合適配備,去除不必要的物品,並且詳細規劃行程。
(二)在可承受的地點行走與露營
──走已開發的步道,不要走捿徑或自行開路。
(三)適當維護環境處理垃圾
──帶來的東西必須全帶走,包括任何垃圾
(四)勿取走任何資源與物件
(五)減低用火對環境的衝擊
──儘量減少在野外烹煮的可能性。
(六)保育自然環境與野生物
──不要餵食以及避開生物繁殖等敏感期
(七)尊重其他山林的使用者
這七個原則只是簡要的提醒,在無痕山林教育裏,已發展出有許多訓練課程。
如何充分享受在山林裏活動與體驗的樂趣,但是可以把人為的干擾與損害降到最低,其實還有許多技術層面的訓練,比如說如何處理排泄物就是一門學問。
不過,簡單來講,我們還是要回到最原點,到山林裏去,就做我們真正想在山林裏做的事,因此,吃大餐、唱歌,那些就留在都市裏吧,『輕裝,簡食,徐行、寧靜』,應該是自然愛好者在自然裏的基本素養了!
與春天有約
今年初全世界的氣候都非常怪異,南半球水災,北半球嚴寒,包括美國全境連月的大風雪,造成民眾生活極大的困擾,幸好台灣雖然比較冷一點,倒也沒有太大災情傳出。
隨著春天降臨,早晨在好幾種不同的鳥叫聲中醒來,約略漱洗後,開門散步,赫然看見鄰居在我家門口留下一張五彩斑斕的圖畫,上面還寫著:「我與春天去約會了!」
南北朝時有個皇帝,曾寫信催促遠方的家人回家:「陌上花開,君可緩緩歸矣!」哇!說得真好,田野間的野花都已盛開了,請你趕快地慢慢欣賞著花回來吧!這種心情,就像是這些年常常提醒朋友的,大家趕快排出時間喔!趕快來悠閒地在大自然裏倘佯哦!
我很喜歡李商隱的詩句:「曾經驚眠聞雨過,不覺迷途為花開。」愈來愈覺得人生不該只為功名利祿在奮鬥,那會如同作功課無趣與充滿負擔,其實應該要記得感受生活周邊點點滴滴的美好,人生其實是可以為了沿途的美景稍稍耽誤行程,甚至偶爾迷路,這些情懷乍看似乎太浪漫太不切實際,可是我卻覺得,如此的浪漫是驅使人追求真善美的動力,在生活是如此,在工作上更是如此。人生旅途中,其實處處繁花似錦,處處值得我們品嚐讚歎,只要我們能用不同的角度與自在的心情去觀察。
自從孩子上小學之後,我們家就搬到城市與自然荒野交界的社區裏住,當孩子生活中能常常與大自然裏活生生的生命互動時,小孩子學到的,遠比平面的圖像或電視影像來得更深刻,而且這種真實面對生命的律動才具有原發創造力;雖然沒有卡通繁複的畫面與聲光效果,可是孩子反而感受更深,就有點像是孩子玩結構精巧的電池玩具,往往沒多久就厭煩並丟在一旁,但是對於積木或樂高卻可以百玩不厭一樣。我們很慶幸我們知道大自然對孩子成長的重要,我們也願意儘可能提供這樣的環境,雖然必須付出較大的心力,但是,我們相信這絕對是值得的。
假日時,與孩子一起散步是最大的享受。散步時不只是走路,還東張西望的尋寶,不管在社區的蘭溪或幾條山徑步道,甚至走在馬路上,不時會有意外驚奇!除了期待撞見野生動物的驚奇之外,在不同季節我們會撿拾一些特別的植物果實或種子。比如說,會飛的種子最吸引AB寶了,大葉桃花心木的種子附有一大片彎彎的葉子,往上一丟,像直昇機螺旋槳一般姿態萬千的飄落;我們也常常比賽看誰能在空中攔截最多的包在棉花裡到處飛的木棉種子。另外,有許多長相很特別的毬果以及各式各樣的莢果,或顏色漂亮的豆子,也是我們尋寶的對象。
有許多家長會擔心自己的自然知識不夠,沒有信心帶孩子去探索自然。其實只要不被大人因為焦慮、不耐煩無意中的潑冷水,孩子們眼中的世界是新鮮而美麗的,充滿驚奇與興奮。對孩子而言,知識的重要性遠遠比不上真實的感受。
如何保持孩子這種與生俱來的好奇心呢?這需要有大人陪著他們。父母最好只是陪伴,只是傾聽,最積極的作為頂多是鼓勵與引導。瑞秋.卡森女士還說過:「小孩如果要一直擁有他天生對自然的新奇感,那麼,至少要有一個能分享他新奇感的大人陪伴著,與他一起重新發覺世界的喜樂、驚異與神祕。」
其實,我覺得不只有小孩子因為好奇而產生的想像力與創造力,必須在大人陪伴下發展,就連大人自己本身與大自然的互動也必須被引導,因為人們群居於都市,遠離自然之後,逐漸變成了「視而不見,聽而不聞」,遲鈍又麻木的人,很多人失去了親近大自然的能力,以致於無法從大自然那裡得到啟示與喜悅。
曾有位老和尚在他的破茅屋題了幅對聯:「花開花落僧貧富,雲去雲來客往還。」
這是說,山裡花開了,老和尚就覺得很富有,而從破茅屋窗戶飄入的雲霧山嵐,正像是客人來屋裡作客般。當有坐在陽台,看著山嵐隱翳下忽隱忽現的山花,我真能體會到老和尚的心情。
生命中有些邀約不容錯過。與春天有約,是生命中最重要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