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總是覺得沒有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事
好像都比較好
我們常常羨慕我們沒有而別人擁有的東西
昨天看到一個醫生說的一段話
應該算是人生勝利組吧
為什麼別人好像都有天職一樣的找到了定位
而我好像還沒找到
載浮載沈的
他說當他選擇這個職位
當人收入也挺好
但是選擇了這條道路就沒有停下來過
可是很可惜的是
我們活在這個世界上
更應該要做更多的嘗試去發揮挖掘身為一個人的潛力
這種潛力
也許是你很會手作
你色彩感覺非常好
但大多數的人我們都賣身給了工作
就算有休假我們都以為
吃喝玩樂這些消遣叫做休息
大多數人以為這樣就滿足足夠了
所以這段話的確發人深省
當然也有一些朋友
已經到了退休的年紀
無所事事沒有培養興趣的退休
時間彷彿是多餘的
大部分人也沒有因為時間多就特別愜意
反倒是年齡的增長
設限以為自己什麼都不能做
也不敢揮霍
更不要說z世代好多人驚恐自己的未來
養不起自己的未來
養不了父母親的未來
要怎麼在壓抑的社會體制之下
還能懷抱一點點的希望呢
齊頭式的平等是奢望
有的人出社會只要專注自己學習更多與發展可以不為了生存的煩惱生計
去做考量
光這一點
就落差很大了
然而如果貧苦沒有資源的小孩一出社會如果不為金錢努力
五年後十年後生活落差更大
更不要說看到的世界有多麽不同
很多人也說
是你自己讀書不努力不好好扭轉自己的人生
那種窮人當總統的倖存者偏差
萬分之一個機率已經不適合用在現代了
光是在家裡要讀書的時候
可能連個環境都成問題
父母可能為錢奔忙壓力大在吵架
沒有好的環境學習
種種的因素
貧窮的孩子或是藍領階級
向上流動機率很難
包含思維與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