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從父母那裡得到的很少,你的真實自我會與被拋棄和羞愧的痛苦連結在一起。虛假的自我認為自己是強大、無敵且獨立的,而成功經驗會支持它,暫時緩解羞愧和被拋棄的感覺。
這幾年,雖然我獲得了在英國的碩士學位,
也獲得了在英國的工作經驗,
但無論在學業、工作甚至是感情上,
我一直都被'羞愧'這兩個字綁得死死的。
比如,我會為了沒辦法定期產出文章而感到自己沒用,
進而對自己產生'你就是做什麼都不行'的羞愧。
又或者是,時時都覺得自己不夠好、
總覺得自己有冒牌生症候群,
時常擔心會被別人看穿自己只是僥倖、運氣好而已。
這樣子尷尬的狀況從2018開始,
持續到今年2022。
直到最近剛好在論壇上看到這一本,
'致怕給人添麻煩的你',
彷彿被嘩的一聲突然說中心聲。
要怎麼分辨羞愧?
書中提到 Dr. Carsten Stage曾說,
只要有掩蓋、逃避他人目光的衝動,
就代表你確實感到羞愧。
認識羞愧感的練習,則可以從'注意日常生活中,會引發自己羞愧感的事物'開始。
比如說我的外表(我從小到大都算有點微胖)、
我的職業(對,我對於'藥師'這個職業感到非常ashamed,
覺得我從小到大都是班上的第一名、花了那麼多爸媽的學費,
對自己跟爸媽都感到非常羞愧,
只有在真正面對面幫助民眾的時候才能不那麼ashamed)、
跟我助理教授的朋友、劍橋博士班的朋友聊天時,
我會覺得我怎麼那麼爛、什麼都比不過別人,
並對於'被朋友看清'感到異常的恐懼。
書本的第三章開始,談的是羞愧為何會出現?
以及我們該如何面對。
書中提到,
當你面對缺少內在支持的那部分時,你會感到不安、不真實感,被輕視或被拋棄的恐懼可能霸佔心理舞台。
舉例而言,在我們家一向是媽媽說了算,
我們小孩子對於大人而言沒有抱怨的權利,
也沒有選擇自己交友、選科系的餘地。
所以我從小在父母前面,總是裝得一副開心果的樣子,
就算我的內心已經非常疼痛,但還是無法表達出來。
也因此,直到現在,每當我遇到不愉快的事情,
我通常第一個反應都是會懷疑自己、檢討自己是不是哪裡做錯了。
因為我沒辦法面對'對別人憤怒'這件事情。
我會下意識讓所有事都變成自己的錯,
然後再開始'慣性羞愧'。
好。可。怕。
當我無法再替別人將他們的錯合理化時,
我會開始掉進自我意識的空洞中,
感應器開始發出越界的警示,
此時我的羞愧感會爆發,我就想找個地方躲起來。
最後,歡迎大家免費註冊成為讚賞公民來按個讚!地方Wendy需要你X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