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予一蔭清涼:《日光樹影》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在仍以異性戀為預設的社會,想要坦白相異的性傾向,就必須「出櫃」。即使台灣同婚已過,在絕大多數的父母心中,那也是「別人家的孩子」,不會發生在自己的孩子身上;而對從小不得不披上擬態人皮的孩子來說,即使已不再自認是鱷魚,也難以向父母表露真正的自己──畢竟無論平日再怎麼開明達觀,都無法預料這會帶給他們多大的打擊,甚至傷害。
  這就是《日光樹影》裡,林哲銘遇到的難關:已跟竹馬許侑征結婚,換了身份證,在即將辦婚禮派對前一個月,還無法決定是否該向單身的母親坦白,邀請她來參加。
  有趣的是,林哲銘原生家庭裡的成員,每一個都有婚姻「問題」:大姐若真僅結婚一個月即已離婚,二姐若純備孕但遲遲未有好消息,小弟哲銘是還沒跟母親出櫃的同性戀,而媽媽黃蕭嬌女士,跟孩子的父親則是「沒辦婚禮,沒請客人,甚至也沒拍照,好像沒結過婚一樣,然後就跟別人跑了。」既呈現了婚姻並非愛情的最終站,家家有本難念的經,也突顯出同性婚姻光是伴侶的性別,就是一個難以啟齒的關卡。
  但即使如此,這個家庭成員仍然彼此牽繫:二姐剛到,為了幫大姐滅證,弟弟還擋著二姐夫不要太快經過廚房;只要觸及祕密,姐姐們都幫忙轉移話題,尊重弟弟選擇向母親出櫃的時機,正與二姐夫的口無遮攔對照;弟弟從一回來就戴著戒指,窺伺媽媽的態度,既不想隱瞞,又怕她難以承受。那樣的心細體貼,都顯現了這是一個充份尊重個人自主的家庭。
  而這個家庭的核心,就是媽媽黃蕭嬌女士。
  華人文化裡的母親,往往背負過重的責任,和太多身為女性使職涯受限的不甘心,她們對待孩子,往往過度自我犧牲,這樣的形象在近幾年的電影依舊持續,如《美國女孩》罹癌仍想維持家庭運作的王莉莉,《瀑布》裡獨力撫養女兒,卻被激流圍困精神的羅品文;或《媽的多重宇宙》(自認)一肩挑起家庭擔子、以致無暇和家人好好溝通的秀蓮。這些母親與女兒的互動,多少都帶有「你要跟我不一樣」的期待,以及「把最好的(連同不甘與不捨)都留給你」的沉重。母親的不如意來自對現實生活的無力感,所以過度期望女兒能脫離自己的命運、理解自己的苦心,同時不知不覺將壓迫轉移、同時支配著女兒──所以每一次母女對峙,都令人喘不過氣。
  《日光樹影》雖短,塑造角色性格卻不馬虎。故事主軸固然是小兒子的出櫃,但每一次祕密在碰觸之際的轉移,亦能看到導演藉由母女之間的互動,帶出母親的性格:在長女若真自稱「老娘」並要身為壽星的她坐好等吃飯時,她失笑指著自己說「老娘在這」;不拂去女兒的面子,沒有說出桌上的菜餚部分是外帶;祝壽時說「十八歲生日快樂」,她也坦承聽了心裡高興;結婚一個月即離婚,卻沒有責備或嘮叨,只藉著關心次女說了一句「又不像你」。但她也不是放任的媽媽,次女若純比大剌剌的姐姐多了身為「老師」的自律甚嚴,但當她說想喝冰的冬瓜茶時,黃蕭嬌即以備孕為由代為否決。
  雖然階級、孩子的年紀有異,莉莉、品文、秀蓮都複印了大部分台灣母親的神魂,我們可以大致猜到這些媽媽對這樣的兒女會怎麼反應:貶損、逃避、抱怨、挑剔、情緒勒索,幾乎都不快樂;黃蕭嬌則是理解、寬容,同時不失庇護的溫柔──這不是必然的心領神會和毫無抗拒的包容體諒,而是性格隨和。對她來說,襪子能穿就好,都是左腳也能湊一對;若純抱怨丈夫不肯去檢查,她說「沒辦法生就不要勉強啊」,也勸女婿「不要給她太大的壓力,小孩的事情順其自然就好了。」隨和也不是大而化之,而是細心敏銳,故能察覺到小兒子「是不是有事要跟媽說」、「你們今天都在使眼色」;雖然順其自然,卻也沒有隱藏自己的期望。同樣在餐桌上,當二姐夫問起同性戀能否「驅邪」一事,媽媽雖未附和,卻在二姐夫誤以為阿征是「女朋友」、「兩個男生都可以結婚了」時立即反答:「男的!」「不會啦!」並提起小兒子大學時交過的「唯一一任女朋友」,會牢牢記住,恐怕也是母親隱有察覺,卻寧可「相信」這「唯一證據」的心理需求。
  同樣是演同志的媽媽,同樣是選擇庇護孩子,王彩樺在《刻在你心底的名字》與《日光樹影》的角色演繹卻不同:前者解嚴不久,早在高三暑假時,她就察覺兒子張家漢與王柏德的關係在友誼之上,當兩個孩子陷入出櫃衝突時,她在試著勸架與「導回正軌」時隱約明白的落淚既是反映了時代的不容許,也能從她與孩子的互動中看出,她是習於以體諒去愛、以理解去珍惜,但把所有的苦都自己消化掉的媽媽,然而那苦太深以致仍會從神情裡溢出。黃蕭嬌一出場,卻是一襲洋裝,像少女般開開心心找朋友「開講」、等兒女為她祝壽的壽星。撫養孩子自是艱難,但她沒有一味去啃生活的樹皮,而是去找歡喜、找理解,讓自己快樂的媽媽。所以即使擔心,但林哲銘還是一點一點地試探,希望母親能理解,能接納他的婚姻選擇──畢竟面對伴侶、面對關心的母親與姐姐,坦承不只是面對,也是負責。
  於是在藉著看相片、偶然發現過去收到的明信片,帶出「木漏れ日(日光樹影)」的意義後,林哲銘鼓起勇氣,用了兩個「如果」,讓黃蕭嬌明白事與願違──憂慮、煩惱──這短短幾秒的特寫,讓我們可以看到她如何面對生命裡的種種無常──然後回答「這樣阿宏師應該會氣死」,以阿征父親的反應帶出她最初的不願接受,以及她跟阿宏師不一樣──她會笑著接受,一如她原本勸哲銘說的「喜歡最重要」──而從小到大,阿征一直都是哲銘最喜歡,如今也重要到願意相許人生的選擇,不是嗎?
  沒有質問,沒有逃避把孩子塞回櫃子,而是提議用「小時候送給阿征、還沒洗過底片的相機」來拍合照,既是明白「早就在眼前的事實」,也是對現在的接受,更是來日方長,所以也「不用急,拍完再洗」。但哲銘還不放心,問「你不想看拍出來喜不喜歡」,她頓了一下,笑答:「你喜歡就好啦!」──她喜不喜歡並不要緊,這是孩子的選擇與人生──無論若真離婚、若純備孕、哲銘選擇了男生──只要孩子喜歡就好。
  《日光樹影》是一個溫暖的家庭故事,二十幾分鐘的片長以母親為圓心,呈現出一種愛的樣態:靜靜的長成一棵樹,自在的享受日月星辰、風霜雨露,在所愛之人來時靜靜相伴,去時自我守護。無論是十八歲、三十歲或五十幾歲,無論是不是生日,每一天的無常都能使人重生,然後化為日常,在地上投下樹影,依舊給予一蔭清涼。
109會員
207內容數
此沙龍記錄觀影後情節分析與感受想像的筆記,內文全雷,建議觀影後再行閱讀,謝謝。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海藍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這部電影如同《時代革命》,試圖記錄香港反送中運動的記憶,但不同於《時》記錄的是如水般擴散、漫溢的必然,《少年》則是呈現了抗爭方的群像;如果《時代革命》的香港人是抗爭的洪流,《少年》以劇情片呈現的,是不同支流的心思與面貌,那些在風雨中幾近澆滅,卻又持續搖曳燃燒的火焰。
「我這輩子只愛過一個男人,我覺得就夠了。」 「我現在最想知道的是,他心裡面,是不是真的有過我。」
  然而經過五十三年,人終究是那個人,只是這次沒了皮相,真實盡現。 「十二少,多謝你還記得我。這只胭脂扣,我掛了五十三年,現在還給你,我不再等了。」
  在遭遇內在價值與外在肯定的巨大衝突後,我們都必須回過頭重新審視自己的理想價值。丁若銓被流放時,亦是相似的處境,他的內在價值不為當世見容,卻又不願放棄著書立言、重回朝廷的理想── 「我所期望的,是沒有兩班賤民之分、沒有嫡庶之分、沒有主奴之分、沒有國君,那種世道的想像。」
「什麼是故意,有一條線,跨過去就回不了頭了。」 「這是我第一次終於可以掌控我自己。」 「誰知道我是不是真的後悔?」   或許就是這樣,事發之後,無論是加害者與受害者,都渴望一個「如果」,自責「如果我能做點什麼,或許就不會發生……」但真的是如此嗎?   (內文有劇情討論,建議觀影後再讀)
札維耶賈諾利執導的《巴黎夢想家》改編自19世紀法國著名作家巴爾札克的作品《幻滅》,藉由小說家納東之口,敘述來自安古蘭的青年詩人呂西安到巴黎尋夢,終而自毀的故事。
這部電影如同《時代革命》,試圖記錄香港反送中運動的記憶,但不同於《時》記錄的是如水般擴散、漫溢的必然,《少年》則是呈現了抗爭方的群像;如果《時代革命》的香港人是抗爭的洪流,《少年》以劇情片呈現的,是不同支流的心思與面貌,那些在風雨中幾近澆滅,卻又持續搖曳燃燒的火焰。
「我這輩子只愛過一個男人,我覺得就夠了。」 「我現在最想知道的是,他心裡面,是不是真的有過我。」
  然而經過五十三年,人終究是那個人,只是這次沒了皮相,真實盡現。 「十二少,多謝你還記得我。這只胭脂扣,我掛了五十三年,現在還給你,我不再等了。」
  在遭遇內在價值與外在肯定的巨大衝突後,我們都必須回過頭重新審視自己的理想價值。丁若銓被流放時,亦是相似的處境,他的內在價值不為當世見容,卻又不願放棄著書立言、重回朝廷的理想── 「我所期望的,是沒有兩班賤民之分、沒有嫡庶之分、沒有主奴之分、沒有國君,那種世道的想像。」
「什麼是故意,有一條線,跨過去就回不了頭了。」 「這是我第一次終於可以掌控我自己。」 「誰知道我是不是真的後悔?」   或許就是這樣,事發之後,無論是加害者與受害者,都渴望一個「如果」,自責「如果我能做點什麼,或許就不會發生……」但真的是如此嗎?   (內文有劇情討論,建議觀影後再讀)
札維耶賈諾利執導的《巴黎夢想家》改編自19世紀法國著名作家巴爾札克的作品《幻滅》,藉由小說家納東之口,敘述來自安古蘭的青年詩人呂西安到巴黎尋夢,終而自毀的故事。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美國總統大選只剩下三天, 我們觀察一整週民調與金融市場的變化(包含賭局), 到本週五下午3:00前為止, 誰是美國總統幾乎大概可以猜到60-70%的機率, 本篇文章就是以大選結局為主軸來討論近期甚至到未來四年美股可能的改變
Thumbnail
Faker昨天真的太扯了,中國主播王多多點評的話更是精妙,分享給各位 王多多的點評 「Faker是我們的處境,他是LPL永遠繞不開的一個人和話題,所以我們特別渴望在決賽跟他相遇,去直面我們的處境。 我們曾經稱他為最高的山,最長的河,以為山海就是盡頭,可是Faker用他28歲的年齡...
Thumbnail
「人工智障計畫」也執行了好一段時間了,關於這個專案中文字轉語音的方案,在之前的筆記中也有稍微提到,為了達成能自訂聲線,並且能完全離線運作兩個條件,我已經做過了不少嘗試。
Thumbnail
愛某一個人並不只是一種強烈感情,它還是一個決定、一個判斷和一個承諾。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經由有到無,帶領出無中生有的生生不息後,分別出「發現」與「創造」的不同,而在此基礎上躍遷出的「無我境界」,只是發現,目的是用來創造。 接著再用「給予」的正邪之分,找到最長遠的未來之路。
Thumbnail
有一陣子,我解讀接得很兇,除了想為分析師的百張解讀作業、迅速累積基礎;坦白說,內心還時常湧現出一股,「我想要為有需要的人做更多」的救世情懷,以及我不願承認、但被我埋藏得很深的競爭心理:「我要證明,自己有能力提供最好的服務」。
Thumbnail
什麼人最容易吃虧嗎? 那就是重視別人的利益,喜歡給予勝過索取的給予者。他們往往會落在成就金字塔的底層。因為他們服務別人,過程中卻犧牲自己成功的機會。格蘭特告訴我們,當個給予者並非一無是處,我們可能都低估了給予者所能得到的成就,本書就是在探討如何當個成功的給予者,締造雙贏的局面。
Thumbnail
本週在聽完暢學宇宙Podcast#EP98關於暢哥發電子報學到的 10 件事以後,有感而發。想針對S週報做一個小改版,將內容做一個更新。未來電子報內容將會是獨一無二的,其他平台上是看不到的。內容預計是以1篇文章摘要、1個財務小觀念大改變、1個金句為主。
Thumbnail
從心理學的角度閱讀_《給予》(give and take) 在職場上的付出只會被當作理所當然嗎?然而根據研究指出給予者相較互利者與索取者擁有更高的工作績效與人生發展。
Thumbnail
第一類是索取者,這種人會優先考慮自己的利益,他們喜歡索取多過於給予。第二類是互利者,他們喜歡公平,別人怎麼待我,我就怎麼待他。第三類給予者,他們樂於貢獻,並關心別人的需求。如果要問哪種人最容易爬到社會金字塔的頂端,哪種人又容易落到底層,令人驚訝的是兩個答案都是給予者!
Thumbnail
書介裡指出:「格蘭特教授在書中透過令人信服的心理學研究成果,以及各種日常生活上的案例,以強而有力的論證說明『給予者最有力量』的道理,並告訴我們,未來將是『分享』和「合作』的時代,成功的鎖鑰在於『謙遜』和『柔軟』。」 似乎揭示了想要成為「人中之龍」或「上等人」,成為「給予者」是讀者的唯一選擇。
Thumbnail
「足立區日出町公寓內發現女屍⋯⋯死者是獨自居住在該戶的五十三歲女子。」川尻松子是一個什麼樣的人?為什麼令人討厭?故事是這樣開始的。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美國總統大選只剩下三天, 我們觀察一整週民調與金融市場的變化(包含賭局), 到本週五下午3:00前為止, 誰是美國總統幾乎大概可以猜到60-70%的機率, 本篇文章就是以大選結局為主軸來討論近期甚至到未來四年美股可能的改變
Thumbnail
Faker昨天真的太扯了,中國主播王多多點評的話更是精妙,分享給各位 王多多的點評 「Faker是我們的處境,他是LPL永遠繞不開的一個人和話題,所以我們特別渴望在決賽跟他相遇,去直面我們的處境。 我們曾經稱他為最高的山,最長的河,以為山海就是盡頭,可是Faker用他28歲的年齡...
Thumbnail
「人工智障計畫」也執行了好一段時間了,關於這個專案中文字轉語音的方案,在之前的筆記中也有稍微提到,為了達成能自訂聲線,並且能完全離線運作兩個條件,我已經做過了不少嘗試。
Thumbnail
愛某一個人並不只是一種強烈感情,它還是一個決定、一個判斷和一個承諾。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經由有到無,帶領出無中生有的生生不息後,分別出「發現」與「創造」的不同,而在此基礎上躍遷出的「無我境界」,只是發現,目的是用來創造。 接著再用「給予」的正邪之分,找到最長遠的未來之路。
Thumbnail
有一陣子,我解讀接得很兇,除了想為分析師的百張解讀作業、迅速累積基礎;坦白說,內心還時常湧現出一股,「我想要為有需要的人做更多」的救世情懷,以及我不願承認、但被我埋藏得很深的競爭心理:「我要證明,自己有能力提供最好的服務」。
Thumbnail
什麼人最容易吃虧嗎? 那就是重視別人的利益,喜歡給予勝過索取的給予者。他們往往會落在成就金字塔的底層。因為他們服務別人,過程中卻犧牲自己成功的機會。格蘭特告訴我們,當個給予者並非一無是處,我們可能都低估了給予者所能得到的成就,本書就是在探討如何當個成功的給予者,締造雙贏的局面。
Thumbnail
本週在聽完暢學宇宙Podcast#EP98關於暢哥發電子報學到的 10 件事以後,有感而發。想針對S週報做一個小改版,將內容做一個更新。未來電子報內容將會是獨一無二的,其他平台上是看不到的。內容預計是以1篇文章摘要、1個財務小觀念大改變、1個金句為主。
Thumbnail
從心理學的角度閱讀_《給予》(give and take) 在職場上的付出只會被當作理所當然嗎?然而根據研究指出給予者相較互利者與索取者擁有更高的工作績效與人生發展。
Thumbnail
第一類是索取者,這種人會優先考慮自己的利益,他們喜歡索取多過於給予。第二類是互利者,他們喜歡公平,別人怎麼待我,我就怎麼待他。第三類給予者,他們樂於貢獻,並關心別人的需求。如果要問哪種人最容易爬到社會金字塔的頂端,哪種人又容易落到底層,令人驚訝的是兩個答案都是給予者!
Thumbnail
書介裡指出:「格蘭特教授在書中透過令人信服的心理學研究成果,以及各種日常生活上的案例,以強而有力的論證說明『給予者最有力量』的道理,並告訴我們,未來將是『分享』和「合作』的時代,成功的鎖鑰在於『謙遜』和『柔軟』。」 似乎揭示了想要成為「人中之龍」或「上等人」,成為「給予者」是讀者的唯一選擇。
Thumbnail
「足立區日出町公寓內發現女屍⋯⋯死者是獨自居住在該戶的五十三歲女子。」川尻松子是一個什麼樣的人?為什麼令人討厭?故事是這樣開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