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內容將涉及正片劇情,請斟酌考慮是否繼續閱讀。
納粹時期的猶太人處境一直都是許多歐陸電影的熱門題材,《大街上的商店》(The Shop on Main Street; Obchod na korze)描繪的是納粹時期的斯洛伐克小鎮,從小人物的互動,映射整個不幸的時代。從看似平淡安和的生活場景開展,而反猶太的勢力卻逐漸逼近⋯⋯電影於 1965 年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隔年飾演猶太老婦的 Ida Kamińska 入圍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獎。
雅利安化步步逼近——時代背景
二戰期間,納粹德國扶植的法西斯魁儡政權「斯洛伐克國」於 1941 年通過打壓猶太人的法律「Jewish Code」,內容與「紐倫堡法律」(Nuremberg Laws)相仿——猶太人強制配戴黃色臂章、失去工作權⋯⋯片中描寫的,是身為斯洛伐克公民的主人翁 Tóno Brtko 將要接管猶太老婦 Rozália Lautmannová 所經營的店鋪。
那些在商店裡發生的事——前情提要
主角 Tóno Brtko 是斯洛伐克裔木匠,個性正直,對財富無所欲求,和妻子過著純樸的日子,與妻子的姊姊和擔任鎮上法西斯衛兵指揮官姐夫形成反比。在一次家庭聚會上,指揮官帶著妻子到主角家作客,指揮官夫婦的佳餚美酒與華麗服飾,和主角簡陋的住家形成強烈對比。那晚,指揮官告知主角,指派他接管大街上的一間商店,歡笑中,主角夫婦似乎將步上飛黃騰達的道路,歡天喜地。
隔天,妻子為主角精心打扮,西裝筆挺的主角到了店舖,遇見掌店的猶太老婦,數度解說他將要接管店舖,老婦卻完全不解,甚至對於日益艱困的猶太人處境一無所知。主角的熱血反納粹朋友 Imrich Kuchár 告訴他,老婦的店是仰賴猶太社群的資助才存活下來的。Kuchár 知道主角本性良善,要他別推卻這份接管老婦商店的工作,以免更勢力、惡毒的人來掌管這家店。Kuchár 告訴老婦主角是店舖幫手,老婦和藹地笑,說主角就像他的兒子;相應地,猶太社群會支付主角「薪水」——遠比他目前的收入還多。
隨著主角拜訪老婦的日子久了,他對老婦原本陌生、厭煩的態度,漸漸轉變,彼此交情日益深厚。
而此時,納粹的腳步卻逐漸逼近。協助猶太人的主角好友 Kuchár 早已被當局盯上,被逮捕的那天,他被掛上羞辱性的狗牌,遊街示眾。小鎮上的猶太人一個個收到通知,將在週六被送上火車,駛向象徵死亡的遠方⋯⋯
遭當局逮捕的 Kuchár © 1965 Ján Kadár and Elmar Klos
週六不開店?——片中的猶太文化
主角和老婦第一次的衝突,發生在店舖在週六開與不開的爭論。
老婦是虔誠的猶太教徒,週六是猶太文化中的安息日(Shabbah),依照習俗,多數的商業活動都會停止,老婦過往從未在週六開店。
鏡頭來到老婦的房間,七燈燭台和安息日蠟燭陳列在一旁,是傳統的猶太象徵。
櫥櫃上的七燈燭台和安息日蠟燭 © 1965 Ján Kadár and Elmar Klos
當猶太人乘上火車之日逐漸靠近,小鎮瀰漫著敵意與危機的氛圍時,人們的衣服上一個個出現六角星芒標記時,老婦仍上街採購,精心地準備安息日晚餐。
胸前繡著六芒星標記的猶太婦女 © 1965 Ján Kadár and Elmar Klos
老婦的週五安息日晚餐——猶太人遭遣送前夕 © 1965 Ján Kadár and Elmar Klos
諷刺的是,猶太人被趕上火車的日子,正好也是週六安息日。當小鎮上的猶太人被一一唱名、送往遠方之際,老婦研讀著猶太經典,遵循信仰的傳統度日。
週六當日誦讀猶太經典的老婦 © 1965 Ján Kadár and Elmar Klos
混段時代下的人性——黑白之間的灰色地帶
若說勇敢抵抗納粹體制,援救猶太人的 Kuchár、無償資助老婦使之不落於窮困的猶太社群們是絕對的白;加入法西斯衛兵,頒布並實踐迫害猶太人律法的指揮官其片中順應體制者是絕對的黑,主角或許是個更介於黑白之間的灰色地帶、只是更靠近白一些。他心中並不認同納粹、法西斯的主張,也曾在酒精壯膽的情況下,當面衝撞著指揮官。然而當接管店舖這個潛在發財機會到手之際,他有怯步的時刻,也有感到開心的成分在。他不忍看著老婦在日間零的生活環境下居住,主動無償地修復家具;他無法接受妻子數度要他竊取老婦財產,用肢體反抗她的貪婪所求。在生死交關之際,他曾想過犧牲老婦,自己獨活,最後卻在無心情況下失手害死了老婦,滿懷愧疚地自縊身亡。主角思緒上的轉折更符合人性本身的複雜性,秉持善良為基底帶給人希望,卻也讓人更惋惜他的下場。
主角與老婦 © 1965 Ján Kadár and Elmar Klos
Refere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