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網上介紹NFT的文章很多,我不是這方面的專家,因此只針對我個人接觸區塊鏈和鑄造新詩NFT(Non-fungible Token,中文翻譯為「非同質化代幣」)的經驗,跟火寺的讀者分享,希望對這方面有興趣的寫作人,可以透過我的親身體驗「近距離」地了解NFT鑄造、上架、販售的實際操作過程,以及區塊鏈和虛擬貨幣世界的些許現象。
【與NFT結緣】
2021年聖誕節早上聽吳淡如的podcast節目「人生實用商學院」,那一集在介紹吳柏蒼和他的NFT平台「OurSong」,我離開台灣太久,對台灣的新媒體和藝人都陌生,並不認識吳柏蒼,但是他介紹的NFT平台,在我心裡留下了一個印象。當天下午我看網路新聞,看到「師園鹽酥雞」出售NFT,在「OurSong」造成搶購熱潮,我開始感到困惑......,鹽酥雞和虛擬貨幣有什麼關係呢?到了晚上,我滑手機上臉書,看到廣告,有一位「郭霖」在OurSong出了迷你音樂詩集......,一天三次聽到NFT!這應該是一個預兆(sign)吧。於是第二天我下載了OurSong,開始了我的元宇宙探索。
【OurSong v.s. OpenSea】
OurSong是一個以台灣市場為主的NFT買賣平台,它的操作方法非常簡單,以電郵做一般的註冊以後,就可以用信用卡以美元(約1:1)購買「OSD(OurSong Dollars)」,開始鑄造和買賣NFT。到目前,平台上可以用Polygon和ThunderCore兩條鏈免費鑄造NFT。
我的第一個NFT是用一首舊的短詩《虛度》為內容配圖做的,做了5版,每一版都有獨立的區塊鏈,也就是雖然內容都一樣,它們各有自己的身分證字號,不可互相取代。當時定價為一版5美元,擺了一陣子沒有人買,後面鑄造的新詩NFT就降到1美元或2美元一版,再慢慢參加一些裡面的粉絲club,交朋友,貼文推廣,終於開始有人捧場了。有的時候一首詩配圖鑄造5版到8版,一下子就賣完了,看到錢包裡面一下子多了十幾塊OSD,感覺蠻好的。不少玩家在OurSong互買NFT,送免費NFT當禮物(我們叫「空投」)。我還跟著大家玩「分潤機制」,譬如說一推出新的詩NFT,前三名買家可以分下一張NFT的百分之多少銷售利潤,也讓購買活動更加有吸引力。藉由這些活動,我得到不少線上社群營造和推廣實戰經驗。
嚴格來說,OurSong不算是真正的國際NFT交易平台,裡面以台灣人為主,不用虛擬貨幣入金,賺到的OSD可以轉到交易所再轉成虛擬貨幣或法幣(我自己就已經把我投入的20美元轉出來,變成台幣再匯到銀行戶頭)。真正的戰場在「公海」(OpenSea)」,在公海,我們必須要申請一個虛擬錢包MetaMask(又稱狐狸錢包),用以太幣入金,才能鑄造或交易NFT。還有,如果在公海用信用卡入金,手續費高,所以很多人用交易所,譬如Binance。所以整個入金流程是:
- 在Binance買USTD(一種和美元一比一的貨幣)
- 把USTD換成以太幣
- 把以太幣轉到狐狸錢包
- 開始交易
虛擬錢包裡面有不同的「鏈」,例如Polygon鏈,或者Ethereum(以太坊),就像不同的銀行系統,都可以換到美金,而在不同的區塊鏈,都可以交易NFT。這裡要注意的是,有的NFT是在以太鏈上面鑄造的,有的是Polygon鏈,要把以太幣轉到對的鏈,才能買到那裏的NFT。「跨鏈」是一個很煩人的動作,我曾經想把Polygon鏈上的以太幣轉到以太坊,轉到一半,被告知「礦工費」(手續費)不夠(價格每秒鐘都在變),我的以太幣卡在虛擬空間中3~4天才救回來,這真的不好玩,細胞都嚇死了一半。
大部分的NFT都是以畫、音樂、或是遊戲裡面的寶物為內容,新詩的作品很少。煮雪的人算是中文新詩NFT領域的開創者,我在OpenSea買過他的小說詩,蠻喜歡的。偶爾我和其他詩人有區塊鏈的問題也會向他請教。
【收藏?欣賞?炫耀?】
我加入OurSong後,有一個機會在台北聽了場NFT的演講,講者之一就是吳柏蒼先生。會中有人提出一個問題:如果不購買NFT,一樣可以看到那幅畫,聽到那首歌,或讀到那首詩,那麼為何要花錢購買呢?針對此一問題,吳提出了一個概念的轉變,他說以前的人買音樂CD是為了「聆聽」和「收藏」,現在的人買音樂NFT,除了有前兩個目的,也是為了將來在元宇宙社群裡「炫耀」。所以,Nike會出跑鞋的照片NFT,Gucci可以出手袋的照片NFT,大家可以在AR(擴增實境)裡面展示、炫耀、比較,不管時代怎麼變,人類的虛榮感是一樣的。
值得一提的是,現實世界中,一幅畫不管轉賣幾手,它的原創者只能在第一次販售時獲利,但是一個NFT無論轉賣幾次,原創者永遠可以獲得每一手售價的10%,這是對藝文NFT創作者的好消息。
【NFT的社群】
我發現在NFT的世界裡,大家很少用臉書這個社交平台,甚至笑稱臉書是老人才用的。他們常用的是Instagram,Twitter,Discord等等。我參加了幾個Discord 群組,有的是專門討論虛擬貨幣的(我至今還是不想投資這一塊,因此只是在裡面潛水),有的是討論創作和活動的,我在這些社群裡面,頗小心地觀察,一開始擔心自己被當小白或韭菜,掉入詐騙的陷阱,後來我發現我不會被騙,因為我根本聽不懂他們的用語,什麼「白單」、「FOMO」、「Rug Pull」、「地板價」......,完全在另一個頻道!
【寫作賺幣?】
這年頭很多人在講創造「被動收入」,連寫作人也不例外。有不少平台,讓作家有機會賺虛擬貨幣,例如Matter,方格子,Liker Social,讀者如果「拍手」或「打賞」,作者可以獲得Like Coin;Potato Media則是需要作者拉作者入會,彼此按讚賺幣。聽起來都很棒,但是大家有想到一個問題嗎——這些虛擬貨幣要怎麼轉出來變成真正的現金呢?我研究過Potato Media的機制,發現要把那個平台的貨幣CFO兌換成台幣,手續費很驚人,也就是,有可能你努力了半天,換到手上的錢已經所剩無幾了。
【結語】
身為一個科幻迷,所以元宇宙的概念早就在一些小說或電影中接觸到了,對於我來說,這就是世界進化轉變的一個過程,現階段有模糊不清和混沌未開的感覺,但是新世代會摸索出他們的世界的模樣。至於元宇宙目前的種種群聚效應,最終會將這一段人類歷史勾勒出什麼輪廓,我也只能邊參與邊觀察了。畢竟,最重要的還是寫作本身,而經營社群,則是網路發表必行的一條道路,這路會走得順暢還是顛簸,看各家的功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