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生活,一般來說是物質生活已經達到一定水準,甚至於完善,就想追求生命中更高層次或更重要的事物,所以就會向內探索,或做靈性的提升,就像馬斯洛需求分別為:生理(食物和衣服),安全(工作保障),社交需要(友誼),尊重和自我實現。
因為物品帶給我們的快樂,遠遠比不上生命的經驗或屬於精神上的體驗,比如說,多一點時間跟自己在乎的人建立友好親密關係,有時間從事自己喜歡的興趣或運動等等。
施比受更有福,而且若能幫助別人,會感覺更加富足,心靈上的富足。如果分分毫毫只為自己,即使家財萬貫也是窮人,其實佈施不見得非得錢不可,用我們的時間、用愛,也都是佈施。德雷莎修女說:「如果沒有辦法愛別人,也沒有人愛你,那你就是世界上最窮的人。」
因此,真正富足的生活,是善待我們每天所遇到的每一個人、珍惜我們使用的物品、處處為別人著想、也能夠以溫暖的微笑與正面的言語鼓勵別人。這種時時可以佈施的富裕行為,不必擁有很多錢就做得到。
擁有一顆充滿愛的心,就能活得自在美好
· 「金錢只是工具。你想去的地方,它都會帶你去,但它無法取代你擔任司機。」 ──俄裔美籍小說家兼哲學家艾茵.蘭德(Ayn Rand)
1. 休閒娛樂,活躍身心
隨身心變化的狀態,適時調整休閒娛樂的方式。因此,休閒與個人興趣的方式可能需適時地調整。畢竟生活不能一成不變,必須從變化中尋找樂趣,從樂趣中追求變化。
2.終身學習,邁向快樂退休生活
- 維持身心靈的健康
- 探索生活的樂趣
- 開闊視野、累積知能
面對退休,不必感到害怕,但是要懂得規劃,提早開始找尋讓自己快樂的休閒興趣、開始學習「終身學習」,當心理習慣於不斷接觸新事物後,就算從工作上退休,也能持續為自己找樂子、安排生活重心。
就像是叔孟訪問Keniv一樣,退休生活就是一路找自己的過程,藉由大家的經驗可以縮短自己尋找的路程,但是沒有人可以取代別人這個尋找的過程,就好像我們宗教上所說的,人有一個身體的我,和一個靈性的我,怎樣把兩者結合再一起,才能發揮更大的效益。
但是後來我發現也好像不能太侷限這個思維,不然也會把自己困入死胡同中,反而讓自己走不出來,所以順其自然,這樣說好像有些矛盾。哈哈
目前我知道退休生活就是一定要學習,還有跟心靈做結合,但是怎麼做我還不是很清楚,再請大家多指教。
------
共學回饋:
小雅:自己是什麼人?我想成為什麼樣的人?腦和心的連結 價值觀和排序
阿伯:探索世界,最愛的是什麼,健康第一,幸福感
Dibby:當下的力量 見山是山 見山不是山 見山是山
叔孟: 一體的 聽到的訊息就是直覺 生命會給妳當下需要的
小易:高層次的追求 實現